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1)
- 2023(10780)
- 2022(9317)
- 2021(8503)
- 2020(7444)
- 2019(17216)
- 2018(17042)
- 2017(33876)
- 2016(18517)
- 2015(20818)
- 2014(21228)
- 2013(21137)
- 2012(19870)
- 2011(17915)
- 2010(18044)
- 2009(17201)
- 2008(17688)
- 2007(16311)
- 2006(14081)
- 2005(13221)
- 学科
- 济(75872)
- 经济(75767)
- 管理(57432)
- 业(55123)
- 企(46372)
- 企业(46372)
- 方法(36971)
- 数学(32847)
- 数学方法(32558)
- 制(25880)
- 财(25638)
- 银(22358)
- 银行(22213)
- 行(20796)
- 农(19188)
- 中国(18643)
- 务(16750)
- 财务(16717)
- 财务管理(16677)
- 融(16629)
- 金融(16625)
- 企业财务(15965)
- 业经(15471)
- 学(15161)
- 度(14266)
- 制度(14257)
- 体(14113)
- 贸(13680)
- 贸易(13672)
- 易(13319)
- 机构
- 大学(273601)
- 学院(269945)
- 济(114861)
- 经济(112400)
- 管理(102374)
- 研究(90868)
- 理学(87417)
- 理学院(86463)
- 管理学(85058)
- 管理学院(84540)
- 中国(75259)
- 财(58982)
- 京(56899)
- 科学(53671)
- 农(48319)
- 所(46831)
- 财经(46109)
- 中心(42984)
- 江(42163)
- 研究所(42103)
- 经(41731)
- 业大(39649)
- 农业(38177)
- 经济学(36737)
- 北京(35673)
- 财经大学(34431)
- 州(33442)
- 经济学院(33326)
- 范(32544)
- 师范(32185)
- 基金
- 项目(173806)
- 科学(136834)
- 基金(128318)
- 研究(124905)
- 家(111685)
- 国家(110802)
- 科学基金(94659)
- 社会(80213)
- 社会科(76190)
- 社会科学(76163)
- 基金项目(67723)
- 省(66690)
- 自然(61486)
- 自然科(60061)
- 自然科学(60040)
- 自然科学基金(59032)
- 教育(58231)
- 划(56518)
- 资助(53343)
- 编号(49472)
- 成果(41370)
- 部(40150)
- 重点(39428)
- 创(36133)
- 制(35925)
- 发(35916)
- 教育部(34646)
- 课题(34182)
- 性(34104)
- 创新(33920)
共检索到412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宪容
中国投资过热的源头是高速增长的房地产投资产业 ,房地产的投资过热拉动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下游行业的迅速扩张 ,从而形成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整体过热趋势。传统的中央银行的信贷收缩货币政策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投资过热问题。有效遏制投资快速增长应该有新思维 :严格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与规则 ,从源头上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 ,同时抑制政府自身的投资冲动 ,严格控制土地的供应
关键词:
房地产 货币政策 有效需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欧阳远芬 李璐
本文利用Probit银行危机预警系统,并引入"交叉项"的处理方法,观察政府能否借由提高市场利率和银行系统流动性等逆房地产周期的调控政策,温和地挤出房价泡沫而不触发银行危机。实证结果显示,前期房价上涨会增加当期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且边际效应随前期房价上涨率的增加而提高。平均而言,实际利率需提高至6%以上,或银行系统流动性需达20%以上,才能有效防范银行体系不受房价泡沫破灭的影响而引发银行危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彬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抑制经济过热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物价时各自的效力。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调控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有效的,其中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建斌 祭立怀 丁子信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机制之一。当前投资过热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有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抑制投资规模过度膨胀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宏观调控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深化财政体制和干部考核制度改革,以消除宏观调控不力的政策根源。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投资 投资增长 地方政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冉晓东 江世银
缺乏自律动机,冒险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一直来是我国银行业的恶疾。在当今市场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一味依靠限制银行准入和严格监管,以抑制银行冒险冲动的做法显然已难以凑效。为了适应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全新市场环境,文章认为,应适度放松对银行的准入限制、改进银行监管、努力提高银行自身经营水平来提高其特许权价值,使银行产生防范冒险冲动的内在动力,才能最终达到防范银行冒险冲动,提高其竞争能力,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目的。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冒险冲动 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光利 朱秀华
本文利用全国52家商业银行2007年和2008年的年报作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集中型股权结构显著地降低了银行绩效ROA、ROE,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但对EVA没有显著影响。职工监事数量的增加明显提高银行绩效,降低风险,提高了银行效率。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对ROA和ROE产生了正向影响,但董事会规模有负向影响,独立董事制度对银行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地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关键词:
银行治理 银行风险 治理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江苏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陈二华
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基本要求,是规范银行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中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近几年发生的违规案件来看,中小银行的合规失效问题严重。有章不循、执章不力,银行内部相互的制衡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是导致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对中小银行合规管理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对如何提升中小银行合规管理的有效性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中小银行 合规管理 有效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蓝文永 刘键
银行有效合理的披露相关信息能够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文章从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及时性、完整性等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入手,通过对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启示,希望对完善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上市银行 披露及时性 信息披露 完整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玉镏
1998年我国政府采取了发行特别国债、剥离不良资产和利用外汇储备等方式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注资,大幅度提高资本充足率,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但从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来看,政府注资与银行效率正相关,政府注资并进行股份制改造确实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关键词:
政府 注资 国有商业银行 有效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海峰 白娟
近年来,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借外力以提高其公司治理水平。本文从中国商业银行"引资"的背景和现状出发,分析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形式,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治理能力、治理意愿和中外双方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对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治理绝非流于形式,而是行之有效的这一结论。
关键词:
境外战略投资者 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浩萍
声誉是保障市场化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虽然目前有众多学者都探讨了我国投行声誉机制有效性的问题,但却对影响有效性的因素讨论甚少。本文以投资银行业为例,初步分析了中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的重要构成因素-企业政治寻租对声誉有效性的影响。政治寻租是指投行利用与政府及官员的关系获得"超额利润,"它将提高声誉投资的机会成本,降低行业竞争以及减少发行公司对投行声誉需求,从而对投行声誉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政治寻租对投行声誉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投行政治寻租能力和政府对发行公司干预。
关键词:
投资银行 政治寻租 声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盐城市城区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储俊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金融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国际间金融风险传递的加快,影响银行安全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强化和完善银行监管,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从而保证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作为银行审慎监管的一项核心制度安排和一种重要的监管手段,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日渐引起人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的重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恩涛 张小雅 翁玉颖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近年快速扩张,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机制和调控效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2003—2014年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影子银行的扩张,而影子银行确实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这对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宝运 王怡靓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反洗钱有效性影响因素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揭示了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效应,提出了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全面推行风险为本的反洗钱方法、加强商业银行反洗钱激励约束机制和内控机制建设、加快商业银行反洗钱计算机系统优化升级、发挥各部门的合力、努力提升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