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5)
- 2023(16402)
- 2022(14371)
- 2021(13530)
- 2020(11611)
- 2019(27147)
- 2018(27208)
- 2017(53479)
- 2016(28871)
- 2015(32684)
- 2014(32902)
- 2013(32535)
- 2012(30128)
- 2011(26908)
- 2010(27044)
- 2009(25165)
- 2008(25315)
- 2007(22387)
- 2006(19636)
- 2005(17693)
- 学科
- 济(114570)
- 经济(114428)
- 管理(85301)
- 业(82658)
- 企(70801)
- 企业(70801)
- 方法(56954)
- 数学(50029)
- 数学方法(49548)
- 财(35746)
- 制(31453)
- 农(29532)
- 中国(29169)
- 银(26909)
- 银行(26762)
- 行(25190)
- 业经(25070)
- 学(23752)
- 务(23735)
- 财务(23665)
- 财务管理(23603)
- 企业财务(22576)
- 地方(22108)
- 融(22082)
- 金融(22079)
- 贸(20519)
- 贸易(20504)
- 易(19848)
- 农业(19392)
- 体(19277)
- 机构
- 大学(411717)
- 学院(407525)
- 济(164654)
- 管理(162825)
- 经济(160993)
- 理学(140154)
- 理学院(138651)
- 管理学(136399)
- 管理学院(135644)
- 研究(134551)
- 中国(108000)
- 京(87006)
- 科学(81880)
- 财(81260)
- 所(68148)
- 农(67520)
- 财经(64352)
- 中心(63117)
- 研究所(61716)
- 江(60361)
- 业大(60231)
- 经(58569)
- 北京(55389)
- 农业(53149)
- 范(52114)
- 师范(51626)
- 经济学(50059)
- 州(49340)
- 财经大学(48225)
- 院(48218)
- 基金
- 项目(273153)
- 科学(214220)
- 基金(198960)
- 研究(198623)
- 家(172695)
- 国家(171273)
- 科学基金(147387)
- 社会(124555)
- 社会科(118106)
- 社会科学(118070)
- 基金项目(106068)
- 省(105719)
- 自然(96954)
- 自然科(94667)
- 自然科学(94642)
- 自然科学基金(92965)
- 教育(91851)
- 划(89059)
- 资助(83132)
- 编号(81180)
- 成果(66159)
- 部(61357)
- 重点(60732)
- 发(56423)
- 创(56176)
- 课题(55123)
- 教育部(52836)
- 科研(52703)
- 创新(52468)
- 大学(51659)
- 期刊
- 济(176947)
- 经济(176947)
- 研究(124174)
- 中国(77938)
- 财(64879)
- 学报(64465)
- 农(59954)
- 科学(58054)
- 管理(57611)
- 融(51368)
- 金融(51368)
- 大学(48719)
- 学学(45788)
- 教育(43200)
- 农业(39324)
- 技术(33952)
- 财经(32327)
- 经济研究(28147)
- 业经(28097)
- 经(27431)
- 问题(23080)
- 理论(21733)
- 业(20651)
- 图书(20058)
- 技术经济(19868)
- 实践(19833)
- 践(19833)
- 版(18629)
- 统计(18221)
- 科技(18021)
共检索到607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满四 邵国良 吕靓
在对经典理论和现实背景概括分析的基础上,把银行信贷从企业负债中独立出来,以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广东上市公司为样本,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时间为时间节点,明确研究银行债权对经理层的监督效应及其变化轨迹。研究证明,由于中国现实背景和改革的复杂性,银行债权对经理层的监督效应既有符合经典理论,即符合市场化规律的一面,又有不符合经典理论,即不符合完全的市场化规律的一面;近年来银行债权的经理层监督效应的改进程度并不十分明显,尤其是民营公司和短期贷款。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效果仍然十分有限,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尤其是资本市场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规范化与信用建设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包括完善银行债权监督在内的相关改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邵国良
本文以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广东的企业为样本,以相对较长时期的数据为证据,将银行债权细化为短期债权和长期债权,将上市公司细分为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对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进一步证明,我国银行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近年来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约束虽然在不断加强,但财务约束仍只是简单的约束机制,可能进一步加剧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银企双赢。研究还得到了一些新的发现:银行债权对国有公司存在"财务软约束",而对民营公司则存在"市场软约束";在金融危机爆发时,银行债权对民营公司表现出更为有利的公司治理效应,而对国有公司却相反。
关键词:
银行债权 公司治理效应 广东上市公司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理 沈红波 郦金梁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指数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金山 陈俊荣
股权分置改革是近几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制度性变迁,也是近年来和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最重要的制度性因素。该文对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情况进行了概述,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模型实证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绩效效应,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徳 叶勇 陈璇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现金对价、股本调整对价和权证对价三种对价支付方式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进一步就三种具体的对价支付方式而言,采用了股本调整对价支付方式的上市公司业绩有显著提高,采用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上市公司业绩变化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及其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绩效 对价支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宁 廖琪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游程检验以及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分析了沪深两市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的市场效率,并运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沪深两市市场效率及具体行业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1)沪市A股已基本满足弱式有效,而深市市场效率不满足弱式有效,其效率低于沪市;(2)股权分置改革初期,基于先前国有股减持给投资者带来的阴影以及对价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投资者对市场未来预期存在非理性;(3)处于主导地位行业的国有企业受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相对较大。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股票市场效率 卡尔曼滤波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万立全
本文根据2007年度上市公司披露的实际控制人资料,将上市公司分为国家控制和非国家控制两类,国家控制分为国资委控制和国资委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控制,非国家控制包括民营企业控制等。实际控制人特征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分析表明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有正的激励效应,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有负的壁垒效应,较长的控制链有助于减轻政府对国有公司的干预,国资委控制的公司价值优于国资委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控制的公司价值。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官峰 李娟 段尚尚
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这一自然实验,文章主要关注股权流动性变化对股东持股决策的影响。以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控股股东减持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股份获得流通权后,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进一步地,文章还研究了监督能力对非控股股东减持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内外部治理水平越低、控股与非控股股东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非控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减持比例越大,即随着监督能力的下降,流动性提高后非控股股东倾向于"用脚投票"。
关键词:
监督成本 股权分置改革 非控股股东 减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小松 张磊
股权分置改革已于今年启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机制上的转换,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此次改革对我国几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也产生了影响,为此,上市银行也必须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上市银行 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奉立城 许伟河
基于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表明,股改试点公司股票在试点公司公布其最终股改方案后,复牌当天确实存在着显著的正的超常收益。其中,第一批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第二批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深交所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上交所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中小企业板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主板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对价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低对价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研究也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在某种意义上缺乏有效性。其中,上海股市比深圳股市更加没有效率;主板市场比中小企业板市场更加缺乏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蔡海静 许慧
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并考虑不同控股股东性质和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差异的影响,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与股权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能有效的改善公司的投资效率,但这种效果仅表现为对投资不足的改善上,同时对于强制实行股权激励政策的国有上市公司效果更为显著,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其股改对投资不足的改善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
股改 投资效率 自由现金流 市场化进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曾莲
股权结构影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本文通过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的分析和股改前后股权结构和现金股利的配对检验后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不仅导致股权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结构 现金股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万丛颖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环境、管理体制、公司行为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是否能够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治理状况,使得股权和债权约束效应得到有效发挥,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崔文娟 郭家虎
股权分置造成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权分置改革在制度层面上消除了这种利益冲突的根源,有利于企业创值能力的提高。本文采用EVA作为创值能力的度量指标,以2006年第一季度实施股改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值能力。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创值能力 EVA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珍
目前中国股市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人们经常批评的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种种不规范和不成熟,而是另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推动股市的重心持续下移。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造成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检验和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效应 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