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3)
2023(12924)
2022(11155)
2021(10618)
2020(8700)
2019(20485)
2018(20396)
2017(39249)
2016(21409)
2015(24147)
2014(24104)
2013(23748)
2012(21943)
2011(19707)
2010(19651)
2009(17933)
2008(17549)
2007(15276)
2006(13623)
2005(12275)
作者
(62589)
(51459)
(51391)
(48856)
(33009)
(24888)
(23362)
(20313)
(19853)
(18682)
(17780)
(17492)
(16460)
(16399)
(16234)
(16154)
(15507)
(15285)
(14958)
(14708)
(12746)
(12743)
(12686)
(11966)
(11688)
(11596)
(11513)
(11402)
(10460)
(10229)
学科
(80331)
经济(80229)
管理(56834)
(53282)
(45248)
企业(45248)
方法(39052)
数学(33199)
数学方法(32822)
中国(21383)
(21190)
银行(21042)
(20583)
(20523)
(20380)
(19902)
(19711)
(19342)
贸易(19329)
(18901)
业经(17933)
理论(16446)
(15603)
金融(15602)
地方(15583)
农业(13781)
(13513)
(12671)
技术(12380)
(12185)
机构
大学(299571)
学院(294842)
管理(116087)
(114858)
经济(112175)
理学(100056)
研究(99812)
理学院(98952)
管理学(97185)
管理学院(96693)
中国(81307)
(65020)
科学(62957)
(53695)
(52108)
(50358)
中心(46675)
研究所(46098)
业大(45688)
(44294)
财经(43016)
农业(41195)
北京(41194)
(39229)
(38831)
师范(38372)
(36661)
(36314)
经济学(35047)
财经大学(32394)
基金
项目(203667)
科学(158366)
研究(147947)
基金(146897)
(128832)
国家(127769)
科学基金(108689)
社会(90709)
社会科(85800)
社会科学(85775)
(79060)
基金项目(77793)
自然(71822)
自然科(70087)
自然科学(70067)
自然科学基金(68836)
教育(68542)
(67163)
资助(61549)
编号(60352)
成果(49274)
重点(45702)
(44934)
(42746)
(42359)
课题(41846)
创新(39441)
科研(39273)
教育部(38433)
大学(38346)
期刊
(123062)
经济(123062)
研究(91938)
中国(58254)
学报(50198)
(46487)
科学(45013)
管理(42419)
(40743)
金融(40743)
(39763)
大学(37664)
教育(36390)
学学(35213)
农业(30528)
技术(25640)
财经(21155)
经济研究(19448)
业经(18727)
(17867)
图书(17205)
理论(16477)
问题(16264)
(15843)
实践(15297)
(15297)
科技(14217)
(13676)
(13577)
技术经济(13550)
共检索到444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建清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银行的信贷经营原则要求银行业在信贷经营过程中必须实施信贷退出。但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我国银行业的实践中,信贷退出尚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缺乏退出的银行信贷业务往往伴随企业的成长一直走到它的生命周期尽头,付出了沉重代价。本文拟对信贷退出的对象、决策、通道、壁垒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银行业的信贷退出实践,以填补信贷退出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我国银行业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做出贡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敬涛  
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原则及目标要求信贷资金的流动与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相吻合,即在企业成长阶段大力支持从而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利润,而在衰退阶段降低信贷数量甚至撤资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本文就商业银行为何要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退出信贷资金展开讨论,设计了一套信贷退出的运行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涛  
在银行业日趋开放和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传统意义上以信贷合约优化为目的的信贷退出,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扩展为全部缔约人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选择与效率问题。本文综合了国外有关信贷退出的理论成果,并结合了我国正在进行的信贷退出实践,建立了有关信贷退出分析的一般框架,并指出由技术变化和金融体系多样化导致的信贷退出,正在改变传统信贷合约的性质,而赋予更多市场化的管理与交易手段。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伟  史忠良  
科学地实施信贷退出是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在信贷退出时机的选择上要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周期,适时进行信贷退出;准确把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适时进行信贷退出;准确把握企业生命周期,选择最佳退出时机;准确把握产品生命周期,适时进行信贷退出;准确把握绿色信贷政策,适时进行信贷退出。在信贷退出的策略选择上一是要实施"有序退出"策略,建立和完善信贷退出机制;二是实施"软投入"策略,实现信贷资产退出的"软着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任建军  杨林  
信贷退出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风险—收益对称原则,二是成本—收益均衡原则。退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能够较好地掌控风险的时期是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判断何时为最佳退出时机必须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周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企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企业信用等级和财务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信贷进入的行业、区域、企业以及信贷产品制定相应的退出策略。信贷退出路径包括直接退出和间接退出,商业银行应首先考虑间接退出。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转换观念,建立行业信贷分析预警退出机制、区域信贷退出机制、客户退出机制、信贷退出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哲华  吴珂文  
银行信贷退出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然而,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往往伴随着企业由成长走向衰退,信贷退出的意识薄弱,无形中增加了信贷风险和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银行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退出的有效实施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银行信贷退出中的银企博弈关系,说明国内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退出的必要性,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冲  
组合管理视角下的信贷退出框架由信贷退出对象的识别、信贷退出数量的确定以及信贷退出方式或工具的运用三部分构成。而覆盖组合非预期信贷损失的经济资本能够体现银行风险偏好,反映真实风险大小,因此成为信贷退出框架中的核心指标。应从经济资本耗用绝对量以及单位信用敞口经济资本占用相对水平两个角度评价信用风险大小,据此选择信贷退出对象。将经济资本同银行实际持有的可用资本水平相比较,可以确定银行最大风险承受能力下可接受的信贷限额规模,通过其与现有信用敞口的比较,能够判断实施信贷退出与否以及信贷退出数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英姿  
所谓“进而有为”,就是要做到大中有重,好中选优,客户布局合理,营销措施有力,实现贷款在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期限结构等方面的优化组合、所谓“退而有序”就是落实好信贷退出计划、退出标准,并做到责任明确、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退出”既包括已产生不良贷款的退出,也包括对信誉不佳、贡献不大、发展前景不好、行业风险明显的存量贷款的退出。从工作实践看,要做到“进而有为”,须整合力量,科学决策,趋利避害,防范风险,是有相当难度的,进之与否,主动权在我。而要做到“退而有序”,同于与客户发生关系前的主动选择,它是对已发生贷款的战术撤退,客户实际上占有相当多的主动权,常有“请客容易送客难”的重重坎坷。下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千红  
金融供应链为商业银行突破传统信贷配给技术提供了机遇。本文从供应链关系结构中企业融资改进的机会分析入手,剖析了金融供应链下银行内生性改进信贷配给行为的条件,提出金融供应链之所以为银行改善信贷配给提供了一种创新渠道,是因为其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存在隐含担保,并从理论机理与实践经验两方面验证了银行信贷配给改进的实施机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永生  
建立信贷进退机制是商业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稳健经营的必然要求,在中国金融业走向开放的今天对我国商业银行更显迫切。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进退机制的原则、目标及策略进行了探讨。笔者详细阐述了建立信贷市场进退引导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息机制、运作机制以及信贷市场进退责任制、科学选择贷款进退时机等的实施方法,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董少广  蒋丽梅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呈持续"双升"的态势,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严峻考验。本文基于工作案例,就如何提高商业银行司法维权效率、增加债权保障,进行了深入探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超  
在商业银行信贷背景下基于前景理论和区间数的模糊决策方法,模拟了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信贷决策行为,前景理论能够解释期望效用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更全面考虑银行贷款客户经理有限理性的特征。而贷款客户经理在信贷决策过程中往往很难对客户风险给出精确的决策信息,在对客户的准则值进行评价时,用区间数等模糊形式来表示决策信息,可以更好地刻画信贷决策问题,帮助银行贷款客户经理提高决策质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娜   张骏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科技约束下的银行存贷款收益模型,创新性地将银行风险承担区分为主动风险承担和被动风险承担,从理论层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地,基于2009—2022年114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对主动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以及银行信贷供给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应用将刺激银行主动承担更多风险,提高商业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水平;银行信贷规模扩张、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均会强化金融科技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关系,即加剧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承担效应”,且该影响作用在中小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能够拓展目前学术界对于银行金融科技经济后果的认识,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以及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超  张笑宇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置过度集中于某些大企业和行业,而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某些群体却处于融资困境。基于前景理论,通过构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经理人的信贷决策模型并用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前景理论在描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行为时优于期望效用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商业银行贷款经理人的信贷决策行为,并得出如何设计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思路,为解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偏差给出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彬  孔祥贞  杨勇  
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基于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的综合视角,系统研究了信贷融资对异质性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本文重点围绕商业信贷对银行信贷的促进作用展开分析,从企业层面为中国出口增长"奇迹"提供来自金融视角的证据。本文在异质企业出口模型中引入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论证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通过缓解出口成本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出口参与,并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和IVprobit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1)改善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融资状况会提高企业出口概率;(2)商业信贷对银行信贷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参与出口;(3)商业信贷对企业出口参与的作用不受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行业竞争性和企业出口固定成本差异的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