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02)
2022(1109)
2021(1133)
2020(942)
2019(2180)
2018(1989)
2017(4506)
2016(2343)
2015(2723)
2014(2843)
2013(2791)
2012(2621)
2011(2316)
2010(2281)
2009(2261)
2008(2441)
2007(2351)
2006(2254)
2005(2299)
2004(2143)
作者
(6527)
(5213)
(5156)
(5139)
(3389)
(2527)
(2438)
(2166)
(2023)
(1921)
(1861)
(1842)
(1823)
(1740)
(1682)
(1656)
(1627)
(1625)
(1545)
(1401)
(1364)
(1316)
(1293)
(1284)
(1259)
(1253)
(1223)
(1169)
(1116)
(1101)
学科
(14394)
银行(14249)
(13044)
(10688)
业务(9071)
(8050)
制度(8049)
银行制(7845)
(6628)
经济(6620)
(6570)
金融(6570)
(4959)
管理(4662)
(4653)
企业(4653)
方法(4122)
数学(3702)
数学方法(3692)
(2758)
体制(2660)
(2551)
中国(2465)
(1950)
财务(1949)
财务管理(1946)
企业财务(1881)
(1454)
组织(1401)
中国金融(1366)
机构
大学(29899)
学院(28208)
(17946)
银行(17255)
中国(17084)
(16043)
(12891)
经济(12524)
管理(10980)
(8706)
研究(8705)
(8474)
金融(8375)
理学(8321)
理学院(8234)
管理学(8201)
管理学院(8135)
人民(7290)
(6613)
财经(6585)
国人(6467)
中国人(6457)
中国人民(6378)
中心(6296)
(5993)
(5818)
分行(5795)
(5588)
人民银行(5585)
(5147)
基金
项目(14684)
基金(11602)
科学(11547)
研究(10640)
(9479)
国家(9414)
科学基金(8388)
社会(7119)
社会科(6821)
社会科学(6818)
基金项目(5771)
资助(5592)
自然(5439)
自然科(5334)
自然科学(5333)
自然科学基金(5256)
教育(5058)
(4693)
(4159)
编号(3974)
(3743)
成果(3587)
教育部(3525)
(3303)
人文(3293)
大学(3110)
重点(3109)
社科(3033)
国家社会(3015)
(2929)
期刊
(24141)
金融(24141)
研究(14159)
(12774)
经济(12774)
(7301)
中国(7138)
(4770)
财经(3997)
管理(3973)
农村(3645)
(3645)
学报(3367)
农村金融(3351)
理论(3314)
(3268)
科学(3138)
实践(3112)
(3112)
大学(2855)
学学(2731)
国际(2598)
中国金融(2583)
上海(2277)
(2153)
(2038)
浙江(2038)
武汉(1842)
(1842)
经济研究(1794)
共检索到60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仁德  姜磊  
本文通过对Barro(1986)和Vickers(1986)货币政策模型加以变形,用银行的新增不良资产率代替原模型中的通货膨胀率,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研究方法,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通过建立银行与存款人的行为博弈模型,研究银行声誉对于银行挤兑的影响。结论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良好的银行声誉有助于引导存款人形成有利的预期,减少银行挤兑的发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桥云  
本文运用效用与均衡分析框架和Douglas w.Diamond和Philip H.Dybvig银行挤兑模型的基本思想,探讨银行最优账户管理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如果银行实际上收取的账户管理费过高将可能导致存款人放弃存款而改用其他方式保存流动性或推迟消费;如果账户管理费过低又可能激励存款人提前支取和消费。最优账户管理费应该使得存款人实际消费效用实现帕累托均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瑞德  
韩国银行挤兑停业风波的概况及后果2011年1月14日,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召开临时会议,将韩国三和互助储蓄银行指定为不良金融机构,命令其停业6个月,进行改善。据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和金融监督院表示,截至1210年7月底,三和互助储蓄银行负债超过资产504亿韩元,国际清算银行自有资本比率为-1.42%,因此做出了上述决定。这家已经成立了40年的韩国储蓄银行突然被叫停,成为了整个韩国银行业挤兑停业风波的导火索。储户对银行的信心大大降低,银行挤兑事件扩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赵禹朴  宫汝凯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避免银行挤兑和实现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是中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轮次噪音信息传递市场环境,构建了一个银行挤兑动态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存款者对银行持有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信息加工和传播效率以及不同类型的提前取款动机等方面,探讨银行挤兑的动态过程,给出了各轮次银行挤兑的比例和数量,并刻画出相应的动态均衡;进一步通过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对基准模型进行扩展,探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影响存款者的两类提前取款动机,具有稳定预期和道德风险两个方向相反的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力度对比,而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继同  
挤兑对银行来说是一种灾难性的危机,社会危害巨大。要深入研究造成挤兑的原因,妥善应对,果断处置;同时要加强对挤兑的防范,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意  袁琰  
本文对2023年硅谷银行及2007年北岩银行挤兑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提炼两家银行被挤兑的共性原因,引入并拓展“非核心负债”概念,总结出五条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主要债权人顺周期性过强,或者说总负债中“非核心负债”占比过高,是导致硅谷银行与北岩银行负债不稳定,最终在金融下行周期下陷入流动性危机而被挤兑的核心原因。本文创新性地结合本轮硅谷银行挤兑事件,将对风险信息敏感的企业存款额外纳入“非核心负债”的测算范围,进一步拓展了“非核心负债”的学理内涵,还依据“流动性—稳定性”标准将我国银行主要负债划分为九类,并据此提出差异化监管建议,对我国完善以负债来源稳定性为视角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清华  
一、银行的钱不是国家的钱,而是千千万万个存款人的钱 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常有人说“银行的钱是国家的”,这种看法对不对?我们不妨先来分析我国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构成情况,看看我国银行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债券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亮  
对于现实中存在并进行交易的非实名账户,如果存款人的存款凭证灭失、遗失、作废或遗忘取款密码,银行应如何应对其挂失请求,这是一个困惑银行业务人员的老大难问题。本文认为应区分个人存款账户是在《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实施前开立或实施后开立的不同情形进行不同的处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庆  王凡  曹广喜  
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5年6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银行效率的独特视角对银行存款人市场约束的有效性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存款价格约束和个人定期存款数量约束能够促进银行成本效率的提高;公司存款没有发挥有效的市场约束效应;未保险存款对银行效率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发挥正向积极约束效应;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不利于存款人市场约束效应的发挥;信息披露有助于存款人市场约束作用的发挥;银行成本效率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云  刘帅光  李宝伟  王壬玚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影子银行的迅速崛起,银行挤兑再度成为经济学讨论热点。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银行挤兑理论的两大学说以及理论模型,从源头分析银行挤兑的内在原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银行挤兑危机归根结底是由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性错配,当某一时点上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超过其短期资产价值时,挤兑就有可能发生;(2)银行挤兑危机的防范政策上以存款保险制度、流动性供应以及资本金管制为主。这三项政策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其通过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及对金融中介提供流动性支持降低了挤兑风险,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将来如何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挤兑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义奇  
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 ,对银行挤兑过程中有关主体的行为特征作基本描述 ,可以提供防范和化解银行挤兑危机的可能性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海曙  李远航  
运用国际主流经济学的博弈分析方法,对一般商业银行、形成声誉的商业银行及有国家隐形担保的国有商业银行挤兑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防范及化解银行挤兑危机必须打造强势银行、构建银行声誉机制、以存款保险制度“赎买”国家声誉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良  
2007年8月,英国北岩银行发生了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英国银行业首次零售存款挤兑事件。本文介绍了英国对北岩银行的救助,认为从中暴露出英国当前财政部、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局的三方协定存在缺陷、银行破产清偿机制不健全和存款保险机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指出应当从中汲取的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监管合作机制、建立问题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和早期纠错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完善我国问题银行救助机制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柳宾  
正金银行全称横滨正金银行,1879年成立,以经营对外汇兑、贴现为主要业务,是日本的国立银行之一,也是当时日本唯一的国际汇兑银行。正金银行总行设在日本横滨,其分行遍布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旧金山和夏威夷、印度孟买、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以及中国香港、天津、营口、北平、大连、奉天、汉口、哈尔滨、长春等地,是重要的跨国银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翠玲  
银行特定的资产负债结构强化了银行的易受挤兑性,作为典型的具有负外部性的部门,其一旦出现挤兑给各市场主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存款人挤兑及挤兑均衡蔓延的主因,使得存款人挤兑不仅引起存款人的损失,还会影响到其他银行,甚至影响到借款人,导致货币紧缩,经济停滞。文章采用Diamond-Dybving模型分析银行遭受挤兑的原因,指出存款人挤兑的经济金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