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9)
2023(7232)
2022(5813)
2021(5447)
2020(4197)
2019(9331)
2018(8613)
2017(17935)
2016(9355)
2015(10487)
2014(9955)
2013(9591)
2012(8709)
2011(7653)
2010(7460)
2009(7036)
2008(7304)
2007(6614)
2006(6044)
2005(5560)
作者
(24213)
(20220)
(20219)
(19496)
(13116)
(9753)
(9188)
(7712)
(7663)
(7204)
(6936)
(6896)
(6565)
(6457)
(6172)
(6076)
(5996)
(5995)
(5987)
(5558)
(5126)
(4929)
(4695)
(4660)
(4653)
(4633)
(4583)
(4253)
(4019)
(3964)
学科
(36445)
经济(36396)
(33812)
管理(33551)
(30703)
企业(30703)
方法(18405)
(17434)
(17054)
银行(16909)
(16546)
数学(16390)
数学方法(16307)
(15562)
(13878)
财务(13872)
财务管理(13848)
企业财务(13505)
(10181)
金融(10180)
业务(9412)
中国(9371)
(9308)
(9169)
制度(9165)
业经(8946)
(8397)
银行制(8065)
体制(7443)
农业(6363)
机构
学院(128759)
大学(128280)
(56404)
经济(55402)
管理(52581)
理学(45345)
理学院(44991)
管理学(44593)
管理学院(44346)
中国(38008)
研究(37749)
(32216)
财经(25718)
(24596)
(23578)
(21152)
银行(20256)
财经大学(19753)
中心(19140)
科学(18948)
(18848)
(18633)
经济学(18531)
(17634)
(17350)
经济学院(16943)
(16847)
金融(16501)
商学(16387)
商学院(16256)
基金
项目(84340)
科学(68396)
基金(64539)
研究(63179)
(54745)
国家(54286)
科学基金(48443)
社会(44211)
社会科(42211)
社会科学(42199)
基金项目(34037)
(31548)
自然(29735)
教育(29202)
自然科(29049)
自然科学(29046)
自然科学基金(28564)
(26182)
资助(25971)
编号(24520)
(20043)
成果(19591)
国家社会(19146)
重点(18795)
教育部(18328)
(17991)
人文(17957)
(17919)
(17501)
(17079)
期刊
(57761)
经济(57761)
研究(41485)
(30787)
金融(30787)
(28070)
中国(21707)
管理(18874)
学报(16456)
(16393)
科学(16211)
财经(13686)
大学(13598)
学学(13242)
(11547)
经济研究(9807)
业经(9459)
农业(9054)
教育(8581)
财会(8430)
技术(8229)
问题(7543)
会计(7187)
理论(6731)
(6579)
国际(6387)
实践(5942)
(5942)
(5825)
农村(5692)
共检索到195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芳  
文章从产权视角系统分析了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银行债权主要通过激励机制和控制权机制对企业的代理成本和治理绩效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性质,使得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机制失效,进一步的经验分析还表明,银行债权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短期债权来实现的,而其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则主要是通过长期债权来实现的,因此由于产权的不同,银行债权对于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路径将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严玉玲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公司绩效为银行债权公司治理效应的衡量变量,实证研究了银行债权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债权反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绩效。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银行债权负的治理效应更强。同时本文从动态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银行债权在上市公司中负的治理效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但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仍然是负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吴冰蓝  
将银行债权治理从单一机制静态研究扩展到二维机制互动与动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以契约治理为基础的二维治理框架已经形成,其效应呈动态优化趋势,但维度间形成替代关系,产生挤出效应,协同性不足;相比民营企业,二维治理各维度在国有企业中的效应更显著,且各维度均不断优化,维度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由替代向互补转变的端倪,而民营企业中契约治理不断完善,关系治理优化幅度不明显,维度间的替代关系反而加强。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的成效明显,但市场化改革进程与人们预期尚有差距,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规范化亟待加强。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规范的银行债权二维治理机制提供依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雷强  李争争  
本文将银行债权从公司总债权中分离出来,研究中国的银行债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综合治理效应。基于上市公司2004~2007年共4408个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的综合治理效应、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和银行排名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总贷款额度、短期贷款和银行声誉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短期贷款和银行排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有一定影响,综合治理效应主要是短期贷款的贡献;长期贷款的效应很微弱。结论表明中国的银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能够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云清  
一、银行债权融资的公司治理理论(一)银行融资的地位无论目前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银行债务在企业融资来源中都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Mayer(1990)在研究 G7国家企业融资来源时,发现银行债务是最大的单一外部融资来源(包括股权)。此外,Houston和 James(1996)分析了250家美国公众企业1980~1990年的债务结构数据发现:一般来说,银行债务(包括私有非抵押债务,而不是非银行债务)是那些大型企业(平均资产达到15亿美元)的最主要债务融资来源。有些学者从企业融资规模的角度来分析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来源中的地位。他们认为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来源中一直保持重要地位。如 Johnson...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金木  
走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是中小银行的共识。近年来,国有大型银行纷纷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布局小微和普惠金融领域,给中小银行的差异化经营带来更大压力。是否继续坚持差异化经营、如何选择差异化经营路径,已成为中小银行面临的重大考验。当前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的困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邵国良  
本文以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广东的企业为样本,以相对较长时期的数据为证据,将银行债权细化为短期债权和长期债权,将上市公司细分为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对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进一步证明,我国银行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近年来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约束虽然在不断加强,但财务约束仍只是简单的约束机制,可能进一步加剧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银企双赢。研究还得到了一些新的发现:银行债权对国有公司存在"财务软约束",而对民营公司则存在"市场软约束";在金融危机爆发时,银行债权对民营公司表现出更为有利的公司治理效应,而对国有公司却相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莉  张宗益  李宏胜  
本文应用债权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选择了上市公司2001~2004年作为数据窗口,共4816个公司的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现金流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贷款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借款公司的治理效应都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银行对贷款人经营活动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本文对我国银行在上市公司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机制和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债权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很弱。银行贷款无论期限长短,治理总体效应都为负,体现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治理机制的途径上,无论是短期贷款还是长期贷款,与公司管理成本费用率之间都是正相关关系,长期贷款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银行的长期债权能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但由于长期贷款占比少,银行债权不能有效约束经理人。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自由现金流和管理成本费用率之间有显著的合理相关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枫  
本文通过对债权银行改善债务公司治理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债权银行通过法律和贷款合约可以扩展自己在债务公司的监督权,获得改善债务公司治理的能力。同时,债权银行为了追求利益,加上政治、法律的引导和经济环境的促进,债权银行也有动机改善债务公司治理。笔者从能力、动机的角度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公司应该分三个层次建立公司治理模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涛  
本文将债务资金挪用作为银行债权治理的中介目标,提出了度量债务资金挪用的指标,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地区差异对银行债权治理效果的调节性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银行债权治理的效果不佳,银行债权治理甚至对借款企业未来还款能力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地区差异又放大了银行债权治理对未来还款能力的负面影响,借款企业所处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市场化程度越高、越靠近东部沿海地区,挪用债务资金至更高风险项目的激励越强,导致银行债权治理对未来还款能力的负面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建伟  李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元  王亮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工作主线,以保增长、调结构为目标,目的是转变经济发展中同质同类的发展模式,摆脱低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栾永泰  
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金融脱媒趋势加剧,资本监管约束进一步增强,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坚持差异化经营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关于银行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讨论与研究比较多,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差异化视为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正大力实施"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战略,金融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