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2)
- 2023(12745)
- 2022(11316)
- 2021(10935)
- 2020(9234)
- 2019(21470)
- 2018(21568)
- 2017(42763)
- 2016(23309)
- 2015(26344)
- 2014(26663)
- 2013(26589)
- 2012(24864)
- 2011(22468)
- 2010(22508)
- 2009(21018)
- 2008(20959)
- 2007(18700)
- 2006(16644)
- 2005(15132)
- 学科
- 济(88972)
- 经济(88866)
- 管理(65341)
- 业(62573)
- 企(51928)
- 企业(51928)
- 方法(43773)
- 数学(38110)
- 数学方法(37647)
- 中国(25216)
- 银(24133)
- 制(23991)
- 银行(23986)
- 财(23482)
- 农(23188)
- 行(22563)
- 学(20186)
- 业经(18792)
- 融(18413)
- 金融(18412)
- 贸(18280)
- 贸易(18265)
- 易(17823)
- 地方(15977)
- 理论(15768)
- 务(14935)
- 农业(14901)
- 财务(14869)
- 财务管理(14837)
- 和(14180)
- 机构
- 大学(337413)
- 学院(333157)
- 济(131334)
- 管理(130633)
- 经济(128240)
- 理学(111925)
- 研究(110970)
- 理学院(110677)
- 管理学(108722)
- 管理学院(108129)
- 中国(92109)
- 京(72773)
- 科学(68553)
- 财(64559)
- 所(56770)
- 农(55577)
- 中心(51876)
- 财经(51648)
- 研究所(51424)
- 业大(49217)
- 江(49071)
- 经(46842)
- 北京(46546)
- 农业(43941)
- 范(43079)
- 师范(42647)
- 州(40975)
- 经济学(39717)
- 院(39496)
- 财经大学(38724)
- 基金
- 项目(218652)
- 科学(170300)
- 研究(158665)
- 基金(158497)
- 家(137942)
- 国家(136815)
- 科学基金(116457)
- 社会(98004)
- 社会科(92814)
- 社会科学(92787)
- 基金项目(84131)
- 省(83904)
- 自然(76764)
- 自然科(74966)
- 自然科学(74945)
- 自然科学基金(73589)
- 教育(72984)
- 划(71302)
- 资助(67118)
- 编号(65103)
- 成果(53955)
- 部(48780)
- 重点(48251)
- 发(45288)
- 创(44655)
- 课题(44360)
- 科研(42128)
- 教育部(41691)
- 创新(41650)
- 大学(41006)
- 期刊
- 济(144002)
- 经济(144002)
- 研究(105507)
- 中国(62217)
- 学报(54343)
- 农(50143)
- 融(49417)
- 金融(49417)
- 科学(48923)
- 管理(48045)
- 财(47634)
- 大学(40841)
- 学学(38420)
- 教育(35992)
- 农业(32736)
- 技术(27402)
- 财经(25694)
- 经济研究(23036)
- 业经(22760)
- 经(21718)
- 理论(19397)
- 问题(19166)
- 实践(17859)
- 践(17859)
- 图书(17538)
- 业(16033)
- 技术经济(15961)
- 贸(15771)
- 科技(15345)
- 现代(15144)
共检索到503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娜
文章以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的优势条件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效应,从侧面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信贷传导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是存在且有效的,而且银行信贷渠道在货币供应量调整和利率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强于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信贷渠道 货币传导 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虹
自我国央行赋予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力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以1998年第一季度~2010年第二季度的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GDP和通货膨胀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的有效性,认为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信贷渠道出现了低效性和不稳定性,再以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作用的动态变迁轨迹,发现信贷渠道的作用在长期有逐步弱化的趋势,但在特定阶段信贷渠道的作用还会被强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有效性 动态变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童颖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作用小、见效慢,表明其传导机制效率低。现有研究大多是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以及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途径上找原因,认为利率尚未市场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是货币政策有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但从我国现实来看,要解除这些制约因素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而信贷渠道仍然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信贷传导渠道 信贷配给 CC-LM模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飞
基于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与商业信贷渠道。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融资下降,商业信贷融资上升,易遭受信贷歧视的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信贷下降幅度更大,而国有上市公司商业信贷增加的幅度更大;而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非国有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其银行信贷融资上升的幅度更大,商业信贷融资的变化则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小青 尚元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使用各种货币工具来调整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最终对宏观经济情况进行调控,使得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整体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货币政策目标完成效果,或者说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与否。本文利用经济模型及我国当前发展数据分析目前信贷渠道不通畅的原因,进而为提高信道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银行信贷渠道 有效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恩慧 许月丽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存在性、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因素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有银行集中度、银行业结构、银行业竞争度和银行规模,随着我国加深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促使我国银行业提高资本利用率,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关键词:
外资银行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渠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铭利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影子银行已经部分取代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由传统的狭义传导转变为广义传导。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路径,并对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相对于狭义信贷传导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外部融资水平。因此,影子银行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监测更广义的信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效果。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广义信贷传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夏频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行为模型 ,运用静态比较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后 ,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意愿降低、存款需求增加、存贷款差额扩大 ,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内在形成机制 ;考察了形成这一机制的信贷风险硬约束、存款成本软约束及货币市场非充分竞争等方面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道强 王燕
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采集2004—2015年的货币、信贷、消费、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是顺畅的,信贷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性关系,但不明显,说明传导过程中存在一定梗塞,货币政策的传导已不再以信贷传导机制为主。今后可以从加强信贷管理、进一步调整贷款结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发展消费贷款等方面,提高信贷传导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有效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道强 王燕
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采集2004—2015年的货币、信贷、消费、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是顺畅的,信贷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性关系,但不明显,说明传导过程中存在一定梗塞,货币政策的传导已不再以信贷传导机制为主。今后可以从加强信贷管理、进一步调整贷款结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发展消费贷款等方面,提高信贷传导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有效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兰平 夏法金
信贷传导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选取2005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信贷传导渠道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是有效的。
关键词:
信贷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 有效性检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董凯 王国林 吕礼涵 杜修立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实践、金融市场形态及银行业结构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围绕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特征、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愈发普遍。目前,探讨新时期中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特征的相关成果仍需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这对于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货币政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TVP—SV—VAR模型,并结合2002年至2019年相关数据探究了新时期间接调控机制下中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冲击能够显著影响银行的存款量、贷款量以及最终产出和通货膨胀,间接调控机制下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有效,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是有效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工具,现阶段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依旧畅通。本文提出适时转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重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加强金融监管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雯
本文通过货币效用函数论证了货币短期非中性而长期中性;通过国内外对泰勒规则的验证,认为调整实际利率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重点分析中国信贷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覆盖面低、小型信贷机构比重过低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集中与金融风险集中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主要政策建议:改革和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制、加快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恰当的市场化利率规则,为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条件。
关键词:
货币 信贷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商业银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向前 孙彤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膨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2006—2014年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目标受影子银行影响的效果。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在一定时期内减弱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剧物价水平的不稳定性,降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 货币供应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