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2)
- 2023(14199)
- 2022(11583)
- 2021(10872)
- 2020(9189)
- 2019(20788)
- 2018(20276)
- 2017(39798)
- 2016(20897)
- 2015(23459)
- 2014(22966)
- 2013(22414)
- 2012(20296)
- 2011(17949)
- 2010(18052)
- 2009(17052)
- 2008(15660)
- 2007(13535)
- 2006(11608)
- 2005(10605)
- 学科
- 济(79360)
- 经济(79235)
- 管理(65658)
- 业(60884)
- 企(51862)
- 企业(51862)
- 方法(37062)
- 银(34489)
- 银行(34343)
- 数学(33083)
- 行(32743)
- 数学方法(32661)
- 融(31346)
- 金融(31343)
- 财(28487)
- 制(28410)
- 中国(27714)
- 农(21275)
- 业经(19090)
- 务(17691)
- 财务(17636)
- 财务管理(17595)
- 企业财务(16854)
- 地方(16053)
- 体(15892)
- 度(15404)
- 制度(15369)
- 农业(14497)
- 贸(13719)
- 贸易(13704)
- 机构
- 大学(280272)
- 学院(278311)
- 济(121263)
- 经济(118919)
- 管理(111249)
- 理学(95672)
- 理学院(94759)
- 管理学(93319)
- 管理学院(92771)
- 研究(88865)
- 中国(80193)
- 财(62736)
- 京(56502)
- 财经(49089)
- 科学(47811)
- 中心(45062)
- 经(44801)
- 所(41444)
- 江(41339)
- 农(40212)
- 经济学(39615)
- 研究所(37113)
- 财经大学(37103)
- 业大(36262)
- 经济学院(35819)
- 北京(34818)
- 银(34640)
- 银行(33301)
- 州(33020)
- 范(32854)
- 基金
- 项目(189006)
- 科学(151545)
- 研究(141523)
- 基金(141336)
- 家(120776)
- 国家(119802)
- 科学基金(105356)
- 社会(93995)
- 社会科(89473)
- 社会科学(89451)
- 基金项目(74251)
- 省(72102)
- 自然(65781)
- 教育(65336)
- 自然科(64311)
- 自然科学(64297)
- 自然科学基金(63154)
- 划(60442)
- 资助(57195)
- 编号(55670)
- 成果(45031)
- 部(43616)
- 重点(42354)
- 制(41105)
- 创(40578)
- 国家社会(40175)
- 发(39944)
- 教育部(38779)
- 课题(38112)
- 创新(38050)
- 期刊
- 济(126744)
- 经济(126744)
- 研究(86944)
- 中国(55397)
- 融(53303)
- 金融(53303)
- 财(51093)
- 管理(42013)
- 学报(37078)
- 农(36648)
- 科学(35541)
- 大学(30769)
- 学学(29173)
- 教育(25734)
- 财经(25364)
- 技术(24109)
- 农业(22756)
- 经(21619)
- 经济研究(20242)
- 业经(19139)
- 问题(16297)
- 理论(15074)
- 实践(13610)
- 践(13610)
- 财会(13349)
- 现代(13183)
- 贸(12990)
- 技术经济(12417)
- 国际(12362)
- 世界(12228)
共检索到426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蔚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金融危机总是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如影相随,这使得人们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为了实现经济整体的资源有效配置,防止对健全银行的挤兑,政府对其救助是必要的,相反却没有必要救助不健全的银行。本文以日本为案例,跨越时间维度,建立银行停业假说对日本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两次金融危机——昭和金融恐慌和平成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进一步探讨政府救助的含义与影响,以期加深对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及政府干预的经济学理解及解释。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冯晓菲 姜凌
华尔街金融危机对现有美国投资银行制度造成了沉重打击。本文从美国投资银行制度的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美国投资银行制度此次严重危机的原因之所在,认为流动性支撑的不足、高风险的杠杆经营、银行治理缺乏透明度与外部监管的双重匮乏以及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等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伟刚
主银行制,即对企业实行主要往来银行制。企业的存贷帐户实行分设,存款帐户在一家银行开列,目的是为了便于清算;贷款帐户可以在多家银行开设,但主要贷款部分来自于一家主要往来银行。且向其他行告贷,也须经主要往来银行同意。显然,这种主银行制,包含着两个基本层面的制度规范:银行制度和企业融资制度;这两套规范在一个制度安排框架中,势必要求两者要具有高度的协同性。这点恐怕是日本最先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加里·B·戈顿 王宇
本文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回购市场挤提引起的银行恐慌。机构投资者是回购市场的需求者,他们向影子银行"存款",影子银行则以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保证"存款"的安全。当证券化资产的折价率大幅提高时,就出现了回购市场挤提,引起银行恐慌,从而导致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危机 回购市场 机构投资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宝伟 张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显著表现为经济虚拟化;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主导的,且美元地位和美国虚拟经济相互支撑,表现为美元大量发行与美国双赤字并存。本文认为这种不均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能长期维持,其造成了金融监管滞后和国际金融监管缺失,这些因素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因此,维护本国金融稳定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需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和组合干预调控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 虚拟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圆
文章基于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CPI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CPI的数据生成过程(DGP)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仍服从单位根过程,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却发生结构突变,服从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其突变点为2008年11月。文章从一个新的实证分析视角,就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CPI不同影响的成因进行了深入考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菁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整个西方社会遭受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美国成功应对了这次危机,之后从英国人手中得到了世界经济主导权,它的政策措施和市场体制也被其他国家不断借鉴。可是历史总会重演,80年后,美国的金融体系又出现了危机,殃及经济发展,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危机的原因、经济表现和相关措施,为我国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提供经验,确保经济稳健成长。
关键词:
大萧条 次贷危机 金融衍生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乔磊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人们的估计与想象,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本文将这场危机与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背景、机理、特征、原因和影响几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场危机对中国在金融人才引进、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蕴含的机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比较 机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向荣 谢仁寿 孙红英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PPIRM(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R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出现急剧下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机制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发生了较大改变。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外需增长缓慢,国内中小微型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尽管近期经济出现企稳回升势头,但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加宁
日本“住专问题”:是金融危机还是制度危机魏加宁近来,日本因“住专问题”搞得举国上下沸沸扬扬。所谓“住专问题”,是指日本的7家“住宅金融专业公司”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将贷款转贷给不动产公司进行房地产投机。“泡沫经济”破灭以后,不动产公司相继面临破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洪昌
政府在金融危机防范和救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金融危机的稳定器和吸收器,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合理性决定着危机处置的有效性。因此,政府应坚持及时性、针对性和匹配性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化解金融危机。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具有较为普遍的演进规律与进程,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亦有共性,鉴于此,本文基于金融危机中德美政府监管视角,梳理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政策措施,并对政策措施予以思考,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提供借鉴,以利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府监管 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玉苓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日本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为避免金融危机将日本经济带入持久衰退,日本银行实施了下调政策利率、确保金融市场稳定以及支持企业顺利融资等措施,从金融方面支持日本经济。该文整理分析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次金融危机中日本银行在央行业务和金融政策措施方面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关键词:
商业票据 企业债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佳
过去30年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近期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还在不断地救市和救助金融机构呢?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是极其脆弱的。研究和防范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对金融危机的研究则是金融研究的皇冠。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很多波折。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地干预资本市场和救助金融机构,并在2015年的权益市场动荡中达到了前所未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连军
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经营环境恶化,银行信贷萎缩,在政府施加的指令性贷款和自身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双重任务约束下,银行道德风险增加,贷款资金投放背离政府救市意图。文章在一个双重任务约束模型框架下分析了危机中政府干预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影响,根据任务之间的关联度对银行的激励行为做出拓展性解释。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干预没有造成不良贷款的上升,但对信贷规模的扩张存在明显影响,长期将造成银行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潜在风险的上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龚焰
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商业票据的使用不当。韩国企业以滚票方式利用商业票据筹集长期投资资本,以致陷入滚票的巨大风险之中。韩国的商业银行过多涉入短期资金市场,在二级市场上大量购买商业票据,以赚取高额利息,并将贷款风险转嫁于综合金融公司。导致企业和银行对于这种票据使用不当的根本原因是韩国政府对企业界和金融系统的长期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