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4)
2023(12185)
2022(10017)
2021(9375)
2020(8007)
2019(17802)
2018(17842)
2017(34289)
2016(18491)
2015(20441)
2014(20051)
2013(19512)
2012(17718)
2011(15623)
2010(16207)
2009(15775)
2008(16359)
2007(14914)
2006(13565)
2005(12934)
作者
(49441)
(41181)
(41040)
(38995)
(26585)
(19450)
(18571)
(15647)
(15437)
(14968)
(14159)
(13987)
(13580)
(13175)
(13028)
(12516)
(12091)
(11952)
(11896)
(11575)
(10281)
(10075)
(9921)
(9522)
(9390)
(9364)
(9286)
(9113)
(8132)
(7963)
学科
(87791)
(82958)
企业(82958)
管理(76124)
(75324)
经济(75197)
(32203)
(31442)
方法(30549)
业经(29128)
(24188)
(24175)
银行(24043)
(23885)
财务(23865)
财务管理(23828)
企业财务(22711)
(22619)
数学(22161)
数学方法(22013)
(19894)
中国(19231)
技术(19166)
体制(17908)
(17597)
金融(17595)
农业(17120)
(15791)
(15276)
理论(15167)
机构
学院(257100)
大学(252282)
(113561)
经济(111403)
管理(105450)
理学(88367)
理学院(87618)
管理学(86753)
管理学院(86241)
研究(81008)
中国(74548)
(62460)
(52722)
财经(47065)
(42649)
(42140)
科学(41597)
(39482)
中心(38673)
(38035)
财经大学(34781)
经济学(34283)
研究所(34180)
北京(33545)
(33200)
商学(31311)
商学院(31041)
业大(30873)
经济学院(30707)
(30065)
基金
项目(153992)
科学(124378)
研究(119061)
基金(113787)
(95573)
国家(94666)
科学基金(84722)
社会(78216)
社会科(74268)
社会科学(74251)
(60399)
基金项目(59738)
教育(54313)
自然(52371)
自然科(51238)
自然科学(51227)
自然科学基金(50445)
(48649)
编号(47372)
资助(45573)
成果(39035)
(37614)
(36678)
(35654)
(35298)
创新(34370)
重点(33994)
课题(32733)
国家社会(32434)
(32306)
期刊
(136029)
经济(136029)
研究(86259)
中国(57753)
(55553)
管理(48408)
(44868)
金融(44868)
(36722)
科学(30312)
学报(28673)
教育(25699)
财经(25215)
大学(24272)
技术(24239)
农业(23450)
学学(22926)
业经(22900)
(21575)
经济研究(21024)
问题(16571)
财会(16026)
(15137)
技术经济(14955)
会计(14416)
现代(13795)
(13535)
世界(13161)
理论(13066)
国际(13004)
共检索到421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志云  
一、商业银行入股工商企业的趋势与银行监管机制的新变化 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实施意味着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正式形成,现有金融法律制度对商业银行入股工商企业更是持普遍禁止之态度。不过,近年来在实践中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已初露端倪。一些跨国金融机构和少数中资银行,已开展跨行业经营,集中表现为向证券业、保险业的渗透,从而获得了事实上的"混业经营"优先权。而且,在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冲击下,面对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利润最大化的驱动,大型国有银行与少数股份制银行并不满足于仅仅向保险与证券行业的渗透,而是将触角伸向工商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工商企业的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经伟  
一、工商银行稽核监管机制的现状及其分析1、工商银行稽核工作的现状近一个时期以来,工商银行积极加强稽核监管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商业银行运行机制需求比较,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1)现行的稽核监管组织体制,不符合商业银行监管要求。目前,工商银行稽核监管的组织体制是双重领导,一级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继红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主要以新设投资监管为主,而外资参股方式的准入监管却相当薄弱。分析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动因,探讨外资参股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应法律监管的若干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继红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以新设投资监管为主,而外资参股方式的准入监管却相当薄弱。本文从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动因分析入手,指出现阶段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对外资参股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围绕银监会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展开评析,重点剖析了外资入股比例、股权转让价格、对被参股银行的监管以及机构混业监管方面所存在问题和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应法律监管的若干建议和措施,即严格限定外资入股比例,进一步细化外资入股的程序规则;合理确定入股价格,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倪受彬  
本文从前一阶段银行业外资参股的案例出发,通过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相关现行制度和草案的评述,从制度完善和再建构的角度讨论规范外资入股商业银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应明确外资股东的主体资格,协调国内法律冲突,将外资入股商业银行纳入外资并购审查范畴和垄断审查范畴,并最终建立跨部门的外国投资审查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法律合规部课题组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和监管的脆弱性。为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干预作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已成为新一轮商业银行国际监管改革趋势。本文归纳、总结了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国际监管变革趋势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国际监管规则变化,为正在谋求转型发展和国际化的中资商业银行应对国际监管趋势变化提出建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巴曙松  
中国影子银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跨越不同金融细分领域的资产管理产品发展,以及复杂的产品镶嵌等,并且成为加杠杆的主要载体。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金融机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趋势也越加关注。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的特征,并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建议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从统一资产管理产品框架着手,强化影子银行产品的穿透式监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朝霞  
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动态看,虽然其他行业的经济监管有普遍放松的趋势,但对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却在加强,而且有继续加强的趋势。本文在总结银行卡产业国际主要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银行卡产业监管加强的原因,同时就产业最新发展对监管政策提出的挑战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最后就国际经验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改革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玮  杨光  
未来结构性存款有望进入合规性逐渐增强、大型和中小型银行发行规模有所分化的新阶段按照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规定,"结构性存款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可能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其中,"结构性"主要是指将资金分为"低风险低收益"与"高风险高收益"两部分。其中,"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菲  姜旭朝  
本文提出了以既定银行监管目标实现程度为银行监管效率的定义,构建了我国银行监管效率评价模型,通过选取1998~2007年的银行业数据,分析检验了银行监管效率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03年我国银行监管效率处于改进提升的状态,然后以2003~2005年为拐点呈略微下降,2005~2007年略成上升态势。从政策背景上看,在2004年前后我国先后出台了较为审慎的监管政策导致部分指标水平值下降,这成为影响银行监管效率趋势变化的制度性原因。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尚劲宏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重创美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也让美联储登上了其有史以来最强大监管权限的"巅峰"。顶着超级联储的耀眼光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美联储终于在2014年2月18日通过了"严"字当头的外资银行监管新规。而紧随其后的2月26日,英国央行下属审慎监管局(PRA)也公布了一份主要是针对非欧盟地区银行的"严苛"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美英这些自提出以来就饱受争议的监管新规势必对外资银行产生重要影响。赞美也好,批评也罢,透过喧嚣,避开一些细枝末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奕  
跨国银行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扩张潜力和规避能力,给单一国家的金融监管增加了难度。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风潮迭起,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加强了对跨国银行的联合监管。本文从分析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趋势入手,并结合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及症结,探求跨国银行国际监管趋势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借鉴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奕  
一、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趋势(一)跨国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的趋同。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跨国银行准入条件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泾渭分歧,这种分歧,实际上是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发达国家强调“竞争机会均等”,即应保证跨国银行与东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俊  袁婷  
2013年10月,欧洲理事会正式批准设立欧洲银行单一监管机制,这标志单一监管机制及其内容框架最终确立,银行联盟建设也迈出最重要一步。在单一监管机制中,欧洲央行将直接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并对银行监管负总责;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严格分离;欧洲央行银行监管事务将对欧洲议会及欧洲理事会负责。尽管单一监管机制的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该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可能影响其作用发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建   薛启航   王慧敏   姚笛  
银行监管处罚是规范银行信贷行为、维护银行业秩序的重要手段,但其能否有效引导银行信贷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新仍有待进一步考察。本文利用2011—2020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银行行政处罚信息,构建了银行监管处罚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同时以2015年《中国银监会行政处罚办法》的修订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了银行监管处罚对当地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监管处罚能够促进当地企业创新,并且该效果对于小规模企业、无银企关系的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银行监管处罚主要通过增加企业可用信贷资源、优化企业信贷结构和促进企业“脱虚向实”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地,从处罚方式看,与银行信贷行为相关的处罚、对个人和机构的共同处罚以及轻度处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从处罚结果看,银行监管处罚在提高企业创新质量的同时,存在抑制企业突破式创新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为加强和优化银行监管措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