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6)
2023(11334)
2022(9598)
2021(8695)
2020(7484)
2019(17222)
2018(16603)
2017(32537)
2016(18013)
2015(20216)
2014(20248)
2013(20157)
2012(18900)
2011(17223)
2010(17140)
2009(16072)
2008(16310)
2007(14772)
2006(12724)
2005(11482)
作者
(56793)
(47758)
(47574)
(45363)
(30298)
(23083)
(21656)
(18583)
(18023)
(16930)
(16389)
(15850)
(15270)
(15188)
(15026)
(14868)
(14820)
(14088)
(13901)
(13838)
(11980)
(11753)
(11662)
(11067)
(10803)
(10687)
(10658)
(10423)
(9626)
(9605)
学科
(73934)
经济(73849)
管理(48497)
(47642)
方法(38474)
(37966)
企业(37966)
数学(34591)
数学方法(34291)
(21100)
银行(20953)
(19615)
(19579)
(19568)
(19411)
中国(17999)
(17009)
(16594)
贸易(16586)
(16156)
(15200)
金融(15197)
业经(14860)
农业(13099)
地方(12581)
(12094)
财务(12078)
(12051)
财务管理(12049)
制度(12040)
机构
大学(270620)
学院(266286)
(111011)
经济(108857)
管理(99962)
研究(92563)
理学(86780)
理学院(85752)
管理学(84183)
管理学院(83707)
中国(75501)
科学(59422)
(57836)
(56187)
(50958)
(49253)
农业(46709)
业大(45796)
研究所(45439)
中心(43636)
财经(41752)
(39854)
(38050)
经济学(35762)
北京(34606)
(33177)
经济学院(32898)
师范(32651)
(31879)
(31855)
基金
项目(182013)
科学(141885)
基金(134616)
研究(122617)
(120967)
国家(120028)
科学基金(100792)
社会(79246)
社会科(75289)
社会科学(75263)
基金项目(71745)
(69991)
自然(68093)
自然科(66608)
自然科学(66578)
自然科学基金(65461)
(60698)
教育(56376)
资助(55538)
编号(46635)
重点(41579)
(40687)
(38095)
(37782)
成果(37224)
科研(36402)
计划(36377)
创新(35507)
教育部(34234)
国家社会(33581)
期刊
(111563)
经济(111563)
研究(75833)
学报(52428)
(50561)
中国(46186)
科学(44697)
(39807)
金融(39807)
(39002)
大学(37560)
学学(36071)
管理(32432)
农业(32030)
财经(21129)
教育(19553)
技术(19412)
经济研究(19027)
(18018)
(17448)
业经(17368)
问题(15597)
(14822)
(13638)
业大(13605)
理论(13592)
技术经济(13243)
统计(12671)
商业(12664)
国际(12447)
共检索到387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洋  魏先华  潘松  张敏  陈敏  
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银行卡支付额对现金的替代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银行卡支付额对狭义货币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蓬勃发展,银行卡支付总额猛增,银行卡支付额与现金流通量之间呈指数替代关系,并建立了银行卡支付额对现金替代效应的非线性模型;银行卡支付额对狭义货币需求量的影响也是非线性的,并利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拟合建立了部分线性回归模型。这两个模型在这类研究中是首次提出,并有很好的解释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倩  
在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国家经历了银行卡替代现金的过程,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也在经历着银行卡的迅速发展。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银行卡的货币替代率每增加1%,现金使用率就会降低7%,目前银行卡对现金的替代还未饱和。ATM和POS两种用卡途径都有助于降低现金需求,相对于ATM,POS机更有助于实现银行卡替代现金,但近两年来POS机数量的迅速扩张降低了单机使用率,弱化了POS机的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慧  张译芙  
狭义货币交易流通速度是从货币流通速度概念扩展而来的,其可以反映一国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实际商品交易行为。本文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方程,探讨了影响我国狭义货币交易流通速度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变量,并对各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横向变量的比较。分析可知,我国狭义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一直都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在商品交易领域中不活跃的特征。而且,我国企业的实际商品交易行为还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在金融投资和融资方面还非常欠缺。微观经济商品交易的状态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对称和脱节的特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再勇  
基于电子货币的狭义定义,从理论上探讨了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了涵盖狭义电子货币的新的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就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言,其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狭义电子货币的类型以及发展程度,一般导致货币需求先上升而后下降,呈倒V形。就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而言,电子货币会导致货币内生性增强,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都增大,增大程度取决于狭义电子货币持有者和发行者的行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聪  
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虚拟货币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型交易工具正蓬勃兴起。尽管虚拟货币与电子货币经常引起人们的混淆,但是与电子货币不同,虚拟货币仍处于发展初期,人们对虚拟货币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对其分类更是各执一词。虽然虚拟货币在金融市场上的自由流通尚欠火候,但是其与现实货币的兑换已然初现端倪。对于这种"货币",只有先对其做出明确界定,才方便在流通中和法律上规范各方行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平  
银行卡无疑对现金具有替代效应,但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实践表明,银行卡支付方式的快速扩张并没有导致现金流通的下降,相反,现金流通却呈增长态势。因此,迄今为至,银行卡对现金所发生的只是经济增长和交易额扩大背景下的"增量替代"而已,更遑论完全取代现金的可能性了。现金是基于自身价值的支付工具,而银行卡是基于银行账户或信用的特定价值转移程序,基于这样的认识,两者在若干重要支付特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互补性,因此,银行卡也就不具备完全替代现金的可能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金旺  武松会  
手机支付与银行卡作为非现金支付工具,在业务属性、技术条件、受理场景、用户体验、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诸多共性和差异。基于PEST框架的基本分析方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发展环境要素出发,揭示手机支付的迅速发展影响了支付体系格局。手机支付与银行卡融合发展将更趋明显并对银行卡形成替代关系,其替代效应在未来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亚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出现替代周边国家货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影响也有不利之处,本文对此加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解凤敏  李媛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乘数模型,分析影子银行通过分流银行存款、扩大社会信用供给对于货币供给的补充与替代效应,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及2002~2013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总体上扩大了货币乘数,但因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立场不同而具有明显"非对称性";在社会总需求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可以有效补充银行信贷供给不足,而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影子银行信用扩张对银行信贷形成替代;影子银行顺周期变化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之间的矛盾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濮萌  
货币替代受国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汇率稳定性、利率水平及国内金融发达程度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通货膨胀程度是影响货币替代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及利率对人民币货币替代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货币替代率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其它因素对人民币货币替代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卜亚  
同货币替代一样,反向货币替代也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反向货币替代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其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对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带来冲击、妨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用等不利的一面。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是我国形成反向货币替代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以最大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刚  
货币替代的发生是由于一国居民的客观经济需要造成的 ,反映了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 ;而过高的货币替代程度会对一国经济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严重削弱一国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 ,因此货币替代有一个最优程度区间 ,既可以满足居民的合理外币需求 ,又能保证一国宏观当局对经济的较强控制能力 ,这就是货币替代适宜度。本文首次明确提出了货币替代适宜度的概念 ,初步分析了货币替代适宜度的决定方法 ,并对我国货币替代提出了鲜明的观点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熊艳春  齐传君  
货币替代是指外国货币在本国境内替代本国货币来行使货币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职能的现象。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而言,中国目前的货币替代程度不算严重,且处于隐性状态,但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货币替代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问题不能不引起警觉。通过对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反货币替代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光友  
文章以电子货币为视角,将电子货币引入传统货币层次理论的分析框架,在对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对货币层次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层次的划分方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而加大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的难度,并对电子货币条件下货币层次划分的可能性、可行性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安兴  孙琼  
一、引言 货币需求问题,始终是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实证研究货币需求的文章很多,可是,实证研究中国货币需求的文章却很少。这一方面是由于研究所需数据不容易得到,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兼有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特点,从而使得中国的货币需求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