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4)
2023(3614)
2022(2883)
2021(2671)
2020(2087)
2019(4603)
2018(4107)
2017(8595)
2016(4396)
2015(4685)
2014(4521)
2013(4245)
2012(3910)
2011(3580)
2010(3439)
2009(3208)
2008(3445)
2007(3127)
2006(2938)
2005(2833)
作者
(11430)
(9605)
(9315)
(9228)
(5982)
(4488)
(4250)
(3782)
(3479)
(3448)
(3284)
(3229)
(3164)
(3133)
(2965)
(2960)
(2827)
(2812)
(2751)
(2399)
(2386)
(2297)
(2254)
(2235)
(2179)
(2171)
(2075)
(1993)
(1956)
(1919)
学科
(16349)
经济(16330)
(15200)
银行(15055)
(13882)
管理(12640)
(12521)
(11326)
(10004)
企业(10004)
业务(8977)
方法(8495)
(8333)
制度(8331)
银行制(7834)
(7745)
金融(7745)
数学(7548)
数学方法(7523)
(5221)
中国(4884)
(4765)
体制(4268)
业经(3992)
(3724)
(3252)
财务(3252)
财务管理(3246)
企业财务(3161)
环境(3124)
机构
大学(59041)
学院(57460)
(27057)
经济(26537)
管理(23391)
中国(22186)
理学(19826)
理学院(19670)
管理学(19518)
管理学院(19408)
研究(18004)
(17600)
银行(16892)
(15710)
(15319)
财经(12388)
(11437)
(11415)
(10420)
金融(10295)
中心(10241)
经济学(9904)
财经大学(9676)
(9159)
经济学院(9158)
(8893)
科学(8306)
人民(8138)
(7860)
(7569)
基金
项目(38456)
科学(31434)
基金(30382)
研究(28202)
(25982)
国家(25794)
科学基金(22990)
社会(20809)
社会科(19936)
社会科学(19929)
基金项目(15768)
自然(13712)
(13517)
自然科(13442)
自然科学(13441)
自然科学基金(13210)
教育(12785)
资助(12036)
(11466)
编号(10077)
国家社会(9684)
(9317)
教育部(8610)
重点(8590)
(8319)
人文(8248)
(8149)
成果(7865)
创新(7697)
(7480)
期刊
(25821)
经济(25821)
(23459)
金融(23459)
研究(22021)
(11768)
中国(10511)
(8183)
管理(8121)
学报(7957)
科学(7684)
财经(6890)
大学(6628)
学学(6426)
(5839)
经济研究(4689)
理论(3972)
农村(3827)
(3827)
农业(3638)
实践(3601)
(3601)
业经(3464)
教育(3409)
国际(3405)
问题(3392)
技术(3105)
农村金融(3073)
(3052)
现代(2605)
共检索到94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志雄  
银行授信是现有融资方式中重要的融资渠道,相比于一般债务融资,其授信门槛更高,便于企业安排流动资金,是企业偏好的融资渠道。但现有文献探讨企业获得银行授信后的异质性行为较多,却鲜有研究银行授信成功所伴生的溢出效应。本文以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银行授信债权人治理机理与资本市场资信评价理论,考察了银行授信后的公司治理效应和资信再认定功能。回归结果显示:银行授信的获得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提高信息透明度,并且通过资信再认定降低了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本文还进一步使用授信续贷与多头授信进行替代,发现授信可持续性与分散度同样表现出类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银行授信融资方式具有改善企业公司治理和发挥信用评级的功能,从而丰富了银行授信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志雄  
银行授信是现有融资方式中重要的融资渠道,相比于一般债务融资,其授信门槛更高,便于企业安排流动资金,是企业偏好的融资渠道。但现有文献探讨企业获得银行授信后的异质性行为较多,却鲜有研究银行授信成功所伴生的溢出效应。本文以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银行授信债权人治理机理与资本市场资信评价理论,考察了银行授信后的公司治理效应和资信再认定功能。回归结果显示:银行授信的获得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提高信息透明度,并且通过资信再认定降低了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本文还进一步使用授信续贷与多头授信进行替代,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嘉和  
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开始反弹,截至2014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4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0%。2015年上半年,不良贷款水平继续呈加速上升趋势。不良贷款率上升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银行前期的过度授信助推企业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在经济趋缓时,银行面临不良率反弹压力。银行过度授信通常表现为,单个银行对某一客户授信超过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者多个银行在对同一客户授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欣蕾  
《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降低企业杠杆率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授信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目前,联合授信机制处于前期试点阶段,本文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联合授信机制实施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贺建强  
贷前调查的信息真实度决定贷款的质量。现实的情况是,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形似神不似,信息传递机制建设滞后,导致在授信“受理”环节监督失控,信息失真,引发信贷风险案件,造成损失。本文以信息经济学为指导,结合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贷前调查监督与被监督、贷前调查与信息真实度的函数关系,确定了客户经理的尽职比例,通过计算给出了确保授信质量所需的高质量客户经理的最低比例公式,推出了贷前调查信息真实度计算公式,为防范信贷风险,解决商业银行授信“受理”环节信息识别能力差、监督被动的问题,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青  
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所谓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第一,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第二,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第三,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翔  
综合授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风险管理制度 ,其中 ,银行综合授信的管理程序、额度控制、对风险的动态管理和担保 ,是银行实践中非常重要又较难把握的 3个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观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航  张华  
针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要加强组织建设,加强信息管理和风险预警,制定对集团企业统一授信可操作性的方法,加强贷后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成龙  
当前银行集团授信业务虽然有利于拓展优质客户 ,但其法律上的风险仍不容忽视。本文对此做了详尽的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婷  郭丽虹  
现有研究表明,银行授信等外部流动性因素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现金、财务杠杆等内部流动性状况也会影响投资行为。当内外部流动性两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其对企业投资的共同影响又是怎样的呢?银行授信是企业的外部流动性来源,财务弹性是企业的内部流动性来源,本文将内外部流动性因素结合起来,考察银行授信与财务弹性对过度投资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获得银行授信会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而且,同时具有财务弹性和银行授信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时具有财务弹性和银行授信所引起的过度投资会导致企业业绩的下降。本文的研究既丰富了企业流动性与投资的文献,又深化了企业获得银行授信后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建平  祝劲  
近年来,深圳银行跨越行政区域进行授信业务出现快速增长态势。本文总结了深圳银行跨区授 信业务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提出了跨区授信业务的三大效应,并针对银行跨区授信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丰俊  刘江涛  
本文在介绍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工具和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选取了样本银行的历史数据作为检验样本,采用CreditRisk+模型和RAPM模型分别对银行零售信贷资产和公司信贷资产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1)CreditRisk+模型可以应用于估计中国银行业零售信贷资产组合的损失分布并确定相应的经济资本;(2)RAPM模型对银行公司信贷资产在行业和客户规模的组合优化方面提供了量化分析工具;(3)对中国银行业采用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技术、手段来提升授信资产组合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光荣  刘明  杨恩艳  
企业研发是生产率提升和长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但企业研发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而且由于其风险高、孵化周期长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更容易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在中国12000余家企业的调查数据,用企业是否获得银行授信以及授信额度大小来衡量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外部融资渠道,考察了其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获得银行授信,其研发概率提高8.6个百分点,研发强度提高0.24个百分点,而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更快。我们还进一步使用2003~2004年宏观调控中的信贷紧缩政策作为一个自然实验,发现受信贷紧缩政策冲击更大的企业,研发支出下降更多甚至是中断研发投资。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章彰  
授信审批效率的高低和审批质量好坏关系到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更关系到银行体系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建立起内部评级体系的银行,在不断完善模型风险控制机制的同时,通过内部评级模型对客户和债项的风险细分,可以逐步实现"低风险业务自动化审批,中风险和高风险业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