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9)
2023(2014)
2022(1758)
2021(1760)
2020(1414)
2019(3292)
2018(3285)
2017(6581)
2016(3289)
2015(4060)
2014(4374)
2013(4068)
2012(3671)
2011(3295)
2010(3341)
2009(3296)
2008(3302)
2007(3122)
2006(2998)
2005(2967)
作者
(10793)
(8870)
(8850)
(8370)
(5518)
(4199)
(4168)
(3470)
(3373)
(3369)
(3129)
(3014)
(2938)
(2932)
(2891)
(2875)
(2699)
(2562)
(2426)
(2363)
(2289)
(2251)
(2152)
(2029)
(2026)
(2022)
(2010)
(1983)
(1971)
(1797)
学科
(14838)
银行(14693)
(13507)
(10966)
(9256)
经济(9248)
业务(9178)
(8407)
制度(8406)
管理(8263)
银行制(8052)
(6794)
金融(6794)
(6647)
(6168)
企业(6168)
方法(5182)
数学(4356)
数学方法(4277)
中国(3195)
电子(3059)
(3031)
贸易(3023)
(2983)
理论(2761)
(2720)
网上(2568)
网上贸易(2568)
体制(2506)
(2454)
机构
大学(47315)
学院(46522)
中国(19906)
管理(17175)
(16788)
(16080)
银行(16077)
经济(15485)
(14923)
研究(14192)
理学(13519)
理学院(13382)
管理学(13033)
管理学院(12952)
(11139)
(9494)
(8683)
中心(8576)
科学(8469)
(8407)
(7951)
金融(7839)
(7548)
北京(7328)
财经(7237)
农业(7123)
(7107)
人民(6710)
业大(6655)
(6514)
基金
项目(27575)
科学(20789)
基金(19720)
研究(18622)
(17110)
国家(16992)
科学基金(14711)
自然(10568)
(10535)
社会(10433)
自然科(10320)
自然科学(10317)
基金项目(10240)
自然科学基金(10128)
社会科(9978)
社会科学(9976)
教育(9235)
资助(9173)
(9034)
编号(7355)
重点(6215)
成果(5908)
(5765)
(5538)
大学(5470)
计划(5429)
科研(5395)
课题(5262)
(5167)
创新(5164)
期刊
(21894)
金融(21894)
(17826)
经济(17826)
研究(16918)
中国(10820)
管理(7865)
(7670)
学报(7435)
(7040)
科学(6315)
技术(6082)
大学(5711)
学学(5264)
财经(3991)
教育(3915)
理论(3735)
实践(3547)
(3547)
图书(3450)
农村(3315)
(3315)
(3248)
农村金融(3044)
农业(3041)
(2847)
论坛(2847)
经济研究(2687)
国际(2555)
业经(2523)
共检索到84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景影  
本文对目前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建立全国统一电子票据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对该系统的初步设计构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景新  刘炜  
从分析绩效管理系统工具入手,具体设计了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系统,建立了系统模型,提出了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明堂  张光军  张文军  
人才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是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战略重点,它的关键是尽快形成一个合理而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以保证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人才效益.在此,本文试就银行系统内人才流动问题略作构想. 一、人才“单位所有制”的弊端银行虽然在人事和业务管理上,保持系统内“条条”格局,但由于存在地方“块块”观念,各级主管行在人才管理上实际失去了统的作用,行与行之间无形中出现了划地为牢、各种人才互不流动的局面,基本上形成了人才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倪新建  胡斌  
流水式电子票据池是基于票据可以像现金一样自由流转的观点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票据池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企业收到的不同类型的银行承兑汇票融化成票据基础单元——票据现金流量积数,让企业随时可以自由对外支付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时只需考虑票据池总额度,无需考虑票据池内票据带来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间的实时匹配问题,彻底打破了当前票据池内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需匹配的主流理论,是一种创新型的票据池。该模式票据池若能全面推广,将可以大幅提高银行承兑汇票转支付的效率,从而大幅提高企业使用票据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电子票据普及率不高的问题,大幅推进电子票据取代纸质票据的进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红  
2009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正式建立运行,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商业汇票电子化时代,也标志着电子票据全面走入中国金融市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票据电子化及电子票据市场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摸索和实践过程,由于《票据法》不完善、ECDS系统不够稳定、操作规程不够完善等原因,电子票据流通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冰  
21世纪建设银行金融电子化构想●胡冰[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铁道支行成都610081]建设银行金融电子化发展概况建设银行的电子化建设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当时的金融电算化只是将手工的帐单、帐簿象复印机一样简单地输入到计算机里,根据手工模式,计算机经过简单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玲   赵向东   白文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君超  刘坤绮  张玉琴  王桂玲  徐秀芬  
我院地处中心闹市区,又是市直所属的一家省级大型综合医院,并拥有先进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核磁共振,全身CT.B超等。前来看病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使医疗工作更加繁忙,也给财会的对帐、算帐、报帐等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特别是医院和银行之间的对帐工作,由过去每月平均1700余笔增加到现在每月平均3500余笔,增加1倍以上的工作量,由于医院收支金额和业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纪亮  
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决策、创新都需要竞争情报信息,因此构想出了商业银行竞争情报与创新系统。该系统主要分:竞争情报信息及需求管理模块,创意、建议、未能满足的客户需求管理模块,产品库及"傻瓜式"操作手册模块,创新支持及系统管理模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丘筱文  
银行“无纸化清算”支付系统模式构想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分行丘筱文银行支付系统可分为上下两个层次,下层是由各商业银行向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存取款、转帐结算、汇兑和票据解付等支付服务;上层则是由中央银行向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银行同城票据交换/清算...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兆炉  
关于组建清算银行的构想许兆炉(一)我国银行结算和联行制度的变革,大体经历过两个阶段。建国以后的三十年为前一阶段。在此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各种生产要素大都按照国家的统一计划进行配置;全国也只有一家银行即中国人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珊  胥宗乾  
作为社会融资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同时,近年来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票据资产呈现出从生息资产向交易性资产转化的特点。这些变化既是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信用状况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课题组  肖小和  张蕾  
近几年,商业汇票发展迅猛,已成为国内上下游贸易伙伴之间的主要结算方式。企业客户持有的商业汇票一方面具有仅次于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市场接受度高;另一方面,由于其金额的固定性导致再支付灵活性较差,若企业长期持有必然带来一定的资金占用成本与财务管理成本。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票据池服务,能帮助客户有效管理票据,并寻找票据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点。在市场已有的票据池产品服务功能基础上,商业银行和票据专营机构还可提供符合客户个性需求的票据池短期融资渠道和综合服务项目,从而实现双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光明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票据转让业务由于具有影子银行属性,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和金融稳定,有必要对其加强业务管理。本文从法律属性、功能属性和监管属性角度分析了票据转让业务的特征,探讨了票据转让业务的影子银行属性及其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加强票据转让业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立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商业习惯和信用状况的限制,上海无法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票据中介机构,只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商情,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创立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票据中介机构,即上海银行票据承兑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