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6)
2023(11031)
2022(9765)
2021(9558)
2020(8054)
2019(19009)
2018(18803)
2017(36682)
2016(19947)
2015(22527)
2014(22574)
2013(22516)
2012(20433)
2011(17777)
2010(17819)
2009(16173)
2008(16603)
2007(14069)
2006(12183)
2005(10657)
作者
(55001)
(45160)
(45060)
(43050)
(28806)
(21646)
(20698)
(17785)
(17290)
(16440)
(15621)
(15082)
(14378)
(14114)
(13981)
(13814)
(13595)
(13572)
(12915)
(12696)
(11298)
(11056)
(11018)
(10323)
(10227)
(10200)
(10119)
(10117)
(9066)
(8917)
学科
(68563)
经济(68479)
管理(63095)
(58048)
(49760)
企业(49760)
方法(34668)
(34331)
数学(29856)
数学方法(29559)
(22373)
(21756)
银行(21609)
(20593)
(20017)
(19729)
财务(19671)
财务管理(19611)
中国(18960)
企业财务(18523)
(15929)
业经(15645)
(14905)
金融(14904)
地方(14792)
(14459)
贸易(14447)
(14099)
(13916)
制度(13902)
机构
大学(266487)
学院(266191)
管理(109874)
(101665)
经济(99245)
理学(94852)
理学院(93905)
管理学(92463)
管理学院(92006)
研究(82365)
中国(70491)
(59755)
(56630)
科学(51211)
财经(43379)
(41594)
(41415)
中心(39446)
(39379)
(39204)
业大(38743)
研究所(36863)
北京(35789)
农业(32595)
(32317)
财经大学(32173)
(32122)
师范(31837)
(29951)
经济学(29351)
基金
项目(179980)
科学(140244)
研究(132606)
基金(130341)
(112118)
国家(111180)
科学基金(96258)
社会(81273)
社会科(77063)
社会科学(77040)
基金项目(70226)
(69819)
自然(63666)
自然科(62172)
自然科学(62161)
自然科学基金(61038)
教育(60120)
(58180)
编号(55217)
资助(54277)
成果(44799)
(39744)
重点(39169)
(37160)
课题(36614)
(36471)
项目编号(35072)
科研(34920)
创新(34583)
教育部(34235)
期刊
(107924)
经济(107924)
研究(83294)
(53672)
中国(50635)
学报(40504)
管理(37983)
(36638)
科学(36008)
(35858)
金融(35858)
大学(30756)
学学(29071)
教育(25319)
农业(24507)
财经(21209)
技术(21091)
会计(19078)
(17586)
业经(17439)
经济研究(17083)
财会(16701)
理论(15473)
实践(14543)
(14543)
问题(13909)
图书(13589)
(12556)
(12366)
技术经济(12240)
共检索到400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会颖  刘庆娜  
近年来,理财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规模增长快、产品种类多、利润占比大等显著特点。据统计,2011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97.0%,创出历史新高,发行规模超过15万亿元,远远超过2010年全年的7.05万亿元。可见,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金融业创造利润的重要增长点和拓展业务的战略重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存在弊端(一)银行理财产品现状银监会要求银行在报表附注中必须披露中间业务各项余额等信息,但并没有给出中间业务的分类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各银行都侧重于突出自身的优势项目,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顾青  
理财产品并表核算的制度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一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33号准则"),商业银行是否能"控制"其发行的理财产品,是判断该理财产品是否应被纳入合并范围的标准。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即,判断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顾青  
理财产品并表核算的制度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一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33号准则"),商业银行是否能"控制"其发行的理财产品,是判断该理财产品是否应被纳入合并范围的标准。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即,判断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魏海滨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屡创历史新高,理财产品功能也不断演化,在优化银行传统业务结构、创新特色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在冲击着现有利率市场体系,影响着货币信贷调控效果。中央银行应该全面看待银行理财产品功能演化的多方面作用,引导并发挥其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自发于市场的创新力量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进理财产品市场在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永利  王婧  
随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增长,理财产品关联交易问题日益突出,对其实施监管很有必要。本文借鉴国内外针对基金、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指出对于理财产品关联交易,应通过建立理财产品投资者同意制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当关联交易的投资者救济机制等监管措施,切实保护理财产品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保障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倩  
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工具,其运营模式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本文对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产品进行监管套利的诱因及其具体模式进行研究,利用银行会计分录和流程分析方法探讨其运作机理,发现我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较低,利率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监管机制分散僵硬等弊端是造成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的深层次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裴亚洲  
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了中国第一款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一一阳光理财B计划,采用预期收益率形式,面向普通零售客户发行,标志着中国银行理财业务正式开启。银行理财产品相对于存款的高收益,使之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之后十二年间,以国家经济大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为背景,以银行利率市场化为契机,银行理财产品爆发性迅猛发展。截至2016年末,418家商业银行(不包括外资银行)年末存续共计53163款理财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朱永利  王婧  
随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增长,理财产品关联交易问题日益突出,而监管规定相当薄弱,没有对关联交易进行范围界定,更不用说提出系统有效的监管措施。虽然关联交易有时有积极作用,但不当关联交易存在巨大风险,实施监管很有必要。借鉴国内外针对基金以及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对于理财产品关联交易,建议建立投资者同意制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当关联交易的投资者救济机制等监管措施,以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保障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裴亚洲  
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了中国第一款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一一阳光理财B计划,采用预期收益率形式,面向普通零售客户发行,标志着中国银行理财业务正式开启。银行理财产品相对于存款的高收益,使之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之后十二年间,以国家经济大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为背景,以银行利率市场化为契机,银行理财产品爆发性迅猛发展。截至2016年末,418家商业银行(不包括外资银行)年末存续共计53163款理财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博  刘时雨  罗荣华  张晓玫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微观数据,探究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即从微观视角阐释互联网理财产生的"鲶鱼效应",并着重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金融科技监管带来的外部效应。研究发现:(1)互联网理财通过提高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加剧其高息揽"储"动机,即面对互联网理财带来的存款分流压力,银行会借道影子银行业务强化监管套利行为;(2)金融科技监管能够减弱银行的高息揽"储"动机,受互联网理财冲击,中小银行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理财产品定价和规模扩张策略,由此监管的正外部效应对它们的作用更强;(3)金融科技监管通过改善银行流动性状况减弱银行的高息揽"储"动机,监管政策对短期、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影响更大。本文研究表明,在监管政策助力下,推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既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又会减少银行的监管套利行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滔  吴刘亮  
本文以2011-2012年A股上市银行发行的15922款理财产品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模型,研究监管政策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引导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监管与产品收益率正相关;而销售监管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期限在3个月以内、保本型和披露投资方向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同时显著提高了期限在3个月以上、非保本型和未披露投资方向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这表明销售监管政策对不同产品运作方式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引导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婉琼  
2017年11月17日发布的资管新规中指出了金融机构开展的保本类理财不属于资管业务,但是根据理财登记机构统计保本型产品存续余额仍占全部理财产品23.78%的比例,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仍旧存在且占比较大,保本理财产品对银行理财业务仍有重要意义。根据Wind数据库披露的商业银行报表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金融机构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方法众多,因此降低了保本理财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投资者做出相关经济决策。文章主要探讨了商业银行保本理财核算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统一口径提高保本理财的信息质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宁宏茹  
由于对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没有明确的会计规定,实务中把其计入不同的账户,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财务影响。本文根据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明确各类理财产品的会计账户类别和会计处理,并对理财产品公允价值计量和手续费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娜  
以4家国有大型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和4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年12月至2018年8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时间序列的门限回归模型,基于监管政策带来的结构变异角度,考察市场利率、产品期限、金融体系流动性和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过去近10年内,监管政策出台后对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产生了短期的抑制效应,但并未产生长期实质性的影响;产品期限、市场利率是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决定因素,金融体系流动性变化对收益率也产生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祚炎  莫贤锐  
本文以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的测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往文献对理财产品的研究较少,且这些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关于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的测度等定量分析更少见,本文力求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测度结果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无论从单项产品还是从总体来看,监管套利程度都呈现上升趋势,理财产品的监管套利风险在增加。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本文认为,应该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措施进一步防范理财产品监管套利风险。第一,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做好分类监管,尤其要做好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重点监管。第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配合遏制理财产品监管套利可能引发的风险。第三,从深度上推进银行理财产品纳入监管体系。第四,将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作为货币政策关注目标。此外,在适度限制银行理财产品交易的同时,要有效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