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8)
- 2023(6463)
- 2022(5398)
- 2021(5113)
- 2020(4103)
- 2019(9402)
- 2018(9295)
- 2017(17952)
- 2016(9883)
- 2015(11218)
- 2014(11076)
- 2013(10825)
- 2012(10321)
- 2011(9329)
- 2010(9906)
- 2009(9086)
- 2008(9104)
- 2007(8381)
- 2006(7784)
- 2005(7410)
- 学科
- 济(33636)
- 经济(33591)
- 管理(26594)
- 业(26445)
- 企(22313)
- 企业(22313)
- 银(17977)
- 银行(17832)
- 行(16611)
- 制(15350)
- 融(11864)
- 金融(11864)
- 方法(11587)
- 中国(11527)
- 农(10682)
- 策(10457)
- 度(10306)
- 制度(10305)
- 财(10079)
- 业务(9930)
- 贸(9444)
- 贸易(9433)
- 易(9273)
- 数学(9239)
- 数学方法(9069)
- 银行制(8512)
- 业经(8271)
- 地方(7929)
- 理论(7680)
- 农业(6788)
- 机构
- 学院(131845)
- 大学(130029)
- 济(57568)
- 经济(56092)
- 管理(49513)
- 研究(47762)
- 中国(45179)
- 理学(40242)
- 理学院(39818)
- 管理学(39366)
- 管理学院(39077)
- 财(30573)
- 京(28220)
- 银(24095)
- 科学(23968)
- 中心(23182)
- 银行(23180)
- 所(23110)
- 江(22936)
- 财经(22486)
- 行(21636)
- 经(20375)
- 研究所(20252)
- 州(18773)
- 农(18638)
- 北京(18619)
- 院(17497)
- 范(17446)
- 师范(17321)
- 经济学(17037)
- 基金
- 项目(75264)
- 研究(61721)
- 科学(58846)
- 基金(52701)
- 家(43884)
- 国家(43456)
- 科学基金(37218)
- 社会(37180)
- 社会科(35298)
- 社会科学(35291)
- 教育(29708)
- 省(28440)
- 编号(26881)
- 基金项目(25949)
- 划(24161)
- 成果(23991)
- 资助(22749)
- 自然(21826)
- 自然科(21293)
- 自然科学(21289)
- 自然科学基金(20932)
- 课题(19784)
- 部(17386)
- 性(17349)
- 重点(17117)
- 年(16803)
- 发(16772)
- 项目编号(16381)
- 创(15811)
- 教育部(15461)
共检索到233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邵勉也
全球金融危机突显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银行压力测试对防范金融风险和银行业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银行压力测试的类别、方法和作用,介绍了近期有关国际组织和监管当局的实践措施和关注重点,分别论述了美国、英国和欧盟在银行压力测试方面采取的政策框架和实践措施,对银行压力测试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
关键词:
银行 压力测试 国际实践 挑战 应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邵勉也
全球金融危机突显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银行压力测试对防范金融风险和银行业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银行压力测试的类别、方法和作用,介绍了近期有关国际组织和监管当局的实践措施和关注重点,分别论述了美国、英国和欧盟在银行压力测试方面采取的政策框架和实践措施,对银行压力测试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
关键词:
银行 压力测试 国际实践 挑战 应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丁建臣 庞小凤 孟大伟
金融危机暴露出传统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存在重大缺陷,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方法应运而生。欧美等国先后进行了多轮银行业压力测试,实践证明银行压力测试在弥补银行监管真空、提升银行监管能力、改善银行经营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国外银行压力测试的经验和缺陷,探寻完善和强化我国银行压力测试的政策取向,无疑对提高我国银行持续监管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炳才
确立“双碳”目标后,我国开展了积极行动,包括将“双碳”目标承诺具体化、制定碳达峰的行动方案和政策以及更长远的战略目标、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推动企业减碳降碳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碳排放总量仍处于增长之中,碳排放降低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大,降碳机制不健全和措施力度不足,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效率较低,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等。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共同减碳降碳;增强“双碳”目标意识,推进“双碳”科普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挖掘降碳潜力,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强技术产品创新,重点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降碳积极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宝兰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步。利率市场化使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净利息收入减少、利率波动提高、银行竞争加剧、信用风险提高以及系统性风险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调整盈利结构,创新产品,拓宽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净利息收入 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胜邦
长期以来,资本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国内商业银行通过财务重组、境内外上市、扩大利润留存、发行债务资本工具、降低贷款增长速度、调整资产结构等多种方式,大幅度提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金檀顺子 雷霆
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透明、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等应用价值,银行可以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电子化贷款、了解客户和反洗钱、票据和供应链金融、资产托管等业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会给银行带来一系列挑战,如:削弱银行的传统优势、减少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加剧市场竞争压力和影响人力资源结构布局。因此,银行应抢占先机、进行业务试点应用,打造或积极参与金融联盟链,培养区块链技术人才和相关业务人才,适时调整人力资源布局。
关键词:
区块链 银行业务 金融创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金檀顺子 雷霆
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透明、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等应用价值,银行可以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电子化贷款、了解客户和反洗钱、票据和供应链金融、资产托管等业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会给银行带来一系列挑战,如:削弱银行的传统优势、减少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加剧市场竞争压力和影响人力资源结构布局。因此,银行应抢占先机、进行业务试点应用,打造或积极参与金融联盟链,培养区块链技术人才和相关业务人才,适时调整人力资源布局。
关键词:
区块链 银行业务 金融创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季成 叶军
开放银行已成为银行实现价值创造、构筑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开放银行生态圈的形成背景和结构主体。然后,从技术平台、服务客户、可控程度等方面总结了开放银行的三类典型模式。而后,从利益冲突、风控挑战、宏观政策环境等维度分析了开放银行生态圈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最后,从顶层设计、组织能力、外部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开放银行生态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开放银行 生态圈 治理结构 金融服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渝
加入 WTO后 ,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争夺银行业市场份额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 ,国有商业银行应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必须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要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快我国金融立法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金融同业之间的战略性合作 ;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系统的整体服务能力 ;要充分利用 WTO的无歧视原则 ,推进经营国际化战略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WTO 国有商业银行 挑战 应对策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世清 胡东
分析了亚投行在公司治理和运营模式方面的内部挑战,以及由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和地缘政治导致的外部挑战;提出了以资产负债管理、PPP运营、项目标准和流程管理应对内部挑战,同时通过与其他金融组织的业务互补,以经济发展实现各国互利共赢来应对外部挑战;最后展望了亚投行有望推动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促进新的多边金融体系的形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世清 胡东
分析了亚投行在公司治理和运营模式方面的内部挑战,以及由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和地缘政治导致的外部挑战;提出了以资产负债管理、PPP运营、项目标准和流程管理应对内部挑战,同时通过与其他金融组织的业务互补,以经济发展实现各国互利共赢来应对外部挑战;最后展望了亚投行有望推动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促进新的多边金融体系的形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晓煜 王訸 白宗宸
新冠疫情以来,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陆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叠加后疫情时期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现象,国内外双碳目标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开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不仅需要在短期内加速转变经济贸易结构,还需要应对个别国家的"碳壁垒"以及矛盾的对华贸易政策。建议我国展现大国姿态,承担应尽的碳减排义务,适度加速推进经济贸易低碳化发展;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发挥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以互惠互利为原则,积极参加多边谈判,保护我国进出口企业利益,促进互利共赢的经贸协议达成和落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