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8)
2023(3067)
2022(2598)
2021(2467)
2020(2028)
2019(4845)
2018(4645)
2017(9250)
2016(4935)
2015(5789)
2014(5806)
2013(5912)
2012(5625)
2011(5184)
2010(5157)
2009(4936)
2008(5050)
2007(4743)
2006(4461)
2005(4301)
作者
(16916)
(13773)
(13753)
(13146)
(9003)
(6750)
(6292)
(5669)
(5242)
(5160)
(4930)
(4871)
(4772)
(4593)
(4577)
(4455)
(4233)
(4182)
(4169)
(3901)
(3744)
(3450)
(3438)
(3318)
(3293)
(3226)
(3141)
(3066)
(2965)
(2805)
学科
(18067)
经济(18043)
(15108)
银行(14962)
(13766)
管理(12480)
(12302)
(11404)
(10260)
企业(10260)
业务(9037)
方法(8873)
(8663)
制度(8659)
(7942)
金融(7942)
银行制(7828)
数学(7673)
数学方法(7592)
(5697)
中国(5389)
(4834)
(4257)
体制(3741)
业经(3597)
(3527)
(3203)
贸易(3194)
(3106)
(3053)
机构
大学(73953)
学院(70466)
(29223)
中国(29091)
经济(28540)
研究(27766)
管理(25063)
理学(20448)
理学院(20213)
管理学(19836)
管理学院(19729)
(18251)
(18069)
银行(17314)
科学(17309)
(16970)
(16073)
(15396)
(15393)
农业(14938)
研究所(13873)
中心(13561)
(12341)
业大(12036)
财经(11670)
北京(10860)
(10664)
(10412)
金融(10254)
(10039)
基金
项目(44313)
科学(33899)
基金(33184)
(30668)
国家(30447)
研究(27822)
科学基金(25061)
自然(18268)
自然科(17846)
自然科学(17835)
自然科学基金(17560)
社会(17111)
基金项目(16870)
(16363)
社会科(16248)
社会科学(16239)
资助(15297)
(14912)
教育(12818)
重点(10372)
(9971)
计划(9820)
编号(9747)
科研(9099)
(9021)
(8930)
创新(8463)
科技(8447)
成果(8298)
教育部(8221)
期刊
(30951)
经济(30951)
研究(25968)
(24835)
金融(24835)
中国(17641)
(15949)
学报(15632)
科学(13335)
(12139)
大学(11293)
学学(10753)
管理(10556)
农业(8826)
财经(6783)
教育(5859)
(5665)
经济研究(5027)
(4956)
技术(4764)
理论(4703)
国际(4380)
农村(4297)
(4297)
业大(4293)
实践(4293)
(4293)
问题(3889)
(3695)
农业大学(3621)
共检索到125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凤娟  宁云才  
银行的投资业务是通过交易员进行投资产品的套期保值或者投机获得无风险收益或者投机风险收益。这样,银行和交易员都会为了让自身获取最大利益而进行博弈。这种博弈实际上就是委托人-银行和代理人-交易员之间的一场银行内部的利益博弈。本文从运筹学的角度,分析了最大化委托人收益,最小化代理人成本,同时也最大化代理人的效用,意在探求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双赢之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胜刚  何靖  曾翼  
洗钱犯罪日益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而商业银行已成为洗钱的主要通道,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本文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工具,首先探讨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在反洗钱方面的博弈关系;然后在假定反洗钱约束机制已存在的前提下设计激励机制以诱使商业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符合监管机构目标的行动;最后针对模型中的结论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宁  
本文采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的违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可以实施效率工资,防范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委托——代理风险出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婕  张正鑫  
国有银行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种多重委托—代理框架内 ,由于信息不对称 ,就会产生严重的代理问题。完善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必须改革产权制度 ,明确银行法人治理目标 ,完善法人治理的契约体系和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汤骏  
作为特殊企业 ,商业银行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是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经济效益低下 ,1993~ 1998年 ,四大国有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为 0 .2 5 % ,不足同期非国有商业银行的 1/ 6。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并提出种种政策建议 ,但大多没有以规范的推导过程给予论证。本文首先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模型 ,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汪啸林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 ,国有银行运作低效率现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国家作为国有商银的所有者和资产经营委托人 ,未能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企业的最重要目标 ,从而使国有银行缺乏提高运作效率的原始动力 ;目前对国有银行经理人员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很不完善 ,使经理人员未能合格地履行国有资产经营代理人的职责 ;国有银行为强化系统管理、控制内部人控制所支付的代理成本过高。为提高国有银行的运作效率 ,必须实行国有银行产权的“人格化”经营 ;建立较为完善的银行经理阶层培育机制和考核机制 ;重构国有银行的系统管理体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汉祥  
本文主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代理风险、上下级代理风险、银企代理风险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本文认为双重代理目标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异化、绩效评价的虚化和激励约束不足;代理层次过多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代理效率损耗、内部人控制和成本外溢。本文还分析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现象和预算软约束及银企双方的激励约束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冯璐  
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决定了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前者仍然要由政府控制,仍然需要继续履行一些金融支持的职能。文章将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活动分为经营性活动和政策性活动,在双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框架下分析得出:其参与的政策性活动加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现有的货币收益与控制权收益混合的激励结构诱使银行高管偏离银行利润中心,迎合政府偏好谋取职位升迁,在控制权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的情况下,谋取灰色收入,扭曲了资源配置,是其经营效率低下的根源。对此,文章建议单独核算国有银行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叶永刚  胡燕  
当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利用现代金融风险度量技术进行操作风险管理,但由于操作风险自身的特点,这些度量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操作风险主要是一种内部管理风险,源于银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委托代理理论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家新  
中国加入WTO后,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国有银行”)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体现为技术、服务和规模的竞争,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因此对国有银行经营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燕  
操作风险正日益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操作风险主要是一种内部管理风险,源于银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因此,委托代理理论为操作风险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冯璐  
国有商业银行传统层级基数确定存在诸多弊端,导致激励约束机制失效,层级委托代理成本激增。本文从传统基数确定模型的弊端出发,打破联合确定基数法中代理人知晓实际最大产出的假定,在银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下探讨联合确定基数模型的有效性,并以现实案例进行论证。分析得出,只要下级银行自报数的权重和各激励惩罚系数的设定满足一定关系,联合确定基数的方法会使下级银行自发高报并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淑贤  李德志  
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的重要发展。本文将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归纳为两个模型,模型Ⅰ采用纯激励机制,模型Ⅱ采用激励和监督混合机制。在纷杂的商业银行企业契约中,最为关键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将委托—代理模型应用于商业银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周立  赵玮  
本文建立了一个银行薪酬激励约束的博弈模型,分析薪酬激励机制的决定和约束因素,并运用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1至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激励与经营业绩因素之间基本正相关,与经营业绩稳定性因素没有相关性。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高管薪酬的主要因素,而高管薪酬约束与经营风险因素之间没有确切的相关性。银行治理结构在银行经营业绩上有正向激励作用,在经营风险控制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凯  
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就需要通过严密的契约关系和对代理人活动的严密监督来制约代理人的行为,但这样做就必然会付出成本,这种银行委托代理成本分为监督成本、约束成本、净损失三个部分,并已呈现出三大特质:委托代理关系行政化;所有者缺位,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自律;内部控制薄弱,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笔者认为,委托人应该利用市场约束激励机制来监督和制约代理人,以降低可能发生的社会成本,保证委托代理关系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