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8)
2023(6211)
2022(5301)
2021(4829)
2020(4209)
2019(9436)
2018(9271)
2017(18068)
2016(9970)
2015(11378)
2014(11502)
2013(11208)
2012(10402)
2011(9364)
2010(9398)
2009(9122)
2008(9154)
2007(8492)
2006(7580)
2005(7364)
作者
(28509)
(23967)
(23753)
(23041)
(15361)
(11367)
(10899)
(9306)
(9067)
(8680)
(8341)
(8088)
(7900)
(7879)
(7852)
(7447)
(7021)
(7014)
(6980)
(6964)
(6182)
(5854)
(5716)
(5520)
(5497)
(5422)
(5413)
(5387)
(4918)
(4768)
学科
(34176)
经济(34098)
管理(32163)
(28491)
(24161)
企业(24161)
(20679)
(18498)
银行(18352)
(17085)
方法(14366)
(13553)
数学(12448)
(12366)
制度(12334)
数学方法(12315)
(11197)
金融(11194)
中国(10431)
业务(9922)
(9875)
(9534)
业经(8662)
体制(8635)
银行制(8586)
(7572)
财务(7545)
财务管理(7525)
企业财务(7177)
(6540)
机构
大学(140482)
学院(139189)
(58983)
经济(57599)
管理(52238)
研究(47811)
中国(44444)
理学(43525)
理学院(43039)
管理学(42420)
管理学院(42146)
(32936)
(29965)
科学(26595)
财经(24998)
(24357)
(23947)
中心(23210)
(22943)
(22608)
(22069)
研究所(21657)
银行(21189)
(19755)
经济学(19173)
北京(19002)
农业(18800)
财经大学(18698)
业大(18646)
(18165)
基金
项目(88573)
科学(69728)
研究(65271)
基金(65218)
(56444)
国家(55965)
科学基金(47939)
社会(42574)
社会科(40346)
社会科学(40337)
基金项目(33993)
(33710)
教育(30322)
自然(30055)
自然科(29346)
自然科学(29338)
自然科学基金(28840)
(28601)
资助(27089)
编号(25696)
(22341)
成果(22002)
(20642)
重点(20066)
课题(18466)
(18425)
(18148)
国家社会(18037)
教育部(17992)
(17688)
期刊
(67453)
经济(67453)
研究(47419)
中国(31977)
(30977)
金融(30977)
(26845)
(21889)
学报(20800)
管理(20599)
科学(19262)
大学(16273)
学学(15439)
教育(13639)
财经(13479)
农业(12513)
(11386)
技术(10860)
经济研究(10419)
业经(9956)
问题(8628)
理论(7704)
国际(7106)
(7084)
实践(6878)
(6878)
农村(6692)
(6692)
(6323)
现代(6280)
共检索到229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裕昆  
当前银行对居民储蓄的制度制约差,突出地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随着储户提前支取定期储蓄存款的现象日益增多,使银行定期锗蓄存款固有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黎四奇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是银行监管法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随着人们对银行业务性质及风险认识的加深.银行破产法理论已历经了从一般企业破产理念到时存款人特殊利益的保护、再从对存款人特殊保护到破产预防的变迁。这种理念的转变不仅符合了金融是经济核心的内在需要,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存款人利益的一种应有的人性关怀。然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破产理论与实践仍停滞于原始阶段。因此,进行现实的分析,并在立法上进行一定的矫正思维势在必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薛俊波  滕园  
股份制银行自成立以来 ,在引进现代的管理方式 ,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股份制也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思路。但是 ,股份制银行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异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如果不认真解决这个问题 ,股份制银行有可能染上国有商业银行的弊病。本文对股份制银行异化的原因从公司治理结构和竞争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 ,矫正及防治股份制银行异化的根本措施是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 ,消除竞争中的不公平因素 ,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国妍  
对在沪工作的200位农民工的有效问卷调查和对主要劳务输出地区-安徽省太湖县45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农村经济、金融需求的新变化,分析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互助储蓄银行的现实基础,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运作模式和实现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钟赛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赛成  
居民储蓄趋势与银行储蓄策略钟赛成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成为独立的、重要的市场主体,依据市场环境,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居民经济生活中无足轻重的储蓄活动,现已成为居民最重要的经济行为,并在整个市场主体活动中,呈日益发展、壮大之趋势。可以说,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和平  温思美  
建国46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至今仍然缺乏一个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农业发展问题的症结至今尚未完全解开。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无论是在获取资源的竞争中,还是在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的竞争中,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尽管政府凭借农业宏观政策的干预,可以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效”问题。但是,政府的宏观干预也不是万能的。相反,错误的宏观干预政策还会对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殿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触角伸向社会居民的生存空间——住房。住房制度改革不仅意味着“物化”制度产物重新构选,而且还反映着“人们”利益关系再次调整,这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其中对金融配套改革的呼唤更是强烈。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住房储蓄银行是中国住房制度配套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此,结合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几年来的实践,笔者对住房储蓄银行谈些初步看法。诱因分析:住房储蓄银行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萌生和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秋  
城乡协调一体化的发展源于我们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农村土地制度与财税制度的创新与安排。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质是统筹配置城乡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合理流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设计与安排。现实中的一些制度逆向安排,成为阻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打破这一逆向制度安排,实现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再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祝爱武  李似鸿  曾斌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制度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农民组织的缺失、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由此建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联产承包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现有的不足等方面。要对现有制度进行"矫正":一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以户籍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来推进一系列的改革;三是推进农村地权改革提高土地经营的规模;四是实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小兵  王宏哲  王鹏  
当前我国人力资本流动中存在较多的制度约束,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短缺是制度约束的基础。矫正人力资本制度体系必须建立以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华兵  秦鹏  
城市规划是以空间规划为形式,以城市公共生活的全面塑造为内容的社会性规划。它的本质诉求在于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建构公共领域,实现城市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利益冲突最小化。由于受到资本和权力两种主导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城市规划的形成和运行遭遇了诸多与公共利益不相适应的困境。城市规划的领导意志化、目标的经济化和效率化、主体的单极化、利益错置和问责机制的缺位,导致了许多社会公正问题。通过完善城市规划的决策体制、规划内容、绩效考核、问责制度等方式,可以彰显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诉求,矫正城市规划的各种困境。同时,城市空间的公共治理还应在组织载体、形式和方法等层面上对公众参与提供充分的制度空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健  韩广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瑞芳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是养老保险筹资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在本质上是部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代际转移,在支付规模小、人口负担较轻的情况下这种养老制度具有可行性,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此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于是各国养老金制度纷纷向基金积累制过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现收现付制与统账结合制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统账结合制会使储蓄减少25%,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养老金制度变迁过程中转轨成本的消化会对城镇居民储蓄产生负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习哲馨  庚丽娜  张文韬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反向影响。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重点是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居民储蓄产生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长期特征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制转轨有较大关系。这一转轨过程导致了社会保障福利的较大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通过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使得居民储蓄发生大幅上升。因此,通过加入社会保障因素,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改革前后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完全不同特征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