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1)
2023(5833)
2022(4848)
2021(4572)
2020(3826)
2019(8666)
2018(8124)
2017(16463)
2016(8932)
2015(10239)
2014(9851)
2013(9720)
2012(8743)
2011(7589)
2010(7557)
2009(7309)
2008(7972)
2007(7503)
2006(6885)
2005(6467)
作者
(23265)
(19223)
(19098)
(18354)
(12522)
(9056)
(8833)
(7343)
(7270)
(7063)
(6571)
(6532)
(6406)
(6282)
(5983)
(5782)
(5763)
(5762)
(5737)
(5417)
(4785)
(4738)
(4488)
(4477)
(4365)
(4352)
(4335)
(4257)
(3888)
(3791)
学科
管理(44247)
(39032)
(37971)
企业(37971)
(30106)
经济(30058)
(20817)
(17300)
财务(17280)
财务管理(17246)
方法(17064)
(16793)
(16769)
企业财务(16675)
银行(16624)
(15217)
数学(14261)
数学方法(14212)
业务(9778)
(9686)
制度(9683)
(9363)
金融(9363)
银行制(8337)
(8192)
业经(7885)
体制(7431)
(7280)
中国(6883)
人事(6393)
机构
大学(119927)
学院(118792)
管理(53460)
(49653)
经济(48495)
理学(43800)
理学院(43454)
管理学(43191)
管理学院(42915)
中国(37034)
(32444)
研究(31741)
财经(24396)
(24255)
(22334)
(21728)
银行(20830)
(19400)
(18931)
财经大学(18731)
中心(17446)
商学(16123)
商学院(15986)
(15773)
(15754)
金融(15444)
经济学(15386)
北京(15195)
科学(15167)
(14762)
基金
项目(70322)
科学(56471)
基金(54100)
研究(52218)
(45347)
国家(44974)
科学基金(40743)
社会(35581)
社会科(34011)
社会科学(33998)
基金项目(28667)
自然(25946)
(25465)
自然科(25334)
自然科学(25331)
自然科学基金(24931)
教育(23938)
资助(22504)
(21071)
编号(20223)
(16728)
成果(16556)
教育部(15337)
国家社会(15264)
人文(15161)
重点(15108)
(14993)
(14595)
(14586)
大学(13839)
期刊
(55896)
经济(55896)
研究(38996)
(32018)
(31082)
金融(31082)
中国(24789)
管理(23609)
科学(14194)
学报(13940)
财经(13525)
(12237)
大学(11773)
(11407)
学学(11232)
财会(10879)
会计(10164)
技术(8717)
经济研究(8285)
业经(7811)
通讯(7490)
会通(7469)
理论(6843)
教育(6734)
问题(6526)
现代(6197)
国际(6127)
实践(6090)
(6090)
农业(6055)
共检索到197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雷强  李争争  
本文将银行债权从公司总债权中分离出来,研究中国的银行债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综合治理效应。基于上市公司2004~2007年共4408个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的综合治理效应、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和银行排名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总贷款额度、短期贷款和银行声誉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短期贷款和银行排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有一定影响,综合治理效应主要是短期贷款的贡献;长期贷款的效应很微弱。结论表明中国的银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能够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严玉玲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公司绩效为银行债权公司治理效应的衡量变量,实证研究了银行债权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债权反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绩效。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银行债权负的治理效应更强。同时本文从动态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银行债权在上市公司中负的治理效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但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仍然是负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吴冰蓝  
将银行债权治理从单一机制静态研究扩展到二维机制互动与动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以契约治理为基础的二维治理框架已经形成,其效应呈动态优化趋势,但维度间形成替代关系,产生挤出效应,协同性不足;相比民营企业,二维治理各维度在国有企业中的效应更显著,且各维度均不断优化,维度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由替代向互补转变的端倪,而民营企业中契约治理不断完善,关系治理优化幅度不明显,维度间的替代关系反而加强。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的成效明显,但市场化改革进程与人们预期尚有差距,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规范化亟待加强。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规范的银行债权二维治理机制提供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薄澜  王轶英  王书林  
与以往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关注股权融资中的资本市场动机不同,文章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在2007-2011年间进行债务融资时,无论是通过公开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还是通过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新债的产生都诱发了企业向上调整盈利水平,并且由于公开债券市场的监督效率低于银行的监督效率,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企业盈利操控的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芳  
文章从产权视角系统分析了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银行债权主要通过激励机制和控制权机制对企业的代理成本和治理绩效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性质,使得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机制失效,进一步的经验分析还表明,银行债权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短期债权来实现的,而其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则主要是通过长期债权来实现的,因此由于产权的不同,银行债权对于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路径将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云清  
一、银行债权融资的公司治理理论(一)银行融资的地位无论目前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银行债务在企业融资来源中都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Mayer(1990)在研究 G7国家企业融资来源时,发现银行债务是最大的单一外部融资来源(包括股权)。此外,Houston和 James(1996)分析了250家美国公众企业1980~1990年的债务结构数据发现:一般来说,银行债务(包括私有非抵押债务,而不是非银行债务)是那些大型企业(平均资产达到15亿美元)的最主要债务融资来源。有些学者从企业融资规模的角度来分析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来源中的地位。他们认为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来源中一直保持重要地位。如 Johnson...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邵国良  
本文以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广东的企业为样本,以相对较长时期的数据为证据,将银行债权细化为短期债权和长期债权,将上市公司细分为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对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进一步证明,我国银行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近年来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约束虽然在不断加强,但财务约束仍只是简单的约束机制,可能进一步加剧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银企双赢。研究还得到了一些新的发现:银行债权对国有公司存在"财务软约束",而对民营公司则存在"市场软约束";在金融危机爆发时,银行债权对民营公司表现出更为有利的公司治理效应,而对国有公司却相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莉  张宗益  李宏胜  
本文应用债权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选择了上市公司2001~2004年作为数据窗口,共4816个公司的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现金流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贷款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借款公司的治理效应都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银行对贷款人经营活动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本文对我国银行在上市公司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机制和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债权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很弱。银行贷款无论期限长短,治理总体效应都为负,体现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治理机制的途径上,无论是短期贷款还是长期贷款,与公司管理成本费用率之间都是正相关关系,长期贷款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银行的长期债权能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但由于长期贷款占比少,银行债权不能有效约束经理人。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自由现金流和管理成本费用率之间有显著的合理相关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芳城  俞潇敏  
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类别债权人治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选取2009—2011年沪、深两市主板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债权和债券债权与盈余质量负相关,债券债权相比银行债权,债权人负向治理效应更明显;供应商债权和客户债权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能够改善盈余质量,客户债权相比供应商债权,债权人治理效应较强;其他债权与盈余质量负相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枫  
本文通过对债权银行改善债务公司治理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债权银行通过法律和贷款合约可以扩展自己在债务公司的监督权,获得改善债务公司治理的能力。同时,债权银行为了追求利益,加上政治、法律的引导和经济环境的促进,债权银行也有动机改善债务公司治理。笔者从能力、动机的角度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公司应该分三个层次建立公司治理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正飞  祝继高  孙便霞  
已有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影响债权人的决策和产权保护。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影响。论文发现,对于盈余管理程度不同的上市公司,新增银行长期借款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论在控制了借款期限、借款类型等因素以后依然成立。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本文实证检验盈余管理、社会责任、外部治理与银行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对银行创新能力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社会责任会对银行创新能力产生促进作用,而外部治理对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明确;考虑内外部治理的中介性,本文发现内部治理效果会削弱盈余管理对银行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最强,其次为城市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最差的为农村商业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社会责任履行在削弱盈余管理对银行创新的破坏性中起到的恢复作用最强,但社会责任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却未能产生良性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诗瑶  李星汉  管超  
利用KMV模型计算出的债务违约风险衡量债权人监督动力,利用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债务违约风险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越高,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相比于国有企业,债权人外部监督对民营企业两种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债权人监督能够降低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真实盈余管理向下调整利润的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