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7)
2023(13373)
2022(11729)
2021(10979)
2020(9177)
2019(21354)
2018(21122)
2017(41720)
2016(22278)
2015(25139)
2014(25403)
2013(25326)
2012(23375)
2011(21265)
2010(21326)
2009(19980)
2008(19233)
2007(17030)
2006(15370)
2005(14014)
作者
(65265)
(54191)
(53980)
(51561)
(34456)
(25886)
(24511)
(21155)
(20714)
(19501)
(18642)
(18444)
(17308)
(17254)
(16833)
(16686)
(16053)
(15608)
(15557)
(15348)
(13595)
(13336)
(13168)
(12480)
(12275)
(12141)
(11994)
(11865)
(11062)
(10473)
学科
(107105)
经济(106979)
管理(61448)
(56910)
(46415)
企业(46415)
方法(42752)
数学(37330)
数学方法(36966)
地方(25153)
中国(24764)
(24084)
(23969)
(22814)
银行(22667)
(22344)
(21865)
(21313)
业经(20890)
(17797)
金融(17795)
农业(16716)
(15543)
贸易(15528)
地方经济(15257)
(15187)
(14973)
环境(14670)
理论(14453)
(14075)
机构
大学(323375)
学院(319122)
(137290)
经济(134433)
管理(126294)
研究(111013)
理学(108434)
理学院(107188)
管理学(105519)
管理学院(104929)
中国(89407)
(69036)
科学(66478)
(62625)
(55822)
(51306)
中心(50932)
研究所(50681)
财经(49932)
(47315)
业大(45538)
(45248)
北京(43972)
经济学(42606)
(41549)
师范(41208)
农业(39906)
(39644)
(38873)
经济学院(38087)
基金
项目(214017)
科学(167874)
研究(156871)
基金(156274)
(135529)
国家(134451)
科学基金(115249)
社会(100121)
社会科(94853)
社会科学(94828)
基金项目(83177)
(81508)
自然(73987)
自然科(72204)
自然科学(72191)
自然科学基金(70910)
教育(70504)
(68786)
资助(64711)
编号(63395)
成果(51895)
(47580)
重点(47533)
(46045)
(43657)
课题(42935)
国家社会(41323)
教育部(41104)
创新(40801)
科研(40609)
期刊
(155849)
经济(155849)
研究(103384)
中国(59771)
学报(49032)
(46620)
管理(46369)
(46287)
科学(45839)
(44115)
金融(44115)
大学(37180)
学学(34807)
教育(30147)
农业(29842)
技术(26354)
财经(25511)
经济研究(25054)
业经(22469)
(21726)
问题(19907)
理论(17530)
图书(17409)
技术经济(16763)
实践(15857)
(15857)
现代(14569)
(14557)
科技(14165)
(13757)
共检索到488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  袁静文  黄顺绪  
银行信贷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协整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对此,建议采取维持信贷规模、采取差异性的货币政策和发展中西部地区其他融资渠道等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亚斌  黄顺绪  李成  
利用我国1981至200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极低。我国银行信贷的使用效率极低,我国经济增长还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粗放阶段,应该维持信贷规模稳步健康增长,防止信贷萎缩,促进经济稳步持续增长;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金融市场化改革;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对银行信贷利用方式的转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进球  胡小强  
近年来,江西11市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得到较快增长,政府希望借此机遇大力发展各市经济,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使用"十一五"期间11市的GDP、人均GDP、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经济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以及各市GDP所占省内份额等指标来研究市域经济贡献度,通过实证分析将11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最后,规范地分析了各市域贡献度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优化11市经济的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郭华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得出的结论是外贸没有真正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贸易类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为此,我国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提升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亮  
随着信息科技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普及和发展,银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尤其在以银行业为主体的县域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稳步加大。通过对县域银行业直接产值、促进要素投入、促进生产率提高等因素可以测算县域银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度。这对金融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内生性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华  邓亚波  刘玲杉  裴文婷  
选取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Panel-IV),从规模和结构维度分析我国银行信贷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信贷规模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中部地区信贷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信贷的期限结构、主体结构、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银行业,以银行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实施差异化和结构化的信贷政策,可以改善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小涛  
本文选取2000年~2009年的季度数据,以金融危机爆发为经验值临界点,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测算研究。研究发现:第一,自2000年以来,中长期贷款相对其他类型的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最显著,且金融危机爆发后较此前影响效应提高了0.24;第二,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后下降了0.18,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金融危机前为正值,金融危机后为负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为杰  张景  
经济增长质量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质量间的关系却较少得到关注。本文通过设定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并进一步测度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绝对贡献与相对贡献。结果显示:1979~2010年京津冀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北京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要高于天津与河北。缩小二元经济结构、降低重工业所占的比重以及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该地区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喜仓  李晓倩  
构建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测算;以CobbDouglas为核心,基于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估算出知识产权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发现,江苏知识产权运用转化能力稍微欠缺,十年间其对GDP的平均贡献度达到34.52%,其中"十一五"期间贡献度为34.11%,"十二五"期间达到35.47%,并预测出"十三五"期间达到57.92%。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为  
 本文利用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数据详细考察了国有银行信贷在1979~2000年之间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发现,国有银行信贷并不是指向经济增长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经济增长,而获得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如政治稳定等。增长在体制外进行。文章对此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廖慧  
本文在Deidda(2006)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商业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基于半参数和动态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商业银行信贷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经验研究发现:在特定的经济金融结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函数的倒U型特征明显,信贷规模的最优区间大约在80%-90%之间。银行集中度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该结论与林毅夫等(2009)所提出的最适金融结构理论相一致;在我国当前既定的经济结构下,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加剧银行业竞争,有利于满足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有效需求,有利于实体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永远  刘智勇  
本文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因此,我们提出了中国应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欣然  雷良海  
文章以我国1980~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科技支出数据为基础,证实财政科技支出是经济增长的原因,通过建立包含科技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得出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左冰  
文章以经济增长理论的进展为基础,使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历史面板数据,结合旅游业的经济特性,分析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诸要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而不是通过追求技术进步来获得的,属于典型的要素驱动型增长。价格水平、环境质量和技术进步对于旅游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作用下,各地的旅游发展绩效与其制度质量无关;可进入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加以分析。此外,旅游发展可能会降低目的地人力资本以及教育投资需求,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也会对制造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旅游发展是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旅游发展与其它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