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3)
- 2023(389)
- 2022(289)
- 2021(310)
- 2020(315)
- 2019(758)
- 2018(735)
- 2017(1811)
- 2016(957)
- 2015(1008)
- 2014(1102)
- 2013(1057)
- 2012(977)
- 2011(856)
- 2010(895)
- 2009(1079)
- 2008(947)
- 2007(798)
- 2006(801)
- 2005(825)
- 学科
- 银(3102)
- 银行(3098)
- 行(2757)
- 济(2737)
- 经济(2737)
- 制(2046)
- 业务(1963)
- 融(1825)
- 金融(1825)
- 方法(1766)
- 业(1745)
- 数学(1730)
- 数学方法(1726)
- 制度(1599)
- 度(1599)
- 银行制(1565)
- 企(1331)
- 企业(1331)
- 管理(1115)
- 贸(911)
- 贸易(911)
- 易(910)
- 电子(814)
- 网上(813)
- 网上贸易(813)
- 贷(685)
- 财(684)
- 信贷(673)
- 中国(602)
- 务(494)
- 机构
- 大学(11309)
- 学院(10879)
- 银(7028)
- 银行(6761)
- 中国(6678)
- 行(6392)
- 济(5734)
- 经济(5611)
- 管理(4528)
- 融(3711)
- 金融(3661)
- 理学(3521)
- 理学院(3503)
- 管理学(3487)
- 管理学院(3470)
- 人民(3417)
- 财(3322)
- 国人(3071)
- 中国人(3066)
- 中国人民(3040)
- 农(2936)
- 研究(2890)
- 人民银行(2845)
- 中心(2836)
- 财经(2673)
- 支行(2539)
- 中国人民银行(2527)
- 经(2465)
- 京(2367)
- 江(2238)
共检索到21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海霞
不良贷款数额巨大、占比高已成为困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从严防范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实施零不良率、不良贷款“问责制”以及信贷人员责任终身追究等严格的信贷约束政策, 使得经济活动中的“惜贷”现象成为信贷人员与银行信贷管理政策之间博弈的一种均衡结果。因此, 选择适度风险范围内的非零不良贷款率, 建立健全与约束机制相对等的正向激励机制应是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效益的客观政策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珺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针对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惜贷”现象进行了制度层面的分析。指出“惜贷”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后 ,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日益增强 ,对贷款责任实施终身追究以及现阶段信用制度环境恶化。为了减少或消除“惜贷”现象 ,政府应致力于建设和保护信用环境 ;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过程中 ,要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和措施 ,找好风险与效益的结合点。
关键词:
惜贷 制度 信贷管理 信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中学
粮棉市场放开后,农发行贷款风险随着粮棉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而增大,风险管理将成为市场化后农发行运行机制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在大力化解存量贷款风险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农业政策性增量贷款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保证新增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业政策性贷款 风险管理 购销市场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红
银行惜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为一方面银行存在巨额存差资金,这部分资金沉淀在中央银行或运用于利率很低的国债上,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不尽人意,宏观经济仍然紧缩;另一方面我国相当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求资金若渴”,却无法贷到款,对此现象人们不无忧虑。如何正确认识当前银行业的惜贷现象,对银行巨额存差资金如何加以引导使之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中循环,促进我国货币政策发挥应有效用,带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成学真 汪国平
在一个银行经营活动厂商化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研究显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于改变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行为上的特征和银行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其他外部条件。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银行 惜贷 经济学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明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通过银行贷款。但在我国,银行却存在着严重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全新观点分析发现期望值差异,证实偏差、框定偏差及羊群效应是造成银行存在“惜贷”现象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展望理论 证实偏差 框定偏差 羊群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建南
根据博弈论的分析,我国目前信贷市场中的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可视为信号博弈。由于其分离均衡条件的破坏,造成银行对信贷信息的不完全;而随着银行业风险控制的加强以及风险责任的落实,又使银行信贷人员的最优选择为不放款,最终导致“惜贷”现象产生。因此,解决“惜贷”问题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三是银行自身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找好风险与效益的切入点;四是放松人民币利率管制;五是加强全社会的信用管理。
关键词:
博弈 分离均衡条件 惜贷 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飞琼
本文运用信贷配给理论,建立新的分析框架,从单个银行的信贷配给过程入手,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寻找国家助学贷款银行惜贷的内在原因,提出破解惜贷的两条路径:一是以小银行为主体开展有担保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二是以高校为单位"打包"贷款,增大单笔额度,由大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冰
拒绝新增贷款规模现象探析刘冰现在,一些基层行的负责人在接受目标任务的时候,表示拒绝新增贷款规模,对新增存款按比例放款也并不热衷。缘何会产生如此现象呢?我们可以对当前基层的经营工作做出一些分析和探讨。目前基层行处资产状况普遍不理想,“两呆”比例居高不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湃
国有商业银行"惜贷"折射出信用环境不佳,信贷风险大和管理机制缺陷等问题。尽管有其经营行为理性的一面,但对银行自身和社会都是不经济的,尤其是央行刺激内需,缓解通货紧缩压力的政策意图难以得到有效贯彻。解决"惜贷"问题的关键是加大国有商业银行深层次改革的力度,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和企业征信系统,依法规范社会信用关系。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惜贷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王帅帅
本文以2007年至201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银企关联是否影响非标审计意见与企业新增贷款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上述影响是否因非标审计意见严重程度的不同以及企业是否连续获得非标意见而有所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非正式的银企关系(高管银行背景),正式的银企关系(企业持股银行)能够更好的缓解非标审计意见导致的企业新增贷款的负面影响;区分审计意见严重程度不同和是否连续非标意见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银企关系的缓解作用存在差异。企业持股银行(正式的银企关系)能够缓解企业获得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能缓解企业获得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及否定意见的影响;相对于连续两年非标审计意见,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倪金节
新近发布的2013年2月新增贷款为6200亿元,较之1月份回落明显。应该说,虽然这一数据较之近几年的宽松信贷环境,稍显回落幅度过大,但与货币环境的正常化比较而言,6200亿元的月新增贷款依然不低——因为以此计算的全年新增贷款,依然高达7万亿元。2月份单月新增贷款环比急跌,并不代表货币信贷环境的转向,而是季节性使然。因为2月份适逢春节,工作日本来较短,而且1月份1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倪金节
日前,央行公布了远超各界预期的7月金融数据,让市场大跌眼镜。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新增贷款仅为3852亿元,比6月减少694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比6月减少1.69万亿元。对此,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解读认为,7月份历来为小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尽管7月份确实往往是所谓的"小月",尽管作别信贷刺激、宽松货币十分重要,但是新增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