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06)
- 2023(18839)
- 2022(16239)
- 2021(15070)
- 2020(12566)
- 2019(29089)
- 2018(28865)
- 2017(55726)
- 2016(29952)
- 2015(33768)
- 2014(33896)
- 2013(33463)
- 2012(30862)
- 2011(27792)
- 2010(28069)
- 2009(25785)
- 2008(24987)
- 2007(21973)
- 2006(19708)
- 2005(17670)
- 学科
- 济(136750)
- 经济(136619)
- 管理(83138)
- 业(79668)
- 企(65002)
- 企业(65002)
- 方法(56919)
- 数学(49640)
- 数学方法(48854)
- 中国(35887)
- 农(33589)
- 地方(31697)
- 业经(29021)
- 财(28841)
- 学(27669)
- 制(27021)
- 银(26515)
- 银行(26368)
- 行(24972)
- 农业(23097)
- 融(22134)
- 金融(22132)
- 贸(21667)
- 贸易(21648)
- 理论(21335)
- 易(20840)
- 和(19396)
- 环境(19353)
- 技术(19056)
- 地方经济(17704)
- 机构
- 学院(424082)
- 大学(423943)
- 济(176323)
- 经济(172603)
- 管理(166067)
- 研究(145832)
- 理学(142727)
- 理学院(141135)
- 管理学(138306)
- 管理学院(137547)
- 中国(113817)
- 京(91061)
- 科学(88877)
- 财(79847)
- 所(73371)
- 农(69271)
- 研究所(66597)
- 中心(66490)
- 江(63512)
- 财经(63314)
- 业大(61983)
- 北京(57957)
- 经(57485)
- 范(55976)
- 师范(55412)
- 农业(53914)
- 经济学(53609)
- 院(52896)
- 州(51790)
- 经济学院(47917)
- 基金
- 项目(284742)
- 科学(223995)
- 研究(207386)
- 基金(205972)
- 家(179396)
- 国家(177917)
- 科学基金(153231)
- 社会(130500)
- 社会科(123757)
- 社会科学(123724)
- 省(111599)
- 基金项目(108251)
- 自然(99920)
- 自然科(97641)
- 自然科学(97621)
- 教育(96316)
- 自然科学基金(95822)
- 划(93573)
- 资助(86481)
- 编号(84593)
- 成果(67969)
- 重点(63873)
- 发(63274)
- 部(62394)
- 创(58865)
- 课题(58692)
- 创新(54907)
- 科研(54206)
- 教育部(53766)
- 国家社会(53554)
- 期刊
- 济(198416)
- 经济(198416)
- 研究(130647)
- 中国(85155)
- 学报(64965)
- 管理(63367)
- 农(62864)
- 科学(60849)
- 财(60389)
- 大学(49804)
- 教育(48399)
- 融(48184)
- 金融(48184)
- 学学(46984)
- 农业(42267)
- 技术(40494)
- 经济研究(32570)
- 业经(31561)
- 财经(31265)
- 经(26793)
- 问题(24993)
- 技术经济(22286)
- 业(21986)
- 统计(21249)
- 图书(20986)
- 理论(20258)
- 科技(19548)
- 策(19076)
- 商业(19058)
- 现代(18795)
共检索到644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小晓 包群 赖明勇
通过对Feder(1983)模型引入适应性预期过程并考虑了双向外部效应,文章采用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两部门模型,针对中国1978~2000年期间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银行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银行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说明我国银行发展基本处于"需求带动型"阶段,进一步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形成效应,而银行发展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钊 李国平 王舒健
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的研究侧重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微观经济基础和关联机制,通过两部门模型揭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方式:外部性和边际生产力差异。中国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M2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与经济长期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两部门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芳 余长林
借鉴Feder(1983)两部门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一个改进的包含金融部门和实际经济部门的两部门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全国样本实证估计结果表明,以各省银行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以投向非国有部门的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关系。从三大地区估计结果来看,以各省贷款总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显著,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投向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三大地区都是显著的,但显著性程度和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熙保 谷萌菲
统一增长理论解释了人类从原始停滞时期到现代持续增长时期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机制,自21世纪初兴起以来,便成为增长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近十几年,学界从不同侧面对统一增长理论进行了拓展,相关文献大量涌现。本文重点倾向于对统一增长理论框架下建立和发展的两部门模型分析进行梳理和评述。两部门分析也是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本文把统一增长理论中的两部门分析与发展经济学中的两部门分析进行了对比考察,从中概括出两种理论的共同点和差异。
关键词:
统一增长理论 两部门模型 发展经济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仁祥 喻平
本文通过部门间的外溢效应来研究引进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外资与内资的两部门模型,并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两部门间相互存在外溢效应。对中国经济外资与内资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两部门模型的回归分析以及外溢效应分析后,发现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强,但对内资的外溢效应正趋于减弱。与此相适应,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应该由依靠政策优惠为主向依靠增强内资实力为主转变。
关键词:
外资 两部门模型 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曙明 刁虹 史晓芳
结合服务业的本质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分析了一国或地区金融对服务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将整个服务业分为金融和非金融两类部门,以规模和效率指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并将金融部门效率纳入非金融部门的生产函数中,通过构建两部门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服务业增长的直接带动作用和间接溢出效应,并以2002-2009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剑平 蒋瑛璎 葛高杰
本文引用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 ,探讨一国在绿色贸易发展进程中应采用什么样的环境政策才能更有效地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显示 ,适度的政府政策的实施会有效地促使一国绿色贸易的快速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 ,探索适合中国绿色贸易发展的最优环境政策。
关键词:
绿色贸易 两部门模型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解垩
借鉴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和教育类似于出口的思想,通过面板数据(Paneldata)分析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只有0.13%,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的溢出效果并不显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产出弹性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增加国家高等教育投入、发展高低重心不同的高等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生产函数 地区差异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五六
本文在一般化两部门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运用门限理论,建立了两部门生产函数门限模型。该模型在存在门限效应时,更能够表达生产要素对产出的非线性机制的内涵。在以两部门生产函数门限模型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为例的实证分析中发现,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1988年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关系不显著,在1988年后其关系才显著,且对非能源部门存在显著的外溢作用。
关键词:
门限效应 两部门模型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传勇 张曙光 昌敦虎
基于"干中学"的思想,建立了一个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动态优化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得到了该模型的最优稳态增长解。在模型稳态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和规范特征,即耗竭性资源消耗速率、经济系统中各类消费偏好和技术参数、污染强度变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应满足的动态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昆亭 龚六堂
本文构造两部门(农业和工业)模型经济来模拟实际经济特征,并探讨现代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由此解释与工业革命相关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促成工业革命的内在力量是追求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内因。所有其他的因素,诸如制度、贸易、蒸汽机发明或者内生技术进步或人力资本积累都不过是为它服务的条件或工具。没有资本主义精神,经济只会维持相对平稳的Malthus状态;有了资本主义精神,经济就会不断突破原有均衡,实现增长。
关键词: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精神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张琦
本文通过扩展"两部门划分法"构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由于金融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对实体经济资源的挤占以及金融部门自身发展过程中规模经济递减规律的存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终会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在较长的时期内中国金融部门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正向效应,然而在2008年之后却反而抑制了经济的增长。而且,尽管金融结构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得到了一定优化,但仍小于本文所测算的最优值。本文认为,只有通过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加快金融结构优化,全面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才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效应分解 非线性激励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国峰 段志明
当金融市场不完美时,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会遇到阻碍,因此发达经济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使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调控中长期利率。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利率市场化还在进行之中,为此中央银行创新了作为央行利率的中期政策利率进行间接调控。本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相互分割的两部门决策机制,建立了三阶段博弈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央银行以中期政策利率先后影响信贷市场以及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传导机制,将市场化因素引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从而建立了不完美金融市场条件下市场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模型结论表明央行中期政策利率对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数量和利率具有显著作用,其效果明显优于央行短期政策利率。
关键词:
中期政策利率 博弈论 两部门决策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明 伍戈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而2014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越来越注重其结构性。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两部门的异质性商业银行寡头竞争模型,引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这一结构性制度设计,从理论上刻画"定向降准"的结构性效应。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结构性效果取决于"定向部门"和"非定向部门"贷款需求利率弹性的相对大小以及两部门贷款边际管理成本的相对高低。在定向部门贷款需求利率弹性小于非定向部门的情况下,定向降准政策能起到微弱的收窄两部门贷款利差的作用;在定向部门贷款需求利率弹性大于非定向部门的情况下,定向降准后两部门利差反而可能扩大。定向降准新释放的可贷资金一部分流向定向部门,大部分仍流向非定向部门。决定定向部门贷款利率高于非定向部门的主要因素是银行对两部门贷款管理成本的差异。定向降准并非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定向部门融资贵问题的根本性举措,治本之策在于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举措降低定向部门的贷款管理成本,以及硬化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
定向降准 利率弹性 结构性货币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付科 胡适耕 曾宪初
本文将失业理论的搜索模型与社会地位结合起来考察社会地位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地位引入效用函数等价于代表性家庭时间偏好率的降低,利用对数效用函数,得到经济系统均衡状态存在的唯一性。在均衡状态下,更强的社会地位意识意味着更高的储蓄率和资本积累,以及提供更多的社会空闲职位、更高的工资、更高的就业率、更为宽松的劳动力市场和更低的利率。
关键词:
搜索理论 社会地位 匹配 讨价还价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