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1)
2023(8371)
2022(6908)
2021(6601)
2020(5779)
2019(13441)
2018(13479)
2017(26195)
2016(14097)
2015(15945)
2014(15766)
2013(15431)
2012(14003)
2011(12659)
2010(12946)
2009(12011)
2008(12020)
2007(10771)
2006(9520)
2005(8792)
作者
(42047)
(34394)
(34211)
(32785)
(22246)
(16550)
(15738)
(13365)
(13361)
(12434)
(12040)
(11930)
(11164)
(10965)
(10961)
(10953)
(10456)
(10128)
(9990)
(9827)
(8907)
(8507)
(8443)
(8117)
(7910)
(7851)
(7805)
(7526)
(7057)
(6789)
学科
(49799)
经济(49730)
(36319)
管理(35789)
(29652)
企业(29652)
方法(26417)
数学(23756)
数学方法(23200)
(21915)
银行(21769)
(20345)
(19666)
中国(15466)
(14691)
金融(14690)
(13353)
(12212)
制度(12193)
(12020)
(11629)
业务(11509)
(11140)
保险(11049)
业经(10490)
理论(9956)
银行制(9674)
(9074)
(8852)
贸易(8842)
机构
大学(192914)
学院(190405)
(73376)
管理(72871)
经济(71537)
研究(65620)
中国(62439)
理学(61181)
理学院(60489)
管理学(59001)
管理学院(58695)
(42111)
科学(41723)
(38787)
(35514)
(34359)
中心(32612)
研究所(31234)
(30232)
财经(29878)
业大(29039)
农业(28517)
(27251)
北京(26919)
(26016)
银行(24793)
(24476)
(24098)
(23215)
(23013)
基金
项目(126598)
科学(99063)
基金(93137)
研究(86595)
(83460)
国家(82865)
科学基金(70349)
社会(53356)
社会科(50506)
社会科学(50490)
自然(49129)
基金项目(48184)
(48168)
自然科(48072)
自然科学(48057)
自然科学基金(47218)
(42384)
资助(40740)
教育(40721)
编号(34227)
重点(29293)
(27940)
成果(27910)
(26016)
(25559)
科研(25348)
计划(25031)
创新(24448)
课题(24167)
教育部(23566)
期刊
(76489)
经济(76489)
研究(60462)
中国(41152)
(38339)
金融(38339)
学报(32501)
(31098)
科学(30018)
(29719)
管理(27851)
大学(24565)
学学(23377)
农业(19590)
教育(18982)
技术(16450)
财经(14632)
经济研究(12500)
(12251)
(11827)
统计(10806)
业经(10592)
理论(10299)
(9610)
实践(9432)
(9432)
(9024)
问题(8949)
技术经济(8864)
决策(8767)
共检索到300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刘丽娜  
银行同业业务经过演化,已经从早期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转变为一种多元化投资和盈利方式,由此也导致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框架向复合型风险转化,风险不易识别、难以准确计量,存在监管套利空间,并且风险传导渠道更加多元化,风险扩散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指标上升,部分资金存在空转套利现象。对此,监管机构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穿透业务本质实施风险监管;加强政策协调,有序化解局部风险、维护全局稳定;针对创新业务的监管应回归本源、有保有压。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刘丽娜  
银行同业业务经过演化,已经从早期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转变为一种多元化投资和盈利方式,由此也导致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框架向复合型风险转化,风险不易识别、难以准确计量,存在监管套利空间,并且风险传导渠道更加多元化,风险扩散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指标上升,部分资金存在空转套利现象。对此,监管机构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穿透业务本质实施风险监管;加强政策协调,有序化解局部风险、维护全局稳定;针对创新业务的监管应回归本源、有保有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钱雪松  李荣华  
本文运用中国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从存贷比约束视角考察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和演变问题。研究发现:其一,存贷比考核压力与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负相关;其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同业业务监管模式导致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即银监会监管商业银行票据"买断+回购"业务导致同业代付业务兴起,进一步监管同业代付业务又催生了针对票据和非标准债权资产的买入返售;其三,商业银行运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不仅推高了流动性风险,还加剧了经营风险。本文为银行同业业务"穿透式"监管提供了经验支撑,还对进一步完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梁忠辉  
银行同业业务近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监管部门的政策尺度开始逐渐收紧。本文主要梳理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现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同业业务的重要作用和存在问题,指出同业业务转型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回归本源、控制风险和在监管框架下发展的基本原则,既要坚持发展同业业务,又不能过度依赖同业业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念鲁  徐丽丽  
针对网络结构会显著影响风险传染这一共识,通过选择银行同业机构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2年98家银行同业机构的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数据,构建了我国银行同业间网络。实证分析发现:出度和入度分布以及权分布均呈现幂律分布特征,属于无标度网络,其中,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具有很高的出度和入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同业资产/核心资本以及同业负债/核心资本高达4倍以上,吸收损失能力弱,违约风险大;此外,银行同业间网络具有较高的聚集系数。这对管理银行同业间违约风险传染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鹏  
本文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内涵入手,比较研究了国外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模式,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静琦  
随着世界银行业的变革和发展,银行规制理论和监管模式日趋完善。从世界银行业监管历史来看,国际商业银行监管模式渐渐由"刚性"、"半刚性"向"柔性"转化,先后经历了行政命令式、标准化方法、内部模型法、预先承诺法四个规制阶段。随着我国成功入世及银行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现有银行监管模式将面临强有力的挑战。为此,加强银行规制理论研究,探索国际商业银行监管模式演进轨迹,对构建我国有效银行监管模式将起到重大启示和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赵志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和金融稳定治理框架进行反思和改革,构建了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并举的金融监管框架,凸显信用风险和资本金的重要性,同时,深化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内在统筹机制,并着力完善问题机构处置机制,为危机后国际金融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2023年美欧银行业风险演进显示,机构破产不是源于信用风险而是利率风险,以资本金为核心的监管有效性存在一定缺陷,货币政策调整对金融稳定产生显著冲击,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出现政府强力干预的趋势。美欧银行业风险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后构建的风险应对、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和金融稳定治理的政策框架仍有待改进。未来需要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再权衡,加强金融监管体系与机构风险管理的匹配性,考虑以资本金为核心的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的潜在不足,同时需进一步优化问题金融机构救助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颖  
一、国际保险监管模式目前,国际保险监管的重点已由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发展到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并存在4种主流的保险监管模式。(一)美国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模式(Risk-Based Capital,RBC)美国全国监督管协会在1994年将RBC模式引进了美国。这种模式旨在决定资本需求的时候将保险公司的大小和风险进行合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小苹  
最近,本人参加了中国银监会和香港金管局联合举办的第四期银行监管高层培训班,重点学习了香港监管局近年来推行的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对比我们的监管工作实际,感触颇深。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毅  陈可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两大风险。这两类风险在加总过程中既存在复合效应,又存在分散效应,且与市场流动性相关。本文分析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关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当前银行业监管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房巧玲  崔宏  高思凡  
监管风险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银行监管模式需要适应监管风险的演变。次贷危机后,监管机构日益重视银行系统性风险及银行不当行为风险,并强调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相结合。但现行监管模式偏重于关注"物化"的指标和制度,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导致对人及其行为的风险重视不足。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透过银行相关责任人的行为进一步考察行为的动机、过程、后果,探寻对监管风险的有效应对,可以对现行银行监管模式进行补充、拓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信用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秀媛  刘亚澜  
近期各类商业银行违法违规"乱象"的出现不仅破坏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定性,也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2008~2020年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接受监管处罚次数、处罚原因类型、处罚方式、处罚机构等多维度分析,以及银行历史数据和所有上市公司数据的横纵向对比分析,深入考察商业银行监管处罚的趋势和特征。本文从监管结果视角探究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并探寻可能存在的监管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时期提高商业银行监管水平,提升金融安全发展能力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