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0)
- 2023(14927)
- 2022(12510)
- 2021(11590)
- 2020(9733)
- 2019(22305)
- 2018(21478)
- 2017(41762)
- 2016(22869)
- 2015(25606)
- 2014(25719)
- 2013(25332)
- 2012(23888)
- 2011(21680)
- 2010(22067)
- 2009(20620)
- 2008(20881)
- 2007(18949)
- 2006(16867)
- 2005(15346)
- 学科
- 济(106951)
- 经济(106854)
- 管理(68947)
- 业(63813)
- 企(50673)
- 企业(50673)
- 方法(42384)
- 数学(37715)
- 数学方法(37361)
- 财(35149)
- 农(29062)
- 中国(26580)
- 制(25686)
- 地方(24473)
- 银(23811)
- 银行(23665)
- 行(22256)
- 学(21804)
- 业经(20700)
- 贸(20341)
- 贸易(20331)
- 易(19769)
- 务(18301)
- 财务(18267)
- 融(18258)
- 金融(18256)
- 财务管理(18210)
- 农业(17940)
- 企业财务(17297)
- 度(15383)
- 机构
- 学院(332601)
- 大学(331433)
- 济(147953)
- 经济(145046)
- 管理(124579)
- 研究(117173)
- 理学(106463)
- 理学院(105291)
- 管理学(103599)
- 管理学院(102995)
- 中国(94145)
- 财(73686)
- 科学(71123)
- 京(68717)
- 农(64139)
- 所(61178)
- 研究所(55245)
- 财经(55181)
- 中心(54056)
- 江(51907)
- 业大(51317)
- 农业(50924)
- 经(49864)
- 经济学(46714)
- 北京(43137)
- 经济学院(42025)
- 院(40873)
- 范(40643)
- 州(40568)
- 财经大学(40435)
- 基金
- 项目(214015)
- 科学(167058)
- 基金(155848)
- 研究(151298)
- 家(137166)
- 国家(136003)
- 科学基金(115188)
- 社会(97710)
- 社会科(92723)
- 社会科学(92693)
- 省(83750)
- 基金项目(81854)
- 自然(74866)
- 自然科(73144)
- 自然科学(73116)
- 自然科学基金(71835)
- 划(70317)
- 教育(68588)
- 资助(64461)
- 编号(59585)
- 成果(48720)
- 重点(48564)
- 部(47319)
- 发(46928)
- 创(44084)
- 科研(41619)
- 课题(41497)
- 创新(41400)
- 国家社会(40588)
- 教育部(40217)
- 期刊
- 济(167680)
- 经济(167680)
- 研究(103845)
- 中国(64145)
- 财(60708)
- 农(57816)
- 学报(55616)
- 科学(48902)
- 管理(44571)
- 融(44117)
- 金融(44117)
- 大学(41147)
- 学学(39535)
- 农业(37221)
- 经济研究(28814)
- 财经(28709)
- 教育(26338)
- 技术(26315)
- 业经(25735)
- 经(24632)
- 问题(21935)
- 业(19689)
- 贸(18630)
- 技术经济(17857)
- 国际(16372)
- 版(16363)
- 统计(16184)
- 理论(15982)
- 商业(15916)
- 世界(15823)
共检索到513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田苗
银行理财业务作为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其发展总体上反映了金融市场投资品种不断丰富和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拓宽投资渠道、改进经营模式有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梳理2009年以来的理财业务发展,通过分析当前理财产品对宏观经济的现实影响,以期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理财产品 发展概况 宏观经济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昌忠泽 赵铁柏 曹沁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宏观经济影响机制,以此为基础,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理财产品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2)理财产品规模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宏观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的影响;(4)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和规模对居民储蓄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收益率对居民储蓄影响更为直接,而理财产品规模影响力度更大;(5)理财产品规模和收益率均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影响,且规模指标对固定资产影响更大。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宏观经济效应 SVAR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段福印 李方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对中国的宏观金融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宏观金融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前宏观金融数据的大幅波动。本文在研究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影响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相关实证数据,解释了银行理财产品与宏观金融数据的关系。在宏观金融层面,存量角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过去的间接融资还原为直接融资,增量角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潜在的间接融资转变成现实的直接融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的金融结构,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货币增速的下降,甚至是货币绝对量的下降。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宏观金融过程 货币金融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卢满生
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其表外运作模式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上升、广义M2统计失真、社会融资规模调控难度加大以及政策工具运用效果弱化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银行理财 货币政策 政策调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明东 宗怿斌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日趋显现。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其发生态势、具体流程、构成情况等都值得关注和重点研究,尤其是信贷资产类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尤为显著。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致央行货币监测与货币定义的难度加大;二是加剧了市场的投机风险;三是对维护金融稳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四是信贷类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央行的信贷窗口指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傅程远 吴青
随着理财产品规模的增加,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并可对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产生潜在影响。经过论证,得出结论:理财产品可能会弱化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它在促进各方多赢的同时,也存有一定的经营风险。金融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理财产品的引导,注重风险监控。加快金融创新,通过各种途径完善理财产品的种类、期限等条款,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环境下,使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
理财产品 传导机制 流动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昕琦
理财纠纷法律问题分析2013年以来,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利益界定不清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法律方面的风险。目前,理财纠纷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第一,预期收益纠纷型;第二,私自代售型;第三,银保理财产品纠纷型。目前,对于相关法律问题,我国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郦伟仙
外汇理财作为理财规划的一部分,在21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入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9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仅为1546.75亿美元,但加入WTO之后我国外汇储备便快速窜升,2006年2月底,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1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0447亿美元,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短短十年时间增加了17.4倍,如何打理好如此巨大的一笔社会财富考验着政府和社会大众的智慧。同时随着国家外汇管制的逐步放开,居民留学、旅游、投资等需求的释放,外汇资产在居民的资产配置中已占一席之地。但在人民币走上升值之路、外汇利率长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从海
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带有明显的金融创新本土化的特征,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已经成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流产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中国普通家庭的财富观念。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兴起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财产品的供给行为进行了分析,部分解释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供给行为符合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供给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德勇 杜亚斌 李鹏
以2013—2019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为样本,研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向好时,理财投资者降低风险补偿收益要求,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下降;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增加,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上升;严格的监管政策会促使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意愿,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下降;商业银行"刚性兑付"使得融资人违约风险对银行理财产品溢价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银行理财产品管理机构需加强风险定价管理,建立逆周期风控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云祥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理财产品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综合理财产品具有储蓄、信托和委托代理三类不同的性质,而不仅仅是银监会所定义的委托代理一种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因理财性质不同所形成的商业银行对客户相互矛盾的理财行为、双方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关系以及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理财性质 理财行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翟光宇
本文首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增长率等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理论推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进而造成存款转移和增长乏力。实证分析表明,贷款增速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关性不显著,但同业拆借利率对贷款的抑制作用明显,存款增长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负相关。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推理,在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条件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冻结资金有限,信贷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相关性减弱,货币政策效果被削弱。货币政策应尽快从依赖数量型工具转为价格型调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魏亚群 蔡云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发展,对国际金融服务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加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管理战略的技术性增强,成本降低,更具规模经济优势,因而银行国际化业务发展迅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旭阳
资产证券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发展的主战场,应把理财资金引入这一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自2004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猛发展,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2013年3月,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后,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毛灿贞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重要收益来源,但由于理财产品种类繁多、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问题,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零值现象的机率不断上升。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影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与收益的客观因素,并在阐述结构性存款收益风险特征之后,提出一些评价指标,从而在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为投资者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
银行 理财产品 风险 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