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98)
2023(13814)
2022(11644)
2021(11075)
2020(9220)
2019(21530)
2018(21483)
2017(41951)
2016(23208)
2015(26432)
2014(26594)
2013(26190)
2012(23793)
2011(21104)
2010(21035)
2009(19430)
2008(19827)
2007(17796)
2006(16125)
2005(14810)
作者
(66576)
(54408)
(54124)
(51802)
(35051)
(26041)
(24868)
(21314)
(20873)
(19862)
(18824)
(18497)
(17496)
(17255)
(17111)
(16760)
(16325)
(16164)
(15777)
(15746)
(13581)
(13377)
(13312)
(12421)
(12304)
(12287)
(12128)
(12105)
(10984)
(10652)
学科
(87197)
经济(87088)
管理(78358)
(73174)
(64752)
企业(64752)
方法(40386)
数学(33883)
数学方法(33489)
(30489)
(24953)
中国(24654)
(23266)
(22997)
银行(22850)
(22410)
财务(22324)
财务管理(22280)
业经(21607)
企业财务(21330)
(21299)
(18060)
地方(17067)
(16705)
金融(16704)
理论(16348)
农业(15484)
(14797)
(14486)
(13875)
机构
大学(323652)
学院(321003)
管理(132131)
(124168)
经济(121069)
理学(111424)
理学院(110247)
管理学(108503)
管理学院(107886)
研究(102850)
中国(86848)
(70411)
(64184)
科学(62463)
(51828)
财经(49686)
(49398)
(48879)
中心(48572)
研究所(46311)
北京(45106)
(45019)
业大(44914)
(41139)
(41022)
师范(40790)
农业(37956)
财经大学(37094)
(36951)
经济学(36040)
基金
项目(208787)
科学(163596)
研究(154733)
基金(150971)
(129893)
国家(128754)
科学基金(111634)
社会(95631)
社会科(90567)
社会科学(90539)
(80770)
基金项目(80628)
自然(73178)
自然科(71415)
自然科学(71403)
教育(71203)
自然科学基金(70112)
(67785)
编号(64419)
资助(62767)
成果(53156)
重点(46071)
(46054)
课题(43623)
(42801)
(42781)
项目编号(40456)
教育部(39914)
科研(39861)
创新(39814)
期刊
(142680)
经济(142680)
研究(100838)
中国(64767)
(53938)
管理(52222)
学报(47715)
(44421)
科学(44420)
(44216)
金融(44216)
大学(36647)
教育(36150)
学学(34074)
农业(29108)
技术(27669)
财经(25114)
业经(22604)
(21208)
经济研究(20959)
图书(18724)
问题(18521)
理论(17846)
实践(16329)
(16329)
财会(16313)
(16289)
会计(15720)
现代(15619)
技术经济(15459)
共检索到497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2001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下降的同时,低债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商业银行出现了“资产管理公司化”的趋势。作者实证考察了银行抵债资产的处置,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商业银行低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而如何协调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已成为抵债资产处置成功的关键环节。第二,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取得必须具有超前性,合理预期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设计有效的保护措施。第三,商业银行处置抵债资产必须处理好激励与约束问题,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融资优势、信息优势、组织网络优势和结算监控优势,灵活处置,宜售则售、宜租则租,该保值处置的坚决做到保值处置,无法保值处置的尽量做到损失最小化,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醒男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生成机理及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抵债资产膨胀与拖延处置预示着银行体系内部不良债权的逐渐累积,并将导致商业银行对以物抵债手段的日趋依赖而影响其改革进度;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内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使其不具有抵债资产处置上的激励;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及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而如何协调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已成为抵债资产处置的关键;抵债资产处置必须具有超前性,合理预期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设计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前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柴国建  胡克  程胜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醒男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生成机理及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抵债资产膨胀与拖延处置预示着银行体系内部不良债权的逐渐累积,并将导致商业银行对以物抵债手段的日益依赖,从而影响其改革步伐;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内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使其不具有抵债资产处置上的激励;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及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而如何协调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已成为抵债资产处置的关键;抵债资产处置必须具有超前性,合理预期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设计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前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课题组  钱文挥  孙持平  罗日军  朱纯福  
零星、小额抵债资产目前在商业银行资产处置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矛盾最多领域。文章针对这一现实,提出了符合实际操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完善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苏喜兰  
为规范银行抵债资产管理,避免和减少资产损失,及时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财政部发布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卫军  
完善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有利于维护银行合法权益,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和盈利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建涛  罗建新  
近年来,企业办理抵押贷款,银行处置抵债资产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收费环节过多,部门收费过高的问题。为此,人行孝感中支利用地方党政部门优化地方发展环境的契机,提出了“深入调研、及时反馈、出台政策、宣传督导、阳光操作”的税费减免工作思路,采取“县市先行、各个击破、全市统一收费标准”的工作方针和步骤,使税费减免工作自2001年起在孝感辖内上下联动,全面铺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志凌  曲和磊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及其处置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只是近年来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世人才对金融风险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专门从事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处置的资产管理公司有了新认识。中国把化解金融风险提到了国家安全的地步,公开宣布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Assets Managem entCor-poration)来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那么,为什么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有效地处置不良信贷资产,而商业银行不能? 国际经验有何借鉴? 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又将如何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呢?本文分三个部分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第一部分从国际经验入手,说明资产管理公司利用投资银行手段是处置不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敬文  
我国设立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是面向21世纪的金融体制改革与国企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资产管理公司及类似的机构在国际上并不鲜见,韩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应当指出,资产管理公司应在市场化、阶段性、相对独立的基础上运作;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应分步进行,剥离不良贷款的资金应主要通过金融创新来取得,通过杠杆收购实现不良资产的转让;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向是债转股、证券化与灵活出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兆生  
本文回顾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及第一次剥离的情况 ,构建了模拟不良资产下降过程的计算模型 ,从而对当前银行在消化不良资产的进程中所面对的利率与利差风险进行了评估 ,并在扩展的模型中预测了不同情况下 ,解决不良资产需要的时间。最后 ,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即支持政府注资或剥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轩  
不良资产一般形成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及泡沫时期,而显露于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以Granger因果关系引起GDP的变动,从而表明历史货币有助于预测未来GDP,据此,提出了适度通货膨胀在增加名义GDP的情况下,可以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并用模型实证这一结果的可能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天勇  
银行不良资产与通货膨胀的压力周天勇学术界对投资规模过大、成本推动、农产品供给不足、经济结构扭曲等原因形成的物价波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了通货膨胀成因的各种观点。但是,对银行不良资产增多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及其对物价的冲击却很少见有探讨。笔者拟就此谈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