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6)
- 2023(13468)
- 2022(11501)
- 2021(10832)
- 2020(9499)
- 2019(22114)
- 2018(21950)
- 2017(43259)
- 2016(23296)
- 2015(26352)
- 2014(26535)
- 2013(26004)
- 2012(23876)
- 2011(21217)
- 2010(21249)
- 2009(19801)
- 2008(19705)
- 2007(17679)
- 2006(14812)
- 2005(13154)
- 学科
- 济(92147)
- 经济(92047)
- 业(66744)
- 管理(65436)
- 企(54160)
- 企业(54160)
- 方法(50238)
- 数学(45142)
- 数学方法(44420)
- 财(25370)
- 中国(24477)
- 银(23824)
- 银行(23678)
- 农(23195)
- 制(23188)
- 行(22212)
- 业经(18471)
- 学(18206)
- 融(18098)
- 金融(18095)
- 务(17285)
- 财务(17221)
- 财务管理(17182)
- 贸(16943)
- 贸易(16931)
- 易(16480)
- 企业财务(16316)
- 理论(16124)
- 地方(16017)
- 农业(15265)
- 机构
- 学院(327435)
- 大学(327255)
- 济(132255)
- 管理(130158)
- 经济(129440)
- 理学(112508)
- 理学院(111330)
- 管理学(109011)
- 管理学院(108405)
- 研究(102267)
- 中国(86065)
- 京(67723)
- 科学(63485)
- 财(63008)
- 农(56185)
- 所(51160)
- 财经(50901)
- 中心(50557)
- 业大(49748)
- 江(48647)
- 研究所(46748)
- 经(46294)
- 农业(44700)
- 北京(41884)
- 经济学(41376)
- 范(39660)
- 州(39246)
- 师范(39195)
- 财经大学(38325)
- 经济学院(37700)
- 基金
- 项目(223298)
- 科学(176060)
- 基金(163966)
- 研究(158303)
- 家(143093)
- 国家(141956)
- 科学基金(122957)
- 社会(99982)
- 社会科(94848)
- 社会科学(94820)
- 省(87453)
- 基金项目(86381)
- 自然(82507)
- 自然科(80703)
- 自然科学(80679)
- 自然科学基金(79235)
- 教育(75037)
- 划(73819)
- 资助(69527)
- 编号(63675)
- 成果(50492)
- 重点(50324)
- 部(49788)
- 创(46626)
- 发(46219)
- 科研(44001)
- 创新(43565)
- 课题(43402)
- 教育部(42918)
- 大学(42153)
共检索到471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沛龙 王晓婷
本文通过构建随机流动比率模型,测算中国12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距离和风险概率,并进行流动性风险评级;在此基础上,从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及资产负债匹配程度三方面分析各银行流动性风险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除建设银行外,其它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低于12家样本银行的平均水平。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流动性较高,负债流动性较低,且各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差别较大。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大型商业银行应增加持有流动性资产,股份制银行则应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合理进行资产负债匹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清 陈靖元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吸收流动性强且随时备取的存款再将其以长期贷款的形式发放出去,因而普遍存在着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现象。流动性困难是引发储户挤兑并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根据电荷吸引原理建立的资产负债引力模型,通过改进不同种类资产和负债匹配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争荣 林清泉 卜静
文章以余额宝为例,运用银行挤兑模型和大数定律,对互联网金融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尽快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立法,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避免储户恐慌而发生大规模赎回,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流动性风险 DD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精山 赵沛 田静
流动性错配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本,有必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和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综合外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错配指数(LMI),并对我国18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度量、识别和压力测试。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风险存在异质性和时变性,LMI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银行压力测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为有效地管理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需要严格控制流动性错配程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方琦 宋琴
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价为样本数据,选取2007—2015年为样本区间,建立GARCH-LaVa R模型,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大型国有银行更易受到市场流动性风险冲击,且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水平的波动与宏观经济的走势趋同。La-Va R模型的使用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晓星 王金定
流动性是现代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流动性的正确衡量是商业银行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前提和基础。运用Copula-EVT和广义随机占优理论中的高阶ES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缺口不服从正态分布,Joe Copula函数能够更好地反映流动性缺口不同因子间的相依关系,更好地刻画流动性缺口的尾部特征,流动性缺口的风险值随着阶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其增幅逐渐递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祥 李晨
传统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从资产和负债角度展开。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目前市场运行情况,从制度缺陷、同业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三个角度,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晓丹 林炳华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在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时期还是经济大幅波动时期,流动性风险始终是金融市场关注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宏观流动性较充裕,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可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本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对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分析,研究极端市场情况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轻度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降低的幅度并不大。若经济不断恶化,市场环境处于严重压力情景时,银行流动性水平将急骤下降,银行将面临巨大流动性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压力测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娟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作为流动性最大提供者,银行在稳定经济全局和增强公众信心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内外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流动性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 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廖妍婷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核心风险。本文主要基于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指标,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总体流动性达标,但有恶化趋势;与人民币相比,外币资产流动性较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相比,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状况有待提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 风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金岷 李嘉文 吴非
本文使用11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银行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内外部融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作用于银行风险的时间路径和作用存在差异。银行风险之于外部流动性的响应较为迅速,对于内部流动性而言有一定滞后;外部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呈现衰弱周期,而内部流动性的影响则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强。由此,在短期的流动性危机中,应更注重外部流动性的补充,但从长期来看,内部融资流动性才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基础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金岷 李嘉文 吴非
本文使用11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银行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内外部融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作用于银行风险的时间路径和作用存在差异。银行风险之于外部流动性的响应较为迅速,对于内部流动性而言有一定滞后;外部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呈现衰弱周期,而内部流动性的影响则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强。由此,在短期的流动性危机中,应更注重外部流动性的补充,但从长期来看,内部融资流动性才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基础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怡楠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流动性过剩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一方面银行风险意识和管理的变迁影响了其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各种风险的暴露程度,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风险管理 内在联系 金融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婷 沈沛龙
通过持有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资本以弥补损失,可避免个体银行因流动性风险的发生而经营失败,同时防止风险在系统内传播和蔓延。流动比率越高、波动率越小、均值越高的银行所需持有的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低,反之则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高。当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正向相关时,银行能根据流动负债的改变调整流动资产的数量,所需流动性风险资本相应越少。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下降幅度越大。或有流动性风险资本略小于流动性风险资本数量。系统流动性风险资本理论将流动性风险纳入了银行统一的资本管理框架,为银行和监管部门制定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