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7)
- 2023(6543)
- 2022(5739)
- 2021(5499)
- 2020(4941)
- 2019(11664)
- 2018(11409)
- 2017(23016)
- 2016(12728)
- 2015(14791)
- 2014(15137)
- 2013(15373)
- 2012(14441)
- 2011(12873)
- 2010(13024)
- 2009(12343)
- 2008(12924)
- 2007(11841)
- 2006(10153)
- 2005(9200)
- 学科
- 济(50626)
- 经济(50580)
- 管理(38951)
- 业(36589)
- 企(28812)
- 企业(28812)
- 财(26974)
- 方法(26870)
- 数学(24212)
- 数学方法(24050)
- 制(18551)
- 银(18306)
- 银行(18161)
- 农(17771)
- 行(16786)
- 中国(13708)
- 度(13024)
- 制度(13019)
- 务(12907)
- 财务(12894)
- 财务管理(12843)
- 财政(12819)
- 企业财务(12136)
- 贸(12133)
- 贸易(12127)
- 融(11870)
- 金融(11868)
- 易(11843)
- 地方(10708)
- 政(10321)
- 机构
- 大学(181850)
- 学院(181309)
- 济(76486)
- 经济(74846)
- 管理(68568)
- 研究(58825)
- 理学(58082)
- 理学院(57477)
- 管理学(56633)
- 管理学院(56289)
- 中国(53166)
- 财(45186)
- 京(37948)
- 科学(35713)
- 农(35296)
- 财经(31950)
- 所(31294)
- 中心(29157)
- 江(28899)
- 经(28732)
- 农业(28238)
- 研究所(27791)
- 业大(27306)
- 经济学(24325)
- 北京(24019)
- 财经大学(23382)
- 州(22871)
- 银(22586)
- 经济学院(22253)
- 银行(21663)
- 基金
- 项目(112367)
- 科学(86419)
- 研究(81419)
- 基金(80758)
- 家(69523)
- 国家(68968)
- 科学基金(58194)
- 社会(50314)
- 社会科(47736)
- 社会科学(47716)
- 省(43955)
- 基金项目(42819)
- 自然(37478)
- 教育(37345)
- 划(36607)
- 自然科(36561)
- 自然科学(36548)
- 自然科学基金(35892)
- 资助(34463)
- 编号(33734)
- 成果(28059)
- 部(25618)
- 重点(25170)
- 发(23554)
- 创(22752)
- 课题(22678)
- 科研(22352)
- 教育部(21791)
- 性(21691)
- 创新(21383)
共检索到282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昕琦
理财纠纷法律问题分析2013年以来,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利益界定不清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法律方面的风险。目前,理财纠纷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第一,预期收益纠纷型;第二,私自代售型;第三,银保理财产品纠纷型。目前,对于相关法律问题,我国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建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金融消费者投资理财的重要形式。与此相伴的是,金融消费者与银行之间因理财发生的纠纷也频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发生纠纷后,金融消费者一般会诉诸监管部门,行政解决由此成为了化解理财消费纠纷的重要方式,但行政解决本身亦存在诸多问题待解。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永强
依据物权法定原则和《物权法》的规定,理财产品质押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权利性质不清和公示方法不明等问题,导致其法律效力的不确定性。本文从分析理财产品质押的实质要件和法律障碍入手,指出了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问题和现实操作方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理财产品质押法律问题的解决路径和效力风险缓释措施,以期为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办理理财产品质押融资提供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永利
法律性质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核心问题,监管部门对其认定的模糊及自相矛盾已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并正阻碍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清晰界定理财产品法律性质已迫在眉睫。要准确界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就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从界定法律性质的需要出发,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根据银行与客户在理财产品中的权利义务等特征,对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具体分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郦伟仙
外汇理财作为理财规划的一部分,在21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入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9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仅为1546.75亿美元,但加入WTO之后我国外汇储备便快速窜升,2006年2月底,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1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0447亿美元,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短短十年时间增加了17.4倍,如何打理好如此巨大的一笔社会财富考验着政府和社会大众的智慧。同时随着国家外汇管制的逐步放开,居民留学、旅游、投资等需求的释放,外汇资产在居民的资产配置中已占一席之地。但在人民币走上升值之路、外汇利率长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从海
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带有明显的金融创新本土化的特征,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已经成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流产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中国普通家庭的财富观念。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兴起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财产品的供给行为进行了分析,部分解释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供给行为符合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供给行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云祥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理财产品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综合理财产品具有储蓄、信托和委托代理三类不同的性质,而不仅仅是银监会所定义的委托代理一种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因理财性质不同所形成的商业银行对客户相互矛盾的理财行为、双方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关系以及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理财性质 理财行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旭阳
资产证券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发展的主战场,应把理财资金引入这一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自2004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猛发展,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2013年3月,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后,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毛灿贞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重要收益来源,但由于理财产品种类繁多、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问题,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零值现象的机率不断上升。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影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与收益的客观因素,并在阐述结构性存款收益风险特征之后,提出一些评价指标,从而在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为投资者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
银行 理财产品 风险 收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米沙
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扩张。本文通过数据统计,探讨本币与外币产品的发展变化过程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分析了产品规模在国有银行、中小银行、外资银行之间分布的特点和不同类型银行的产品规模竞争特点。
关键词:
银行 理财产品 总规模 趋势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谭艺群
一、概述个人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综合理财服务,具体来讲,理财产品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如今,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创新方向为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和产品组合的动态化,并拓展到更广领域的投资。根据2011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2011年上半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翟立宏 罗荣华 刘威仪
银行理财产品和开放式基金是我国金融市场上两类典型的通道投资产品。本文利用2005年至2011年的收益率数据,从多个角度对两者的业绩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论。第一,从收益率的绝对水平来看,基金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但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第二,在对收益率进行市场风险的调整之后,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如果进一步对个体异质风险进行调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高于基金;第三,由于理财产品本身在机制上和投资标的上的灵活性,其择时能力要强于基金。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开放式基金 业绩比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卢满生
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其表外运作模式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上升、广义M2统计失真、社会融资规模调控难度加大以及政策工具运用效果弱化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银行理财 货币政策 政策调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秋君 李巍
结构性理财产品在理论设计上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但是,近年我国市场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负收益"的现象。文章选取我国银行2009年至2010年发行的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分别对其收益与风险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总体呈现收益与风险非对称且中外资银行的产品收益与风险特征差异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善产品收益与风险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结构性理财产品 收益 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