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95)
- 2023(18192)
- 2022(15693)
- 2021(14815)
- 2020(12474)
- 2019(28942)
- 2018(28662)
- 2017(55969)
- 2016(30244)
- 2015(34268)
- 2014(34468)
- 2013(34017)
- 2012(31336)
- 2011(27941)
- 2010(27875)
- 2009(25958)
- 2008(25697)
- 2007(22832)
- 2006(19637)
- 2005(17244)
- 学科
- 济(117207)
- 经济(117078)
- 业(86073)
- 管理(85613)
- 企(68462)
- 企业(68462)
- 方法(58203)
- 数学(51071)
- 数学方法(50423)
- 农(32696)
- 中国(32657)
- 财(31579)
- 制(27182)
- 银(26654)
- 银行(26507)
- 业经(25965)
- 行(24982)
- 学(24863)
- 地方(23531)
- 贸(22463)
- 贸易(22448)
- 农业(21972)
- 易(21805)
- 融(21560)
- 金融(21555)
- 务(20743)
- 财务(20661)
- 财务管理(20610)
- 理论(19927)
- 企业财务(19486)
- 机构
- 大学(425801)
- 学院(424913)
- 管理(170157)
- 济(166606)
- 经济(162714)
- 理学(146747)
- 理学院(145184)
- 管理学(142541)
- 管理学院(141772)
- 研究(136213)
- 中国(110699)
- 京(89934)
- 科学(85565)
- 财(78599)
- 农(71372)
- 所(67939)
- 中心(65482)
- 业大(64391)
- 财经(63108)
- 江(63031)
- 研究所(61962)
- 经(57272)
- 北京(56594)
- 农业(56160)
- 范(54608)
- 师范(54086)
- 州(51800)
- 经济学(50055)
- 院(49421)
- 财经大学(47133)
- 基金
- 项目(290726)
- 科学(227424)
- 研究(212110)
- 基金(209644)
- 家(181897)
- 国家(180390)
- 科学基金(155029)
- 社会(131810)
- 社会科(124752)
- 社会科学(124716)
- 省(114218)
- 基金项目(111535)
- 自然(101624)
- 自然科(99229)
- 自然科学(99200)
- 教育(97777)
- 自然科学基金(97392)
- 划(95806)
- 编号(88080)
- 资助(86953)
- 成果(70989)
- 重点(64525)
- 部(63743)
- 发(61330)
- 创(60210)
- 课题(59599)
- 创新(56152)
- 科研(56023)
- 教育部(54621)
- 大学(54414)
- 期刊
- 济(176517)
- 经济(176517)
- 研究(124075)
- 中国(79821)
- 学报(67128)
- 农(63962)
- 科学(60882)
- 财(60569)
- 管理(58287)
- 融(51651)
- 金融(51651)
- 大学(50750)
- 学学(47689)
- 教育(44286)
- 农业(42185)
- 技术(37700)
- 财经(30086)
- 业经(29991)
- 经济研究(27938)
- 经(25515)
- 图书(24340)
- 问题(23057)
- 理论(22089)
- 业(21543)
- 技术经济(20992)
- 科技(20722)
- 实践(20481)
- 践(20481)
- 版(20151)
- 统计(19454)
共检索到621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观平 马锐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这对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理应在新时期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着力破解科创贷风险收益不对称难题。为此,本文介绍海内外先发银行在发展科创贷中的综合金融、行研赋能、借力获客、专属评价、产品创新等有益经验,建议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设立服务科技创新的“五专机制”,即专业投研体系、专营获客渠道、专项评价风控制度、专业产品体系、专项管理机制,开展前瞻性部署、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有理有利有节开展科创贷业务,以高水平金融服务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创贷 商业银行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刚 尚博文 潘敬轩
近年来,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得到显著加强,但仍面临信息不对称、体制机制不适应、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难点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跃升为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支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近年来,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得到显著加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少军 张月 计嘉仪
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有利于降低信贷集中度,同时也可服务中小企业。本文立足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加强合作的现实背景,基于2013-2019年我国31家商业银行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信贷收益方面,金融科技的运用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收益;在信贷风险方面,金融科技的运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呈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中小银行,大银行在运用金融科技增加信贷收益中表现更优。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赋能有助于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增强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信贷收益 信贷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臧红敏 臧红岩
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文章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及理论逻辑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的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创新主体协作关系不强、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创新人才投入不足等问题,从科技创新体制、主体、资源、人才等方面提出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创新共同体、构建各类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人才引育双重机制等主要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寒 李正风 张凤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下提出的现阶段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于新时代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具有深刻意义。在新发展阶段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调研和扎根分析,构建研究型大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因素模型,提出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在高质量科学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水平国际科学合作、卓越创新文化建设6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履行其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旺盛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新阶段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求出发,分析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部署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性重大科技工程建设的建议。研究表明,农业科技现代化处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核心地位。面临后疫情时期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需强化农业基础研究、提升农业原始创新能力,突破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打造现代种业科技强国,突破智能农业关键技术、打造数字农业科技强国,突破绿色农业关键技术、构建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突破食品产业技术、构建营养健康农业技术体系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因此,提出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大力培育支持农业创新型企业、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部署建设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重组构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阳镇 贺俊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理论逻辑和关键议题亟须深度解构。科技自立自强的逻辑包括:主动构建新一轮技术革命技术窗口的历史逻辑,强化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和创新链安全性、畅通性的现实逻辑,助推我国产业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价值逻辑,以及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逻辑。深度理解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立足技术创新观、竞争安全观、韧性观、核心能力观等,其核心表征是技术的自给率与技术引领性,其核心内涵包括技术自给与技术安全性、竞争韧性、创新能力属性、价值创造范围与影响力等,其标志特征包括创新驱动、技术要素引领、创新能力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影响力与把控力高等。系统支撑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形成基于国家能力的国家创新系统、基于完备本土产业链的产业创新体系以及基于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等,并实现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相互耦合。迈向科技自立自强涉及四大关键议题,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功能定位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运用问题、创新主体与创新模式选择下的企业创新模式问题、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的支撑融通问题、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投入格局问题。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立足创新驱动的引领式创新战略、立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大中小企业多维融通与共生共益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立足数字技术的生产与深度赋能生态、立足引领性创新政策的政策保障等,构建“战略引领—主体选择—技术赋能—制度保障”的多维综合推进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科技自立和高水平科技自强的有机统一,具有自主性、引领性、开放性、体系性、可持续性等重要特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标志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重要创新成果全球领先、国际科技合作紧密高效、体系化创新支撑能力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可以用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高被引论文占全球比重、三方专利拥有量占全球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知识产权出口额占全球比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等18个指标进行衡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亟须抓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这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筑完善的新型举国体制、原创技术激发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创新生态育成机制和持续投入机制,形成符合科研规律,有效满足国家发展和市场需求,鼓励创新、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系统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郑宗杰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信贷结构 风险承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娜 张骏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科技约束下的银行存贷款收益模型,创新性地将银行风险承担区分为主动风险承担和被动风险承担,从理论层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地,基于2009—2022年114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对主动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以及银行信贷供给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应用将刺激银行主动承担更多风险,提高商业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水平;银行信贷规模扩张、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均会强化金融科技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关系,即加剧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承担效应”,且该影响作用在中小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能够拓展目前学术界对于银行金融科技经济后果的认识,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以及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伟
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决策分析分为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很重要。经营风险分析是银行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行业性分析、市场分析、销售分析、生产分析和供给分析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银行 企业 信贷决策 经营风险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锦斌 钟毕广 周尚青 何晓明
近期银行信贷风险演变趋势分析周锦斌,钟毕广,周尚青,何晓明信贷资产质量现状实证分析考察近年来专业银行信贷资产运行状况,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信贷资产质量已日趋下降,经营风险在逐渐扩张,具体表现在:第一,信贷资金周转速度明显下降,信贷资产流动性日益降低。马...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燕 李建中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贾燕李建中所谓信贷风险,是指信贷资金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即借款方不能按期偿还和清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使银行贷款无法收回从而形成呆帐损失的可能性。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