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2)
2023(6278)
2022(5075)
2021(5136)
2020(4400)
2019(10474)
2018(10384)
2017(21572)
2016(11311)
2015(13155)
2014(13267)
2013(12840)
2012(11403)
2011(9970)
2010(10325)
2009(9829)
2008(10121)
2007(9112)
2006(8029)
2005(7585)
作者
(31176)
(25626)
(25437)
(24378)
(16597)
(12247)
(11813)
(9825)
(9662)
(9286)
(8974)
(8688)
(8217)
(8107)
(8097)
(8078)
(7817)
(7579)
(7403)
(7164)
(6600)
(6120)
(6045)
(5943)
(5888)
(5839)
(5679)
(5535)
(5084)
(5025)
学科
(44079)
经济(44023)
(41984)
(37868)
企业(37868)
管理(37770)
方法(28415)
数学(26057)
数学方法(25537)
(18610)
银行(18465)
(18261)
(17934)
(17047)
(15169)
财务(15133)
财务管理(15107)
企业财务(14601)
(11787)
金融(11786)
中国(11471)
(11051)
保险(10960)
业务(10417)
(10103)
制度(10093)
理论(8903)
(8859)
业经(8692)
银行制(8648)
机构
大学(157909)
学院(157842)
管理(66930)
(62781)
经济(61332)
理学(57009)
理学院(56585)
管理学(55386)
管理学院(55131)
中国(45229)
研究(41425)
(36122)
(32321)
财经(28442)
(25930)
(23106)
(22813)
科学(22348)
中心(21909)
财经大学(21814)
银行(21750)
北京(20800)
(20238)
(20202)
金融(19801)
(19565)
(19551)
(19511)
业大(19083)
经济学(19027)
基金
项目(97707)
科学(77477)
基金(73111)
研究(69527)
(61787)
国家(61345)
科学基金(55295)
社会(44008)
社会科(41910)
社会科学(41896)
自然(38071)
基金项目(38065)
自然科(37323)
自然科学(37315)
(36818)
自然科学基金(36688)
教育(34161)
资助(33279)
(30897)
编号(28082)
(22254)
成果(22247)
重点(21181)
(20234)
教育部(20043)
大学(19607)
人文(19466)
科研(19271)
创新(18883)
课题(18420)
期刊
(63566)
经济(63566)
研究(49556)
(35934)
金融(35934)
(31905)
中国(28608)
管理(26971)
学报(18693)
科学(18240)
(16265)
技术(15765)
大学(15563)
学学(14934)
财经(14882)
教育(12574)
(12255)
财会(10612)
经济研究(10264)
统计(10183)
(9488)
理论(9162)
农业(9093)
业经(9050)
会计(8834)
决策(8425)
实践(8310)
(8310)
技术经济(8086)
问题(7351)
共检索到241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煜恩  池祥萱  李乐  
本文使用1999~2011年半年度长期投资数据,对中国上市银行持股行为对银行风险、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检验持股行为是否会改变银行高管的风险态度,并进而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持股数目越多,银行的经营风险越高,但不影响银行未来绩效;银行持股绩效不影响银行的经营风险以及未来绩效;银行存在轻微的赌资效应,银行持股绩效越高,会增加银行未来报酬率的独特性风险。这些结果显示持股不利于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绩效的提升,高管人员仍应将重心放在存贷款业务上,以做好风险管控工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军  李明贤  
银行持股是银行与企业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紧密银企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以1999~2010年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银行持股后,公司的价值将高于银行持股前,并且银行持股公司的投资效率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大于非银行持股公司。研究表明,银行持股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从而提高了公司的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飞宇  蒲勇健  
探索我国商业银行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有利于商业银行跳出传统的成长思维模式,进一步提升其成长和发展的能力。同时,通过商业银行的介入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模式只处于初级阶段,文章通过创新模式的设计,为探索商业银行将来全面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大海  
自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发布以来,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本文在对Anette Mikes归纳提出的四种全面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威  
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从整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其负债率与公认安全范围仍有一定距离。但不同省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出现分化,个别地区风险较高,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中部融资比较激进地区,债务负担较重,特别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容乐观,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防控。对此,全国财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关晶奇  
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必须设置有效,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无论是何种金融机构,其组织架构都应满足三道防线的要求,即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如风险管理部、授信管理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内控合规部门等)为第二道防线、审计委员会和内审部门为第三道防线(见图1)。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越来越多,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增强了人们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基础上,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构造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模式,对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莹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银行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已逐渐意识到内部审计在其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加快发展,有效控制风险,就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因、背景及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慧霞  周海涛  
近年来,随着对信贷业务监管日趋精细化,新兴同业业务风生水起,成为信贷和理财业务之外的主要融资渠道,更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新兴同业业务表面为同业交易,实为通过层层通道向企业放贷,形式多样、风险复杂。本文对银行新兴同业业务的主要运作模式及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监管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浩  安室友  
建立防范民营银行风险的全周期制度是保障民营银行改革稳步推行的关键,其中在存款保险制度框架下设立民营银行的风险处置功能,使出现问题的民营银行可以通过安全平稳的渠道退出市场,是防控民营银行风险的重要环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满四  高颖超  范丽繁  
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即银投合作,将成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创新之举。本文基于中国的制度现实探讨银投合作的具体模式,将传统非银投合作的单纯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与开展银投合作的投贷联盟、债权模式等进行比较,研究在这四种不同模式下,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参与条件和期望收益。研究发现,在银投合作的债权模式下,银行将降低最高利息要求水平,风险投资机构将提高最高权益分成比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项目成功概率也将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了多赢。因此建议大力推进银投合作,在近期银投合作适宜采用债权模式,在未来可创新发展更具前瞻性的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平平  
文章对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资金的角度,结合银行相应产品及业务,分析出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潜在合作范围较广,进一步得出两者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并对未来合作模式进行了展望。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马宇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金融市场横向风险分担机制侵蚀了银行中介跨期风险分担机制;一部分资金从银行中介转移到金融市场,致使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遭受冲击。银行必须从传统的存贷款经营模式转变为参与金融市场和衍生工具交易的、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现代经营模式。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如果转型过快或者银行不能适应变化,银行体系则可能积累大量风险,并导致银行危机。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分担机制变迁显著增加了银行危机的概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王铁林  
风险管理是是银行业的永恒主题,而由借款企业违约所形成银行损失的风险,即信用风险将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本文深入分析了银行贷后管理现行体制的弊端,适时进行贷后管理模式创新,引入贷款监理机制,实施贷后管理的市场化运作,不失为一种积极、理性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