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85)
- 2023(15932)
- 2022(13772)
- 2021(12718)
- 2020(10791)
- 2019(24594)
- 2018(24100)
- 2017(47212)
- 2016(25653)
- 2015(28643)
- 2014(28447)
- 2013(28215)
- 2012(25874)
- 2011(23293)
- 2010(22977)
- 2009(21420)
- 2008(21147)
- 2007(18577)
- 2006(16332)
- 2005(14548)
- 学科
- 济(99039)
- 经济(98889)
- 管理(76561)
- 业(72658)
- 企(60212)
- 企业(60212)
- 方法(48568)
- 数学(42772)
- 数学方法(42391)
- 财(31196)
- 制(27751)
- 农(26698)
- 中国(25410)
- 银(24143)
- 银行(23995)
- 行(22543)
- 业经(22149)
- 学(20985)
- 融(19048)
- 金融(19045)
- 贸(18840)
- 贸易(18828)
- 务(18442)
- 地方(18389)
- 财务(18374)
- 财务管理(18335)
- 易(18279)
- 农业(18087)
- 企业财务(17425)
- 体(16069)
- 机构
- 大学(367157)
- 学院(362835)
- 济(146479)
- 管理(144245)
- 经济(143406)
- 理学(125402)
- 理学院(124055)
- 管理学(122039)
- 管理学院(121395)
- 研究(120242)
- 中国(95480)
- 京(77329)
- 科学(74329)
- 财(70929)
- 农(65827)
- 所(60179)
- 业大(57706)
- 财经(56802)
- 中心(55783)
- 研究所(54925)
- 江(53105)
- 农业(51980)
- 经(51766)
- 北京(48374)
- 经济学(45319)
- 范(44668)
- 师范(44110)
- 院(43110)
- 州(42926)
- 财经大学(42594)
- 基金
- 项目(252526)
- 科学(198045)
- 基金(185329)
- 研究(179695)
- 家(163000)
- 国家(161701)
- 科学基金(138609)
- 社会(114915)
- 社会科(109072)
- 社会科学(109045)
- 基金项目(98793)
- 省(97567)
- 自然(91598)
- 自然科(89445)
- 自然科学(89421)
- 自然科学基金(87865)
- 划(82601)
- 教育(82077)
- 资助(76438)
- 编号(71185)
- 成果(57183)
- 重点(56348)
- 部(56046)
- 创(52644)
- 发(52328)
- 创新(49218)
- 科研(48888)
- 课题(48655)
- 教育部(48158)
- 制(47948)
- 期刊
- 济(153752)
- 经济(153752)
- 研究(108889)
- 中国(66936)
- 学报(63186)
- 农(58815)
- 科学(55016)
- 财(54321)
- 管理(50943)
- 大学(47477)
- 融(46537)
- 金融(46537)
- 学学(45194)
- 农业(37885)
- 教育(34088)
- 财经(28605)
- 技术(27989)
- 经济研究(24811)
- 业经(24524)
- 经(24182)
- 问题(20369)
- 业(18914)
- 理论(18873)
- 科技(17947)
- 版(17734)
- 实践(17213)
- 践(17213)
- 技术经济(16671)
- 业大(16332)
- 图书(15786)
共检索到530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丹 金雪军 吕嘉敏
高额存贷差和人为压低的存款利率,使得存贷差"逆向"补贴效应明显,形成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扩大现象。利率水平的扭曲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也使得居民福利遭受损失,有违经济发展的初衷。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利率管制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对基尼系数的影响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建议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放松民营银行准入和加强利率市场化改革,以缓解资金供求上的结构矛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丹 金雪军
通过分析在我国管制利率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水平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得出存贷利差对基尼系数有十分明显的影响,而且比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大得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并提出了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放松民营银行准入、加强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建议,以缓解资金供求上的结构矛盾。
关键词:
存贷利差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因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丹 金雪军
本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银行利差水平与收入分配的线性和指数关系。研究发现,银行存贷利差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显著,且比经济因素影响直接和明显。在通货膨胀作用下,利差会加剧居民收入差距。存贷利差对居民收入分配存在逆向的补贴效应,扭曲的利差水平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低收入者的福利。为缓解金融抑制,应拓宽居民投资渠道,使居民投资方式实现多元化,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放松银行业准入限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构建新的竞争格局;逐步加大市场化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使资金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自云
本文利用6家上市银行2005~2009年的日均数据,经比较分析表明4家大型银行的存贷利差持续、显著高于2家股份制银行。这一差异的原因不在于各银行之间相差不大的存款平均利率,而在于贷款平均利率。股份制银行贷款平均利率较低,源于低利率票据贴现的比重较高和公司贷款的利率较低,这两者意味着股份制银行可能在竞争中采取了比较激进的策略来争取客户。利差收窄背景下各银行纷纷采取的"以量补价"策略,既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不具有可持续性。为此,商业银行应大量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但这可能需要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郭森林
计量模型检验结果表明,1993—2005年,由于利率管制较严,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及利差与资金的供求状况、通货膨胀率、金融深化程度、银行经营状况等的相关性微弱,存贷利率及利差定价的合理性较低。为配合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本文构建了合理设定商业银行未来存贷款利率及利差的模型。
关键词:
存贷利率 利差 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嘉璘 王雪标 高西
完善存贷比监管政策对于防范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2010~2020年6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探究存贷比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贷比的提高能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存在资本充足率、同业资产以及影子银行业务的中介效应;当资本充足率为门槛变量时,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当同业资产、影子银行业务为门槛变量时,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呈“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影响。鉴于此,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存贷比作为流动性检测指标的监管,鼓励商业银行构建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同业资产以及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控,从而提升金融监管效果,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缪毅
近年来,银行高管的"天价薪酬"饱受争议,银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为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限薪令",以此为背景,本文实证检验了内部收入差距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对银行高管薪酬的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珍生 付宏 胡娟
通过构建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性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表现为:(1)整体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并没有找到在三大区域内存在"倒U型"关系的证据,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金融发展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力量越小;(2)投向城市的信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显著,而在农村金融机构配置资金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投向农村的信贷显著地降低了城乡收入差距;(3)四大国有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中小银行的成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存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输出的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却面临着收入差距过大的挑战,缩小收入差距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2001—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规模与行业收入显著正相关,得到信贷资源多的行业收入水平高,获取信贷资源少的行业收入水平低,Shapley分解结果表明银行对信贷资源的配置扩大了行业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检验则表明,企业投资是银行信贷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渠道。研究结论对于调整银行信贷配置策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琼 张辰利
我们对中外银行业的利差水平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较低。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DP)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利差(SP)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NP)之间相关性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影响利差变化的重要变量,并且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利差与其呈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关系。因此可能存在一个伴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利差演变路径,而我国正处于利差水平逐步上升的演变阶段,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水平还将持续上升。
关键词:
利差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利差演变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松成 童士清
存贷利差的合理水平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我国管制利率的背景下,存贷利差的调整,既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状况,也要考虑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处于20年来的最高水平,并处于国际中偏上水平。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如不良贷款率的降低、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利润的大幅增长等,继续保持高存贷利差的必要性大大降低。继续保持较高的存贷利差,既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也不利于宏观调控。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显示,应当适当缩小存贷利差。建议通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适当缩小存贷利差。
关键词:
存贷利差 调整 宏观调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马莉
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政策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化倾向,存贷利差不合理,甚至出现负利率.使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步履维艰,也难于应付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冲击。因此,应改革现行的利率政策,制定合理的存贷利差,以保证银行正常的经营活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史万钧
近年来我国工、中、建、交四大商业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它们的利润正逐年大幅度上升,用国际上通用的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这四家银行的效益,总的说来是处于全球前50强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游水平。有人可能用"人均利润"指标来非议中国大商业银行的效益低下,但由于税负、汇率和业务范围不同等因素用该项指标来对比是不适宜的。有人以行政定价为由非议中国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很大,但从所引用国际上八家(包括美、欧和香港地区)大商业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差的数据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所形成的存贷款利率差应该说还是接近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等水平。
关键词:
商业银行管理 中外银行对比 存贷利差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超 代军勋
在将利差分为事前利差和事后利差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了利差的决定因素,包括银行自身的因素、存贷款客户的因素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因素等,并对中国银行业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进行了比较。在中国,金融机构的最小利差为央行直接决定的最高存款利率和最低贷款利率所锁定,利差的决定外生于金融机构,也不反映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为了发挥存贷款利差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调节作用,我们应该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竞争。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决定市场的资金成本而不是利差。
关键词:
利差 银行 决定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