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1)
- 2023(5158)
- 2022(4671)
- 2021(4306)
- 2020(3974)
- 2019(9542)
- 2018(9352)
- 2017(19069)
- 2016(10495)
- 2015(12307)
- 2014(12711)
- 2013(12938)
- 2012(12461)
- 2011(11414)
- 2010(11928)
- 2009(11782)
- 2008(11094)
- 2007(10192)
- 2006(8747)
- 2005(8003)
- 学科
- 济(45624)
- 经济(45585)
- 业(27718)
- 管理(27381)
- 方法(24952)
- 数学(22589)
- 数学方法(22430)
- 企(21985)
- 企业(21985)
- 银(17866)
- 银行(17721)
- 行(16447)
- 制(15422)
- 农(12091)
- 融(11948)
- 金融(11946)
- 财(11551)
- 中国(10991)
- 度(10359)
- 制度(10354)
- 业务(9694)
- 贸(9220)
- 贸易(9214)
- 学(9070)
- 易(8952)
- 地方(8511)
- 银行制(8379)
- 业经(7926)
- 农业(7770)
- 务(7286)
- 机构
- 大学(158816)
- 学院(156783)
- 济(66938)
- 经济(65472)
- 管理(59944)
- 研究(52444)
- 理学(50716)
- 理学院(50170)
- 管理学(49368)
- 管理学院(49076)
- 中国(47243)
- 京(33476)
- 科学(31862)
- 财(31707)
- 农(31484)
- 所(27692)
- 中心(26065)
- 农业(25376)
- 财经(25281)
- 研究所(25156)
- 江(24735)
- 业大(24416)
- 经(22821)
- 银(21965)
- 经济学(21454)
- 北京(21148)
- 银行(21055)
- 州(19954)
- 经济学院(19674)
- 行(19638)
- 基金
- 项目(98530)
- 科学(75998)
- 基金(71102)
- 研究(70277)
- 家(61560)
- 国家(61086)
- 科学基金(51410)
- 社会(43500)
- 社会科(41249)
- 社会科学(41231)
- 省(38323)
- 基金项目(37848)
- 自然(33622)
- 教育(32890)
- 自然科(32821)
- 自然科学(32807)
- 划(32470)
- 自然科学基金(32217)
- 资助(30515)
- 编号(29068)
- 成果(23963)
- 部(22686)
- 重点(22323)
- 发(20914)
- 创(19841)
- 课题(19632)
- 科研(19522)
- 教育部(19279)
- 大学(18781)
- 创新(18624)
共检索到239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宏斌
金融脆弱性是认识银行危机传导的起点,在银行危机的形成及传导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分析了银行危机的接触性传导渠道和非接触性传导渠道,前者包括直接传导渠道和间接传导渠道,直接传导渠道主要是因为银行间彼此联系而发生的,其传导程度和范围与危机银行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危机银行的信贷暴露额度有关;间接传导渠道是指银行间因与第三方企业存在金融联系而被危机传导,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着危机传导的范围和程度。而因预期改变导致的银行危机传导是银行危机的非接触性传导,包括相似性传导和金融恐慌传导两种情况。为防止银行危机的传导,应增强单个银行的稳健性,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银行间的互助机制和缓冲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宏斌
了解传导机制可以为阻断危机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危机传导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银行危机传导的诱因——银行脆弱性,提出金融脆弱性是银行危机传导的根本原因。本文在银行危机传导传统定义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该概念,分析了银行危机传导的途径,认为金融脆弱性是银行危机传导的重要媒介,防止银行危机传导的根本措施是提高银行的稳健性。
关键词:
银行危机 金融脆弱性 传导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清 韩颖慧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可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为全社会提供流动性、管理支付清算,银行的稳定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传统的银行危机传导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近期银行危机传染事件。运用三期模型比较了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挤兑在区域间的传导条件,对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频繁爆发的银行危机的原因给出体系层面解释。
关键词:
银行危机 金融体系 资产价格波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 周学东
<正>从宏观背景和危机特征上看,储贷危机和美国中小银行危机有一定相似性均处于高通胀和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宏观环境储贷危机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通胀、高利率的环境中:CPI同比增速从20世纪60年代的2.3%上涨到70年代的7.1%,1974年、1979~1981年突破了10%。1979~1982年,沃尔克领导美联储大幅加息抗击通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唐超峰
基于Sujit模型,通过在支付清算系统内构建嵌入投资银行的危机传导模型,同时考虑中央银行的两种政策对防范少数银行危机蔓延至系统危机的作用,结果发现,少数银行引发系统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危机银行影响了与其有着支付清算关系的债权银行的收益和它们的预期信心,中央银行政策对控制危机传导是有效的。
关键词:
银行危机 投资银行 传导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航 樊西为
(一)诱发商业银行危机的原因1.内在的脆弱性商业银行较之其他企业更容易产生危机,一是因为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相比,资本相对较少,难以承受较大损失;二是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比率较低,迫使其有时不得不出售盈利性资产以应付存款人的提款需求;三是若商业银行的短期债务比例过高,无法及时满足存款人的提款需求。2.管理不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的内部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航 樊西为
(一)诱发商业银行危机的原因1.内在的脆弱性商业银行较之其他企业更容易产生危机,一是因为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相比,资本相对较少,难以承受较大损失;二是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比率较低,迫使其有时不得不出售盈利性资产以应付存款人的提款需求;三是若商业银行的短期债务比例过高,无法及时满足存款人的提款需求。2.管理不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的内部控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危机事件 宏观经济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海曙 李远航
运用国际主流经济学的博弈分析方法,对一般商业银行、形成声誉的商业银行及有国家隐形担保的国有商业银行挤兑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防范及化解银行挤兑危机必须打造强势银行、构建银行声誉机制、以存款保险制度“赎买”国家声誉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崔红宇 盛斌
银行危机的救助策略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期模型,以银行危机是否会引发货币危机为评判标准,探讨政府在面对商业银行清偿能力危机时救助与不救助的抉择。经研究发现:当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或商业银行在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抑或产出的价格弹性较小时,为了避免货币危机的发生,政府应该出手对商业银行提供救助。在相反的情况时,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为了维护其固定汇率的信誉应该出手对商业银行提供救助;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考虑到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政府应该不予以救助。
关键词:
银行危机 货币危机 道德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新 牛筱颖
作为美国第一大按揭贷款发放行的富国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仅轻微受损,并在收购美联银行后迅速恢复增长,成为美国盈利第二、市值第一的银行。富国银行成功抵御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负责任的贷款原则及审慎的风险管理。而博得众多长期价值投资者的青睐更在于其明确的战略定位、独特的经营模式、交叉销售带来的有机增长以及扎根美国切实帮助并服务普通消费者的理念。富国银行带来的启示在于:应明确并坚持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充分挖掘现有客户资源;将负责任的原则落到实处;做简单、看得懂的业务,有效转移并防范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蓓力
本文利用2003~2010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参数前沿法中的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SFA)对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受到近两年来在美欧等一些发达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有限,经历危机后发展依然稳定,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提高迅速。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商业银行运行效率不同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后危机 银行业 效率 SFA方法 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黄叶苨 周边
硅谷银行以专注服务于科技初创企业及风险投资机构闻名于世,是商业银行科创金融的先行者。硅谷银行倒闭后,市场出现了对“硅谷模式”质疑的声音。文章对硅谷银行危机的成因进行梳理,包括货币政策的迅速反转、客户类型单一、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薄弱、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沟通失误等,并提出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我国银行业 硅谷银行 成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