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93)
2023(15139)
2022(12675)
2021(11894)
2020(9960)
2019(22980)
2018(22073)
2017(41368)
2016(22025)
2015(24855)
2014(24124)
2013(23804)
2012(21790)
2011(19603)
2010(18984)
2009(17442)
2008(16906)
2007(13888)
2006(11959)
2005(10403)
作者
(62197)
(52065)
(51729)
(49065)
(32841)
(24991)
(23471)
(20467)
(19996)
(18014)
(17716)
(17555)
(16267)
(16208)
(16157)
(16036)
(15412)
(15261)
(14979)
(14800)
(12641)
(12525)
(12492)
(11830)
(11783)
(11700)
(11316)
(11047)
(10293)
(10067)
学科
(91937)
经济(91844)
管理(59713)
(57743)
方法(48218)
(46171)
企业(46171)
数学(44347)
数学方法(43911)
中国(26469)
(22985)
(22781)
(22720)
银行(22573)
(21493)
(21255)
(20151)
贸易(20138)
(19706)
业经(18118)
(17464)
金融(17463)
(16164)
农业(15406)
(14245)
财务(14204)
财务管理(14176)
地方(14135)
企业财务(13520)
环境(13512)
机构
大学(308165)
学院(303469)
(135577)
经济(133529)
管理(120785)
理学(105927)
理学院(104819)
研究(104285)
管理学(103179)
管理学院(102627)
中国(86531)
(63645)
科学(61695)
(59590)
(54946)
(50942)
中心(49473)
财经(49045)
业大(47086)
研究所(46975)
(45335)
农业(43896)
经济学(43583)
(41266)
经济学院(39660)
北京(39428)
(37418)
财经大学(37331)
(36102)
师范(35615)
基金
项目(216797)
科学(172840)
基金(164006)
研究(151376)
(145374)
国家(144272)
科学基金(124453)
社会(101296)
社会科(96453)
社会科学(96430)
基金项目(86342)
自然(81960)
(80377)
自然科(80184)
自然科学(80160)
自然科学基金(78816)
教育(69952)
(69712)
资助(67259)
编号(56548)
(49602)
重点(49252)
(45703)
(45398)
国家社会(44349)
成果(43809)
教育部(43035)
创新(42919)
科研(42795)
人文(40986)
期刊
(128900)
经济(128900)
研究(87863)
中国(55011)
学报(51134)
(47143)
科学(47098)
(44861)
管理(42403)
(39971)
金融(39971)
大学(39241)
学学(37420)
农业(30988)
技术(24577)
财经(24566)
教育(24252)
经济研究(23451)
(21084)
业经(18972)
(18247)
(17576)
问题(17307)
国际(16245)
统计(15657)
世界(15572)
理论(14774)
技术经济(14503)
(14425)
(14354)
共检索到441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旭  
合理的银行利差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发展和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多维视角度量了银行利差,拓宽了传统意义上银行存贷利差的含义,考虑了中间业务影响的会计利差和反映市场势力的勒纳指数的边际利差,并对中国商业银行1998~2006年的利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利差基本处于一个适中且偏高的水平,并呈现上升态势,这不利于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对影响银行利差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银行的风险管理对银行利差影响不显著,国有银行机会成本与银行利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宏观经济变量对银行利差有一定的影响,中间业务和银行利差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芳  蔡莎  王煊  
本文运用我国92家商业银行2000~2015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商业银行实际利差对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利差与非利息收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具有同期性;实际利差越高,佣金手续费收入和投资收益越低;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实际利差对非利息收入的影响越大,且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尤为明显。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正确审视实际利差和非利息业务的关系,而且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及交叉补贴策略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鸿卫  韩忠伟  张蓉  
本文利用中国26家商业银行1999—200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净利差率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揭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的影响。结论如下:(1)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影响显著,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定价行为影响逐渐减弱;(2)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正逐步形成,其中以200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影响最为明显;(3)经营区域限制因素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甘金龙  郭帅  
银行业利差是衡量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衡量银行业发展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支撑着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银行业利差也由此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银行业利差越低,金融中介的社会成本就越低,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建刚  王舒军  关天宇  
本文立足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背景,对H-S(做市商模型)利差决定模型进行调整,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代理变量,并利用45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利差产生了影响,但利率市场化与利差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倒U型关系。整体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的利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昊  
由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多家银行陷入困境乃至破产,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2008年2月~2011年2月间,美国倒闭的银行已达344家。虽然银行倒闭原因众多,但归根结底是利润下降造成的,即使在金融体系最为发达的国家,商业银行的生存之本仍然依赖于传统存贷业务所获得的净利息收入。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主要指标是利差率(NIM),即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差与盈利资产或总资产之比,这是评价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动员和配置资源效率的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慎  吴国平  
基于我国103家商业银行2003年至2015年的数据,系统考察了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效果看,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趋势,适度业务自由化有助于减弱银行风险承担,过度业务自由化反而会加重银行风险承担;从作用机制看,业务自由化通过对银行资产收益率和经营风险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对资本充足率和杠杠风险的不利冲击,对银行破产风险产生影响;部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尤其是交易投资性业务发展过快,已加重了自身的风险承担,存在业务过度自由化的迹象。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徐宏  曲昭光  蒲红霞  
随着监管强度不断提升,小银行监管负担是否比大银行更重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运用中国115家商业银行2011—2018年数据,通过构建包含监管变量的成本函数,估算了银行平均合规成本的大小,并对小银行的监管负担是否更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提升监管强度将显著提高银行成本;无论按总资产大小、银行传统类型以及是否上市分类,均发现提升监管强度更加重了小银行负担,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风险不同的小银行其监管负担并无显著差异,但金融创新活跃的东部地区小银行承担了更重的监管负担。因此,建议构建差异化监管机制,降低小银行合规成本,为小银行发展提供公平的监管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澄  沈悦  
本文以中国30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考察了房价波动和风险约束以及银行信贷的关系,立足于宏观审慎思想,研判系统重要性银行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对信贷行为的异质作用。并基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检验在房价波动和风险约束的冲击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调控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信用风险的降低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相反,会造成银行信贷规模的收缩。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信贷行为存在异质性。目前中国房价上涨并不会扩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信贷扩张效果,但信用风险的降低会强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同时在信用风险约束逐渐减小的背景下,房地产价格对银行信贷将会产生"加速器效应",进一步加重了中国银行的信贷"高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敏  汪怡  陶宇鸥  
基于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监管框架最终修订稿中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测算方法,以2003—2014年中国78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实施NSFR监管要求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绩效的可能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跨区域经营商业银行和区域性经营商业银行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整体上,以巴塞尔协议最终稿为标准测算的中国商业银行NSFR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银行绩效呈倒U型关系。中国商业银行存在一个实现银行绩效最大化的NSFR水平,样本期间,商业银行的NSFR均值低于实现银行绩效最大的最优值。NSFR的实施对区域性商业银行风险和绩效的影响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育红  张宗益  
在Ho-Saunders领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利差收入、非传统贷款资产及央行基准利差因素,提出了更适合中国银行业现状的多产品纯利差决定模型。采用2000~2008年间2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净利差的因素有:风险厌恶程度、运营成本、信用风险、资产规模、上年净利差、非利差收入、非传统资产及基准利差等。根据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四大商业银行近年净利差波动性较大,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日趋稳定。中国商业银行应致力于拓展中间业务及产品多样化,逐步改变传统盈利模式和收入结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明辉  孙莎  刘莉亚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角度,采用中国银行业1998-2012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的总体流动性创造,具体表现为降低了表内流动性创造,却提升了表外流动性创造;同时,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银行自身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大小而存在差异。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越小。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流动性创造受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的负向影响越大,而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越小。本文结论能够为货币当局从银行流动性创造角度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采取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经验支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敏  魏海瑞  
本文基于我国38家商业银行2003—2012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高管团队政治关联对其信贷投放行为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并考察了高管团队成员年龄与海外教育背景在不同经济周期中对政治关联下的银行信贷投放行为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逆周期特征,高管团队政治关联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银行信贷投放的逆周期性,但这种效应会随着高管团队成员年龄的提高而弱化。同时,在当前历史阶段,高管团队中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成员人数的增加或占比的上升不会对政治关联下的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周期性特征产生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张依茹  
基于我国32家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信贷行为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反应,并考察了股权结构变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量增速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特征,短期贷款占比则与之相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有股占比的提高均会强化银行信贷总量增速的逆周期性,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则会弱化该特征;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国有持股比例较高的银行会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外资股占比较高的银行则会削减短期贷款投放规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苏萍  
本文利用消费者对中国银行业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数据,检验了主效应因素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与善因匹配和归因的调节效应对企业责任形象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从事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有助于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而且在消费者对企业进行利他归因时,企业选择的善因与自身业务匹配程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正向影响越大;反之,当消费者对企业进行利己归因时,则无论企业选择的善因是否与自身业务匹配,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都没有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