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1)
- 2023(14415)
- 2022(11974)
- 2021(11122)
- 2020(9322)
- 2019(20989)
- 2018(20371)
- 2017(39815)
- 2016(20526)
- 2015(23138)
- 2014(22690)
- 2013(22048)
- 2012(19651)
- 2011(17232)
- 2010(17073)
- 2009(16273)
- 2008(14901)
- 2007(12797)
- 2006(11011)
- 2005(10036)
- 学科
- 济(77366)
- 经济(77249)
- 管理(64844)
- 业(60218)
- 企(52087)
- 企业(52087)
- 方法(36532)
- 银(34601)
- 银行(34455)
- 行(32841)
- 数学(32488)
- 数学方法(32060)
- 融(31153)
- 金融(31150)
- 制(27972)
- 财(26262)
- 中国(26233)
- 农(19888)
- 业经(18600)
- 务(17508)
- 财务(17447)
- 财务管理(17408)
- 企业财务(16618)
- 地方(16390)
- 体(15385)
- 度(15106)
- 制度(15092)
- 贸(13867)
- 贸易(13851)
- 易(13538)
- 机构
- 大学(274254)
- 学院(274180)
- 济(116618)
- 经济(114235)
- 管理(110569)
- 理学(95258)
- 理学院(94390)
- 管理学(92863)
- 管理学院(92340)
- 研究(83825)
- 中国(77681)
- 财(59180)
- 京(55138)
- 财经(46847)
- 科学(45976)
- 中心(43958)
- 经(42635)
- 江(40284)
- 农(38508)
- 所(38152)
- 经济学(37670)
- 业大(36509)
- 财经大学(35419)
- 银(34285)
- 研究所(34263)
- 经济学院(34150)
- 北京(33749)
- 银行(32974)
- 州(32709)
- 范(31799)
- 基金
- 项目(188983)
- 科学(151786)
- 基金(141142)
- 研究(140834)
- 家(120642)
- 国家(119680)
- 科学基金(106016)
- 社会(92933)
- 社会科(88529)
- 社会科学(88510)
- 基金项目(74651)
- 省(73160)
- 自然(67119)
- 自然科(65645)
- 自然科学(65628)
- 教育(65390)
- 自然科学基金(64440)
- 划(61050)
- 资助(56655)
- 编号(55785)
- 成果(44232)
- 部(42852)
- 重点(42348)
- 创(41109)
- 制(40976)
- 发(40021)
- 国家社会(39597)
- 创新(38521)
- 教育部(38168)
- 课题(37788)
- 期刊
- 济(119812)
- 经济(119812)
- 研究(82559)
- 中国(54301)
- 融(52583)
- 金融(52583)
- 财(48124)
- 管理(42093)
- 学报(36103)
- 科学(34615)
- 农(34406)
- 大学(29868)
- 学学(28391)
- 技术(25193)
- 教育(24415)
- 财经(23805)
- 农业(21137)
- 经(20286)
- 经济研究(19323)
- 业经(18976)
- 问题(15364)
- 理论(15254)
- 实践(13897)
- 践(13897)
- 财会(13373)
- 技术经济(12412)
- 现代(12052)
- 贸(12022)
- 会计(11913)
- 版(11911)
共检索到413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智睿
当前对不良贷款的司法保障研究基本上都是站在维护单个银行机构债权的角度。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阐述银行法院系统协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发现由于银行系统和司法系统协作程度低、银行间竞争存在副作用两个原因,债权银行间容易陷入"囚徒困境",在处置金融纠纷案件时,倾向于选择单独起诉的策略而罔顾全行业的利益,不但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还有可能危及区域金融稳定运行。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必须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搭建起银行系统和司法系统沟通的桥梁,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强化对债权银行的维权策略指导,引导其选择共同进退的诉讼策略,从而走出"囚徒困境",实现区域金融稳定运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智睿
当前对不良贷款的司法保障研究基本上都是站在维护单个银行机构债权的角度。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阐述银行法院系统协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发现由于银行系统和司法系统协作程度低、银行间竞争存在副作用两个原因,债权银行间容易陷入"囚徒困境",在处置金融纠纷案件时,倾向于选择单独起诉的策略而罔顾全行业的利益,不但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还有可能危及区域金融稳定运行。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必须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搭建起银行系统和司法系统沟通的桥梁,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强化对债权银行的维权策略指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亚男
与国外央行一样,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着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重任,但和国外央行不一样的是,我国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和履职手段,中国人民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时困难重重。借鉴国外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主流做法,完善我国金融稳定相关立法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这一问题显得更加迫切。
关键词:
金融稳定 法律制度 立法完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炜
维护金融稳定是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由于目前在金融稳定工作的范围、思路、手段和协调机制等制度安排方面存在不足和漏洞,使得金融稳定工作处于低效率的运转状态。为此,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在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建设中的有益经验,通过制定金融稳定相关法律,拓展金融稳定工作范围,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构建符合我国金融稳定实际的制度安排和工作机制。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金融稳定 协调机制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军新 姚斌
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但有关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构造了工业37个二级行业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数据库,基于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相应行业信贷质量数据,综合采用威尔森(Wilson)模型和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方法,并通过对三种减排策略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为最小化银行资产质量冲击,碳减排应先从具备较大减排弹性和较低减排成本的行业开始,在充分利用其减排空间后再按梯度依次分配给具备相对较小减排弹性、略高减排成本和较大减排空间的行业,这比"各行业同比例碳减排"策略下的银行新增信贷不良率要低2个数量级;此外,这种策略将减排集中于几个重点行业,不仅与欧盟经验相契,也与中国当前碳减排基础建设尚不完善...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银行资产质量 碳减排 策略比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清 蔡则祥
银行处于金融业的核心,其稳定性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发展,还将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乃至宏观经济发展与稳定。运用Logit模型与跨国银行危机事件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金融体系因素对银行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住宏观经济状况、制度环境和银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条件下,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可降低银行危机的概率,而处在转轨体系下的银行易受外部冲击而发生危机。
关键词:
金融体系 银行稳定 Logit模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龙小宁 王俊
文章通过数据分析来诠释我国法院发展的独特路径,提出我国法院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第一,经济领域的改革不仅推动了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拥有的裁决职能向法院转移,同时提高了社会的法治需求;第二,法院自身也通过不断的改革来回应更高的法律服务需求;第三,司法经费体制改革强化了财政对法院经费的保障,是法律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文章认为,改革是推进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源泉,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予以解决。
关键词:
法治 改革 法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伯南克 李志军 司马亚玺
在危机之后,金融稳定政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现在通常被认为与货币政策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中央银行的职责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银行机构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在单个银行机构的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方面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克贞
金融稳定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的概念。维护金融稳定,需要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因此金融稳定需要政府、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及各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来影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才能实现。所以,虽然《人民银行法》将金融稳定的职责赋予人民银行,但是人民银行的法定职权并不足以使其承担起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向前 诸葛瑞英 黄盼盼
近年来影子银行系统的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VAR模型,对2000~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负向作用,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以及传导机制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第二,影子银行系统使我国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第三,近年我国相对稳定的金融系统、较快的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给的不断增加是影子银行系统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文章基于银保信贷系统视角,分析了银保协作与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生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保协作下担保投资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担保投资引发银保信贷系统经营模式由单一债权模式向债权与股权共存模式的转变,促使银保信贷系统收益模式呈现杠杆化、股权化、混业化、匹配化的功能特征。此外,在担保投资机制下,金融机构异质性决定着风险资产收益密度的均匀分布性,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银保信贷系统高风险放贷及股权运作的博弈动机将减弱,引发风险资产边际收益减少,贷款边界曲线呈现下凸特征及上移态势,从而改进了银保信贷系统代偿效率,进而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功能。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协作下银保信贷系统担保投资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跨市场风险资产配置机制、杠杆率与转股率组合优化机制、组合收益与风险对冲匹配机制、企业认股权甄别及回购机制、贷款债权保值信用增进机制。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金融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担保投资机制,实现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分散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在分析风险自留的内生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风险自留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银保信贷系统通过对贷款企业个体风险与事先设定的平均代偿风险的匹配性甄别,实现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分级补偿功能。针对银行超预期信用风险,先行实施银行风险拨备机制对银行平均代偿风险进行补偿,然后实施超额风险自留机制对超过平均代偿风险的银行超额风险部分再次进行补偿,超额风险自留补偿基金将由银行与担保机构依据各自的风险均衡配置阈值占比共同筹集,以此来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级补偿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信贷系统风险自留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文章基于银保信贷系统视角,分析了银保协作与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生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保协作下担保投资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担保投资引发银保信贷系统经营模式由单一债权模式向债权与股权共存模式的转变,促使银保信贷系统收益模式呈现杠杆化、股权化、混业化、匹配化的功能特征。此外,在担保投资机制下,金融机构异质性决定着风险资产收益密度的均匀分布性,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银保信贷系统高风险放贷及股权运作的博弈动机将减弱,引发风险资产边际收益减少,贷款边界曲线呈现下凸特征及上移态势,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