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7)
2023(5048)
2022(4298)
2021(4180)
2020(3369)
2019(7815)
2018(7498)
2017(15766)
2016(8404)
2015(9534)
2014(9631)
2013(9497)
2012(9029)
2011(8258)
2010(8335)
2009(7898)
2008(8119)
2007(7378)
2006(6907)
2005(6419)
作者
(23188)
(19211)
(19178)
(18629)
(12614)
(8974)
(8951)
(7460)
(7206)
(7200)
(6627)
(6422)
(6409)
(6358)
(6119)
(6068)
(5794)
(5759)
(5743)
(5348)
(5076)
(4845)
(4558)
(4538)
(4507)
(4433)
(4402)
(4269)
(3852)
(3841)
学科
(31743)
经济(31717)
管理(24640)
(24325)
(20217)
企业(20217)
(17372)
银行(17227)
(16009)
方法(14669)
(14560)
数学(13379)
数学方法(13220)
(10895)
(10849)
金融(10849)
(9945)
制度(9944)
业务(9709)
中国(9460)
(9443)
银行制(8387)
(8178)
(7922)
贸易(7913)
(7790)
(6995)
财务(6984)
财务管理(6977)
企业财务(6700)
机构
学院(117745)
大学(117172)
(54718)
经济(53492)
管理(46043)
中国(40613)
研究(39836)
理学(38106)
理学院(37765)
管理学(37260)
管理学院(37037)
(29754)
(24393)
(23989)
银行(23480)
财经(22518)
(21818)
(20472)
科学(20002)
中心(19964)
(19623)
(19243)
(17992)
(17802)
金融(17756)
经济学(17721)
研究所(17221)
财经大学(16882)
经济学院(15987)
(15629)
基金
项目(69052)
科学(54923)
研究(52756)
基金(51315)
(42863)
国家(42508)
科学基金(37095)
社会(34240)
社会科(32564)
社会科学(32560)
基金项目(25615)
(25328)
教育(24606)
资助(23202)
自然(22965)
自然科(22423)
自然科学(22418)
自然科学基金(22068)
(21616)
编号(21529)
成果(18770)
(16415)
重点(15168)
课题(15132)
(14750)
教育部(14624)
(14373)
人文(14220)
(14098)
国家社会(14011)
期刊
(60679)
经济(60679)
研究(43626)
(35232)
金融(35232)
中国(23603)
(22773)
管理(17430)
(16111)
科学(13309)
学报(13197)
财经(12120)
大学(10983)
教育(10837)
学学(10437)
(10262)
经济研究(10211)
技术(9194)
农业(9047)
业经(8757)
国际(8419)
(8029)
问题(7613)
理论(7533)
实践(6782)
(6782)
农村(5964)
(5964)
世界(5785)
现代(5735)
共检索到198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熊海芳  王志强  
基于中国银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本文检验银行的损失对贷款供给的影响,并分析资本缓冲(buffer)和货币政策态势(stance)在这种影响中的作用,以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效果。经验结果表明:银行损失会导致贷款供给减少,这种影响在银行资本缓冲较少或货币政策紧缩时更明显,在危机时期这种影响也更明显;当资本缓冲较高时,货币政策紧缩使得贷款增长下降较多;货币政策对维护银行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郝生俊  
本文基于2002-2013年我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模型,构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调整模型和信贷行为影响模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及其对信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性特征;资本缓冲调整对银行信贷扩张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程度。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为了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应进一步完善银行体系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充分发挥资本缓冲机制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调节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向前  温博慧  袁铭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微观金融稳定的内涵基础上赋予了新资本协议宏观审慎的外延。本文加入银行风险承担因素,以中国10家代表性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LSTAR模型对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逆周期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影响显著。(2)货币政策影响下,银行资本缓冲行为的状态转换速度随银行规模和国有控股程度的弱化而递减。(3)银行的资本缓冲行为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更敏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是依据已实际发生损失理论。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贷款损失准备被认为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导致顺周期的三大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2006-2011年期间12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验证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的作用效果,以贷款损失准备为视角,从微观层面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调控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冠群  徐妍  
基于Linex央行损失函数和拓展的前瞻型IS-Philips框架,论证了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波动的非对称偏好及其决定的非对称货币政策调控规则;并利用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数据,实证检验了刻画央行非对称偏好的非线性欧拉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波动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偏好:更偏好于资产价格向上偏离稳态均值,而不是向下偏离稳态均值。基于参数估计值的"非对称性偏好导致的利率偏差"测算结果揭示:中国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波动的非对称偏好会导致基准利率下偏,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陶雄华   王腾  
本文基于1999—2019年55个经济体以计价货币划分的银行跨境债权债务季度数据,考察美欧英日货币政策冲击对以其货币计价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美欧英日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能够促进以其货币计价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渠道与机制检验表明:美欧英日紧缩性货币政策一方面能够通过推动外币出口收入增加促进以其货币计价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以其货币计价的存贷款业务从国内银行转向国外银行,促进银行跨境资本流动。进一步研究发现:美欧英日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力度在不同计价货币、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均有差异。金融发展和金融开放水平的提升能够缓解美欧英日货币政策冲击对相应银行跨境资本流入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我国更好推动金融市场开放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丽巍  曾铭娟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亘  鲁靖  
本文通过CC-LM模型和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论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并且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在现阶段,影子银行不是CPI和利率水平的Granger原因;但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影子银行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我国应当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发展,使其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应当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纳入监管范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晋斌  李南  
本文直接采用非对称损失函数检验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损失偏好的性质。采用两种产出缺口估计方法的计量结论,均不支持中央银行在产出缺口损失或通货膨胀缺口损失上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损失偏好,对称性损失偏好函数的假定不能被拒绝。这表明中央很行倾向于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权衡抉择,表现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取向,货币政策体现出多目标的特征。这可能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通货膨胀因素的复杂性有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侯荣华  张洋  李峰  
自《巴塞尔协议》(BaselI)实施以来,在银行领域除了传统理论中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政策相关之外,银行资本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些领域涌现出来。本文就其中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对信贷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银行资本传导的机制,贷款损失拨备与银行资本、信贷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评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曙霞  陈玉婵  
考虑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本文在D-L-M模型中引入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银行资本状况。接着利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采用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可  
本文详尽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银行贷款渠道、银行资本渠道、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过程、传导原理、相互关系等,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巴塞尔银行资本监管框架的要求,着重分析和总结了银行资本在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当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机理,以期将资本监管下银行资本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进行完整、系统的呈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喜玲  周远慧  程方泽  
本文以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S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对影子银行对经济及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和贡献度均比较明显,同时影子银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价上涨,对货币供给量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带来干扰。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了解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密切监控并深入研究影子银行体系及其信用创造能力,适当引导影子银行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统计监控与业务监管,考虑相适应的救助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