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2)
- 2023(11656)
- 2022(10074)
- 2021(9636)
- 2020(8010)
- 2019(18749)
- 2018(18422)
- 2017(36192)
- 2016(19181)
- 2015(21594)
- 2014(21431)
- 2013(21208)
- 2012(19434)
- 2011(17226)
- 2010(17264)
- 2009(16100)
- 2008(14781)
- 2007(12836)
- 2006(11416)
- 2005(10140)
- 学科
- 济(70191)
- 经济(70109)
- 管理(54942)
- 业(53603)
- 企(46217)
- 企业(46217)
- 银(34238)
- 银行(34091)
- 方法(34033)
- 行(32508)
- 融(30820)
- 金融(30819)
- 数学(29532)
- 数学方法(29237)
- 中国(25051)
- 制(23047)
- 财(21156)
- 农(17686)
- 业经(16972)
- 地方(16501)
- 务(14896)
- 财务(14834)
- 财务管理(14803)
- 学(14610)
- 企业财务(14178)
- 理论(13310)
- 度(13167)
- 制度(13154)
- 贸(12459)
- 贸易(12443)
- 机构
- 大学(259736)
- 学院(257611)
- 管理(106493)
- 济(101422)
- 经济(98985)
- 理学(91765)
- 理学院(90828)
- 管理学(89411)
- 管理学院(88961)
- 研究(82359)
- 中国(74560)
- 京(54934)
- 财(49594)
- 科学(49570)
- 中心(41061)
- 所(40069)
- 财经(39940)
- 农(39352)
- 江(36900)
- 业大(36864)
- 研究所(36557)
- 经(36345)
- 北京(34901)
- 银(33050)
- 范(31992)
- 师范(31707)
- 银行(31682)
- 州(31631)
- 农业(30919)
- 经济学(30608)
- 基金
- 项目(178266)
- 科学(139856)
- 研究(131927)
- 基金(129646)
- 家(111456)
- 国家(110504)
- 科学基金(95897)
- 社会(81972)
- 社会科(77811)
- 社会科学(77790)
- 基金项目(69753)
- 省(69183)
- 自然(62715)
- 自然科(61256)
- 自然科学(61246)
- 自然科学基金(60143)
- 教育(59735)
- 划(57973)
- 编号(54483)
- 资助(53694)
- 成果(43737)
- 部(39212)
- 重点(39139)
- 创(37418)
- 发(37273)
- 课题(36448)
- 创新(34809)
- 项目编号(34520)
- 科研(34239)
- 教育部(34026)
- 期刊
- 济(105278)
- 经济(105278)
- 研究(80424)
- 融(50623)
- 金融(50623)
- 中国(47970)
- 学报(38389)
- 管理(37535)
- 财(37185)
- 科学(35502)
- 农(35113)
- 大学(29298)
- 学学(27642)
- 教育(26121)
- 农业(22585)
- 技术(20793)
- 财经(19371)
- 业经(16565)
- 经济研究(16421)
- 经(16176)
- 理论(16098)
- 实践(15111)
- 践(15111)
- 图书(13528)
- 问题(13173)
- 科技(12040)
- 现代(11816)
- 技术经济(11694)
- 业(11051)
- 财会(10578)
共检索到385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凤春
银行声誉机制是解决监管部门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运用KMRW模型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声誉机制对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银行声誉 金融监管 博弈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好文 陈璐
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约束条件下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监管绩效,是金融监管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信息结构对于监管的重要性,认为声誉机制的建立可以降低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运用KMFW模型,分析了不对称信息下银行声誉机制减少违规动机的过程,指出应该注重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将外部监管与自律有机结合起来,促使银行自发选择接受监管且减少进行高风险投资的动机,这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策略。结合我国实情,本文提出可通过银行风险评级、建立可置信的惩罚机制、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构、改进监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和完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等措施,建立健全银行声誉机制,以进一...
关键词:
信息约束 金融监管 声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云
英格兰银行的金融监管刘云一、银行业监管的框架英国银行业监管分为两类:一政府机构对银行业的监管,包括英格兰银行、住房信贷委员会等;二是非政府的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的自律管理,如股票交易所、兼并与收购委员会、证券咨询委员会和保险经纪人协会等,是一种混合型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强
自2003年银行监管职能分设以来,人民银行在分业监管的大体制下,专司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基础性服务,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成效显著。但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市场出现新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勇
社会自律文化对经济、金融发展具有显见的重要作用,但如何对此进行实证评价一直是个难题。文章以银行发展和金融监管为切入点,通过跨国实证分析基本确认了社会自律文化在金融发展和金融制度选择方面的重要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与较高的社会自律文化对应的是较高的银行绩效、较低的银行腐败、较高的监管效率、更加综合的业务经营方式以及更加独立和一体化的金融监管体制。
关键词:
社会自律文化 银行发展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昌海
《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责,并将维护金融业合法、稳健运行作为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我认为,人民银行只有明确以下原则指导自己的监管实践,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1.忠实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间的自由竞争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晓洁
各国金融实践的发展证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准入、退出的监管并不总是有效的。中央银行执行金融监管职能过程中存在着监管误区——监管的滞后、监管的宽容及作为最后贷款人导致的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因此,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央银行的监管行为以及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道德风险 市场激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尹雷 赫国胜
本文选取50个国家1973~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与银行危机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增加;(2)中国的银行危机发生概率低于国际平均值,但银行风险与危机已呈抬升迹象;(3)银行业私有化程度增加、银行业监管加强、银行准入门槛开放将降低利率市场化所诱发的银行危机发生概率,证券市场开放程度在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关系中并未发挥显著作用。各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需综合金融监管政策的配套改革,并警惕与防范银行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金融监管 银行危机 商业银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元月
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民营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民营银行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其中道德风险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只有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民营银行的道德风险,才能确保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民营银行 道德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向雯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了全球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需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规范分析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与价值分析,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价值分析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巴曙松
在影响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众多因素中,金融监管框架是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从全球金融市场竞争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往往也同时是金融监管框架和效率的竞争。因此,准确地把握全球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分析金融监管框架对于金融机构运作的影响,并积极提出改进的措施,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监管框架 监管效率 金融创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谢臻 魏刚 丁佳
2009年6月,建行纽约分行开业,成为继招行、工行后一年内第三家在美国开业的中资银行,加上原有的中行和交行,在美国设有经营性机构的中资银行数目已达到五家。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事业明显提速,纷纷在世界各地增设机构,进行全球化布局。应该注意的是,设立机构毕竟还只是第一步,之后中资银行将面临当地经营的各种挑战,首先就是当地的金融监管政策。尤其是在美国这个全世界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国家,金融监管的强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国内,一旦违反将面临严重后果。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曾因为经营违规,先后两次被处以巨额罚款,金额超过千万美元。因此,中资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