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52)
2023(17252)
2022(15081)
2021(14057)
2020(12005)
2019(27867)
2018(27555)
2017(53881)
2016(29169)
2015(33143)
2014(33215)
2013(32668)
2012(30143)
2011(26957)
2010(26776)
2009(24833)
2008(24584)
2007(21878)
2006(18757)
2005(16398)
作者
(85141)
(71045)
(70447)
(67316)
(45056)
(34152)
(32344)
(27868)
(26912)
(25377)
(24244)
(23774)
(22326)
(22243)
(22155)
(21909)
(21669)
(21103)
(20418)
(20375)
(17531)
(17445)
(17238)
(16091)
(15982)
(15780)
(15773)
(15753)
(14427)
(14090)
学科
(116942)
经济(116813)
管理(84449)
(80591)
(67311)
企业(67311)
方法(60869)
数学(53905)
数学方法(53189)
(31661)
(30040)
中国(28382)
(25413)
(25057)
(24950)
银行(24910)
业经(24684)
(23401)
地方(22274)
(21542)
贸易(21532)
(21178)
财务(21092)
财务管理(21046)
(20865)
(20289)
金融(20284)
农业(20150)
企业财务(19915)
理论(19293)
机构
大学(416656)
学院(415195)
管理(166781)
(164728)
经济(161120)
理学(145135)
理学院(143598)
管理学(140867)
管理学院(140146)
研究(132120)
中国(104813)
(87354)
科学(83367)
(76022)
(70663)
(65968)
业大(64002)
中心(63371)
财经(62248)
研究所(60454)
(60256)
(56628)
农业(55989)
北京(54638)
(52650)
师范(52101)
经济学(50534)
(49582)
(47851)
财经大学(46717)
基金
项目(287741)
科学(225655)
基金(209447)
研究(205938)
(182471)
国家(181025)
科学基金(156272)
社会(129128)
社会科(122564)
社会科学(122529)
(112897)
基金项目(111361)
自然(103961)
自然科(101579)
自然科学(101552)
自然科学基金(99719)
教育(95784)
(94599)
资助(88139)
编号(83640)
成果(66376)
重点(63999)
(63526)
(59730)
(59194)
课题(56973)
科研(55826)
创新(55295)
教育部(54471)
大学(54026)
期刊
(168373)
经济(168373)
研究(117900)
中国(71889)
学报(67202)
(62093)
科学(60414)
(58832)
管理(56955)
大学(50588)
学学(47850)
(47747)
金融(47747)
教育(41230)
农业(40991)
技术(37103)
财经(29988)
业经(27808)
经济研究(27174)
(25447)
问题(22299)
统计(21196)
(21191)
理论(21136)
技术经济(20772)
图书(20565)
(19512)
实践(19502)
(19502)
(19178)
共检索到592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徐辉  李健  钟惠波  
本文以1999~2010年12年间国内14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为基础,立足于随机前沿效率分析原理,利用参数估计SFA分析法,评估分析金融改革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与银行效率分布及演化趋势。研究表明:(1)是否引入不良贷款变量对银行成本效率测算存在显著影响。(2)在引入不良贷款的估计模型中,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存改善趋势,否则,呈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无此特点;股份制银行成本效率整体高于国有商业银行。(3)未发现资产规模、权益与银行成本效率之间的显著性相关关系,但不良贷款对成本效率具有负效应。(4)在中国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辉  李健  钟惠波  
本文以1999至2010年12年间国内14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为基础,立足于随机前沿效率分析原理,利用参数估计SFA分析法,评估分析金融改革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与成本效率分布及演化趋势。研究表明:(1)成本效率估计在引入或不引入不良贷款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2)在引入不良贷款的估计模型中,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呈改善趋势,否则,呈下降趋势。无论是否引入不良贷款率,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均呈改善趋势;股份制银行成本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3)未能发现资产规模、权益与银行成本效率之间的显著性相关关系,但不良贷款对成本效率具有负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艾永芳  
消除要素价格扭曲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劳动价格扭曲的影响最大,能源价格扭曲的影响次之;第二,要素价格扭曲的传递机制主要依赖于供给端和需求端效应,供给端产能过剩中介效应比例为32.23%,需求端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中介效应比例为24.36%;第三,中西部地区要素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兵  朱宁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进铭  廖鹏  谢娟娟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1 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并与未考虑不良贷款的情况下得到的银行效率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并没有因为资产规模大而带来更高的收益和绩效,其效率值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未考虑不良贷款时得到的银行效率值低于不良贷款约束下的银行效率,在银行效率的测度中考虑不良贷款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碧英  
银行不良贷款是产生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高不良资产对银行和经济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在不考虑市场风险和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儒昞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曾诗鸿  
日本、韩国等国家曾经因为银行不良贷款造成了银行危机和一定程度上的社会问题,银行不良贷款已经成为一个令经济界、政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银行不良贷款是一种“金融污染”,会对一个国家的福利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现有文献的不足出发,设计了一个含有贷款、银行不良贷款的社会福利函数(效用函数),对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与路径进行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梓光  
文章首次使用待处理资产作为反映银行不良贷款的指标,并以信达公开的形成于1990-2005年间的各省区约65278项不良资产为数据样本,对区域经济影响下的银行不良贷款形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区域,其不良贷款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相关性越显著,同时,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本区域不良贷款形成的方向及其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对银行股作投资分析时应充分重视银行贷款的区域分布并注意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差别。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赫国胜   李晓斌  
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38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为样本,研究银行ESG表现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银行ESG表现与不良贷款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银行提升ESG表现通过降低风险承担和提升流动性两个渠道降低了不良贷款率;(3)非国有银行和资本充足银行提升ESG表现可以更加显著降低不良贷款率;(4)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倒逼银行通过提升ESG表现降低不良贷款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青  刘志远  张健  
本文分析了银行处理不良贷款背后的心理动因,并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作为银行放弃对不良贷款恶性增资概率的替代指标,实证检验了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对2005年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银行董事长、行长的更替带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的增加,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银行放弃不良贷款或对贷款质量有更稳健的认识,从而降低不良贷款恶性增资产生的概率。此外,退出董事的资历影响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且为正向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娜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但是,较高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降低我国不良贷款的产生已成为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