- 年份
- 2024(8477)
- 2023(12540)
- 2022(10917)
- 2021(10645)
- 2020(8884)
- 2019(21030)
- 2018(20685)
- 2017(40451)
- 2016(21635)
- 2015(24677)
- 2014(24326)
- 2013(24301)
- 2012(22332)
- 2011(20031)
- 2010(19644)
- 2009(18252)
- 2008(18018)
- 2007(15548)
- 2006(13755)
- 2005(12334)
- 学科
- 济(85279)
- 经济(85177)
- 管理(65315)
- 业(62449)
- 企(53878)
- 企业(53878)
- 方法(41944)
- 数学(36744)
- 数学方法(36433)
- 财(25825)
- 中国(24608)
- 制(23843)
- 银(23254)
- 银行(23107)
- 行(21700)
- 农(20265)
- 业经(18382)
- 务(18179)
- 财务(18119)
- 财务管理(18084)
- 贸(17451)
- 贸易(17435)
- 融(17122)
- 金融(17121)
- 企业财务(17076)
- 易(17051)
- 学(16747)
- 地方(14464)
- 体(13820)
- 和(13655)
- 机构
- 大学(304964)
- 学院(299655)
- 济(126387)
- 经济(123856)
- 管理(123151)
- 理学(106269)
- 理学院(105177)
- 管理学(103709)
- 管理学院(103180)
- 研究(101322)
- 中国(85146)
- 京(65703)
- 科学(59499)
- 财(59404)
- 所(49879)
- 财经(48042)
- 中心(46433)
- 研究所(45491)
- 农(44380)
- 经(44030)
- 北京(42299)
- 江(41447)
- 业大(41378)
- 经济学(38723)
- 范(37033)
- 师范(36731)
- 院(36583)
- 财经大学(36312)
- 经济学院(34976)
- 农业(34921)
- 基金
- 项目(203801)
- 科学(160990)
- 基金(151095)
- 研究(149820)
- 家(130903)
- 国家(129880)
- 科学基金(112196)
- 社会(95527)
- 社会科(90674)
- 社会科学(90652)
- 基金项目(80426)
- 省(74977)
- 自然(72986)
- 自然科(71313)
- 自然科学(71297)
- 自然科学基金(70051)
- 教育(67847)
- 划(64333)
- 资助(63092)
- 编号(60035)
- 成果(48868)
- 部(46785)
- 重点(44844)
- 创(42013)
- 发(41979)
- 教育部(40637)
- 课题(40185)
- 国家社会(39692)
- 人文(39225)
- 创新(39210)
- 期刊
- 济(132027)
- 经济(132027)
- 研究(94200)
- 中国(54789)
- 财(46677)
- 管理(44844)
- 学报(44484)
- 科学(42322)
- 融(40247)
- 金融(40247)
- 农(39192)
- 大学(34083)
- 学学(32048)
- 教育(28259)
- 农业(26411)
- 财经(23945)
- 技术(23589)
- 经济研究(21775)
- 经(20231)
- 业经(18931)
- 问题(17064)
- 理论(16514)
- 实践(14979)
- 践(14979)
- 贸(14948)
- 图书(14837)
- 业(14687)
- 技术经济(14298)
- 国际(13974)
- 世界(13841)
共检索到446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金雪军 张学勇
本文在回顾西方杠杠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银行监管与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行为的相互关系。杠杠治理之所以在我国失效是因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的监管体制导致企业预算软约束,自1999年后实行的针对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银行业改革已大大加强了企业的预算约束并引发了企业代理成本的显著降低,但杠杠治理的作用仍然没有显现,银行业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杠杠治理 代理成本 预算约束 监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炳艺
针对公司代理成本问题,本文主要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银行负债比例和长期银行负债比例来衡量企业和银行的往来关系密切程度,实证研究银行往来关系与公司代理成本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银行保持密切的往来关系有助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降低公司代理成本。
关键词:
银行往来关系 代理成本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方
本文选取2005年至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上市前后代理成本改变量与所有权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上市后代理成本显著上升;行业竞争性、上市年份、企业控制权类型对代理成本有显著影响;所有权结构对上市后代理成本的改变影响显著,国有股、法人股、机构持股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后代理成本的变化负相关。说明上市后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上升,分散的所有权结构不利于股东对经理人的约束,所有权结构对代理成本的负面影响超过了上市带来的外部市场约束及信息披露机制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代理成本 所有权结构 股权集中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君潞 郭牧炫 李泽广
本文研究了银行竞争对大型企业借款期限结构的影响,通过构建委托代理模型,细分了银行竞争对企业借款期限结构存在的双重效应——"客户争夺效应"和"代理成本效应"。前者激励银行对优质客户展开争夺,将延长贷款期限作为竞争手段之一;后者则增加了银行的代理成本,缩短了企业的借款期限。采用1998~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银行竞争对借款期限的影响主要由"代理成本效应"的强弱决定,该效应越强的地区,上市公司获得的借款期限越短;不同地区银行竞争的"代理成本效应"和"客户争夺效应"相对强弱不尽相同,法律制度越好、政府干预企业越少的地区,"代理成本效应"较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华 刘霜叶
本文认为,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产生是由于股权的分散,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以及管理者和股东的目标冲突所造成的。控制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必须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债权融资的比例;优化股权结构,提高法人股的持股比例;强化独立董事的作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代理成本 实证研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孟艳
为了合理配置资源、维护公众利益、增强本国银行的竞争力,关注和度量银行监管成本正逐步成为各国趋势性的做法。本文参考英国金融服务局对监管成本的划分方法,结合我国银行监管实践,设计了一套衡量银行监管成本的指标体系,它包含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扭曲成本三大类指标,并用之于量化分析我国银行监管成本。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扭曲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亚南 申毅
笔者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高管激励、公司负债与代理成本的相关性。实证结果发现:在我国,高管激励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而股权激励并不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同时公司负债能够对激励机制起到补充的作用,促使代理成本降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不同产权性质和债务期限下,二者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存在差异:提高负债能有效降低非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类的代理成本和国有企业的无效率经营类的代理成本;而短期负债能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效率。
关键词:
高管激励 公司负债 代理成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立芳 曹体仓
根据代理理论,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代理问题。上市公司从内部激励与外部监督来减轻代理冲突。内部激励手段主要是股权激励,而外部监督方式主要是外部审计。文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外部监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代理成本高的公司,更有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股权激励能明显改善内部治理机制,减小代理成本,从而降低公司对审计质量的需求。并且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对审计质量需求越低。
关键词:
代理成本 股权激励 审计质量 外部监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明华 谭玥宁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董事会治理对代理成本的作用与效果,以及产权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水平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高水平的董事会治理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的利益侵占行为,其中,合理的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对代理成本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非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治理对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有效。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代理成本与董事会治理关系并不明确,完善董事会结构的投入反而增加了代理成本。本文解释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对代理成本抑制作用的原因,并对发挥董事会治理作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产权性质 代理成本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凌士显 白锐锋
以文化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对公司金融的影响是目前公司治理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中国姓氏文化,剖析了姓氏文化对上市公司双重代理成本的影响机理。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姓氏作为文化的代理变量,借助于沪深证券交易所2009-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及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姓氏文化对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姓氏文化能够有效降低上市公司双重代理成本,但这一治理效应因产权性质,是否家族企业及董事会领导权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姓氏文化的治理职能随着姓氏人口规模的减少和市场化程度的推进而得以强化。本文剖析了中国特有的姓氏文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完善了文化治理的视角和公司治理的研究内容,证实了传统文化对公司治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海霞 裴淑红
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制度环境对债权银行实施监督的途径和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的制度环境有助于银行通过事前监督来有效地约束经理人代理成本,但还不能在事中(后)监督方面发挥积极的影响。债权治理效应的强化应当以制度的完善为根本。
关键词:
代理成本 银行监督 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琳
从产权关系的角度来研究资本结构理论问题,可以说,代理成本学说为财务理论界解开"资本结构之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选取1998年以前在沪深证交所上市的400家公司,获得1998~2007年的数据,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检验了自由现金流量和公司的成长性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代理成本的建议。
关键词:
资本结构 代理成本 自由现金流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培林 靳云汇 贾昌杰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2年4年期间实施的185起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的大型并购事件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量愈充足,管理者倾向于通过并购等活动把自由现金浪费在低效的投资项目上;企业的负债水平对管理者的行为没有显著的约束作用。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代理成本问题。
关键词:
自由现金流量 并购 异常收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旺峰 宋迎春
家族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其代理成本的产生与治理均有别于一般的企业。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506家家族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及其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其代理成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在过在董事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能够有效地抑制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而家族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薪酬差距则会加剧企业的代理冲突,增加其代理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