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5)
- 2023(14517)
- 2022(12531)
- 2021(11606)
- 2020(9815)
- 2019(22410)
- 2018(21719)
- 2017(42504)
- 2016(23097)
- 2015(25809)
- 2014(25444)
- 2013(25356)
- 2012(23407)
- 2011(21177)
- 2010(21171)
- 2009(19809)
- 2008(18584)
- 2007(16034)
- 2006(14009)
- 2005(12201)
- 学科
- 济(91748)
- 经济(91648)
- 管理(65077)
- 业(62103)
- 企(51064)
- 企业(51064)
- 方法(46601)
- 数学(41241)
- 数学方法(40882)
- 农(23490)
- 中国(23011)
- 财(22983)
- 银(22349)
- 银行(22201)
- 制(21275)
- 行(20855)
- 学(20696)
- 业经(19441)
- 融(17679)
- 金融(17678)
- 贸(17257)
- 贸易(17247)
- 地方(17232)
- 易(16723)
- 农业(16124)
- 务(14949)
- 财务(14891)
- 财务管理(14866)
- 理论(14502)
- 技术(14473)
- 机构
- 大学(332356)
- 学院(328137)
- 管理(130765)
- 济(130142)
- 经济(127435)
- 理学(114446)
- 理学院(113185)
- 管理学(111212)
- 管理学院(110648)
- 研究(109466)
- 中国(85068)
- 京(70058)
- 科学(70015)
- 农(61736)
- 财(58589)
- 所(55216)
- 业大(54820)
- 研究所(51030)
- 中心(50187)
- 农业(49286)
- 财经(48440)
- 江(46314)
- 经(44347)
- 北京(43565)
- 范(41494)
- 师范(40968)
- 经济学(39915)
- 院(39129)
- 州(38061)
- 财经大学(36606)
- 基金
- 项目(233927)
- 科学(182902)
- 基金(171166)
- 研究(163780)
- 家(151677)
- 国家(150447)
- 科学基金(128509)
- 社会(103928)
- 社会科(98613)
- 社会科学(98587)
- 基金项目(91691)
- 省(90661)
- 自然(86354)
- 自然科(84370)
- 自然科学(84346)
- 自然科学基金(82869)
- 划(77100)
- 教育(75305)
- 资助(70733)
- 编号(64727)
- 重点(52475)
- 部(51389)
- 成果(51074)
- 发(48669)
- 创(48586)
- 科研(45555)
- 创新(45344)
- 课题(44247)
- 教育部(43836)
- 计划(43825)
- 期刊
- 济(131426)
- 经济(131426)
- 研究(95392)
- 学报(60738)
- 中国(56697)
- 农(54333)
- 科学(52213)
- 大学(45083)
- 管理(44796)
- 学学(42915)
- 财(42406)
- 融(39467)
- 金融(39467)
- 农业(36025)
- 教育(31745)
- 技术(25168)
- 财经(23910)
- 经济研究(22075)
- 业经(21060)
- 经(20246)
- 业(18245)
- 问题(17441)
- 科技(16870)
- 理论(16732)
- 业大(16382)
- 版(16309)
- 图书(15633)
- 实践(15368)
- 践(15368)
- 技术经济(15313)
共检索到466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荆中博 杨海珍 杨晓光
本文选择了108个国家在1980-2009年的样本数据,采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研究了宏观因素冲击对于银行危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银行危机中具有明显的差异;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风险暴露是银行危机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且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银行危机的发生原因也逐渐发生变化。因此,与时俱进地采取某些监管措施,例如限制银行贷款增速、监控银行跨境资本流动、控制外债规模等,有助于降低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媛 周欣 高宇
为了验证信贷扩张、宏观经济环境对银行危机爆发的影响,本文以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两个基本指标——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构建了银行危机指标,并以此为被解释变量来构建计量模型,对宏观经济指标、贷款扩张与银行危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贷款扩张速度以及通货膨胀率与银行危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存款增长率的变动也是体现民众对商业银行风险认知的重要指标。这一实证研究结果不仅印证了银行危机发生的普遍范式,而且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为银行监管部门实施审慎监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信贷扩张 宏观经济 银行危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宇 王庆立 王竹芹
本文利用72个新兴市场国家(地区)1981年到2014年的年度数据,通过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在新兴市场国家(地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互为因果,存在共生关系;第二,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来说,无论是银行危机还是货币危机,都受美元指数变化的显著影响,即美元指数上涨是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爆发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重要因素;第三,美元指数、美国利率和美国金融风险因素是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爆发共生危机的主导因素。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如果要防范共生危机,必须关注美元等国际因素。
关键词:
银行危机 货币危机 共生危机 美元指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峻 李梓房
以上市公司息后经营现金流为负作为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选用1999~2007年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利用随机效应Logistic面板数据模型,在考虑公司特质、行业因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当前和滞后影响。实证结果表明,GDP增长率、真实贷款利率、信贷余额增长率和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四个宏观经济变量,其当年和滞后一、二年值对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有着不同的显著解释作用。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财务危机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锡良 胡正
在引发银行危机的诸多因素中,除了银行自身财务状况、内控机制等内部因素外,宏观经济形势、资产价格波动、公共政策等外部因素对银行危机有重要影响。从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信贷膨胀及资产价格、政府公共政策等三个方面对银行危机生成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基本结论为:银行体系运行长治久安的基础在于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和健康,所以银行业必须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银行危机 外部因素 公共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民 方星海
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宏观危机和政策危机———泰国金融风暴的因果、教训和预防朱民方星海☆金融风险问题研究泰国的金融风暴震惊了世界,今年以来,泰铢已贬值42%,泰国股票市价已贬值50%,泰国高达37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际已经耗尽,财政和国际收支赤字不断上...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艳芬 邵志高 陈守东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Log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货币供给因素、投资因素及资本市场规模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较大。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货币供给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负向冲击效应,投资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健全银行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任若恩
1 997— 1 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的同时爆发 ,即共生性危机的发生引发国际社会与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重新思考 :这种共生性现象是否确实具有普遍性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到目前为止 ,很少有研究从实证的角度来证明这种联系的确存在。正是基于此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旨在揭示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 ,换言之 ,共生性危机的发生是具有显著性的。具体来说 ,本文以 1 975— 2 0 0 0年期间 53个国家危机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 ,分别运用频率分布、信号法 ,以及概率回归模型来分析两种危机的共生性 ...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简永军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使美国银行业陷入重重危机,与此同时美元也正面临着严重的贬值危机,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对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新探讨。文章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运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概率离散模型,条件最大似然值方法,以1990~2003年期间25个国家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共生性,得到结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共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可以作为货币发生的前导信号,而货币危机的发生对银行危机则没有前导信号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敏锋 林进忠
影子银行由于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是目前各国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实施领域之一。我国影子银行与国际相比虽有一定的差异,但近年来也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利用2003年至2013年的社会融资规模等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基于SVAR模型发现我国影子银行发展是顺周期的,同时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GDP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说明了目前我国影子银行部分资金属于体内循环,影响了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因此,应该从提高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的角度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同时其监管宜疏不宜堵,在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防范和化解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王璟怡 杜婧
在2009年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上,宏观审慎监管被多次提及,二十国集团金融伦敦峰会后发布了《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报告,其中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列为25项建议中首要的4条建议,可见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宏观审慎监管的分析维度,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一是跨行业维度,二是跨时间维度。相应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方面,学者们从金融系统的相关性和亲周期性两方面提出建议。在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提出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思路的同时,中国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之路。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卢斌 曹启龙 党建兵
本文利用2003-201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首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宏观经济因素以及银行性质对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实证发现银行资本结构呈显著的反经济周期变化,货币供应量与银行资本结构呈正相关关系,不良贷款对银行资本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信贷总量的影响则不显著.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状况是影响银行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同时银行性质对银行资本结构也有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道平 张玉 郭文璇
加强宏观审慎有效监管,使宏观审慎政策有效发挥作用,对于防范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24个经济体1990—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作用机制方面,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抑制信贷扩张,降低了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异质性分析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在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为市场主导型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更为有效。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效力也存在差异,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力在经济上行阶段更为有效。本研究对于宏观审慎政策实施与政策工具选择、防止信贷过度扩张与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信贷扩张 系统性银行危机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书庆 营巍 曹钧
为克服产品质量危机影响因素系统性提取不足,有效提升质量危机预防能力,采用元分析法将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的产品质量危机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整理;基于元分析结果和类目网格技术相结合方法形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与数据获取基础上,剔除了认同程度较低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18.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掘出6方面27个质量危机影响因素;采用集值统计法得出了6个关键影响因素,为企业预防与削减质量危机提供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娄峰 程远
合理的水价能够在保障供水效率的同时起到节约水资源与防治水污染的作用,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了研究我国城市水价变动和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水价供给和需求因素的理论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水价变动的机制;然后,利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水价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水价和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数量关联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水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均实际GDP、常住人口、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CPI,各个因素对于水价都有正向的显著影响。除了少数地区外,模型整体适用性较好。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入认识城市水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各城市供水定调价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构建公共事业定价的理论框架、指导公共事业服务价格的合理调整以及改革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方法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