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60)
- 2023(3533)
- 2022(2982)
- 2021(2862)
- 2020(2602)
- 2019(5708)
- 2018(5581)
- 2017(11542)
- 2016(6062)
- 2015(6743)
- 2014(6742)
- 2013(6525)
- 2012(6236)
- 2011(5498)
- 2010(5530)
- 2009(5432)
- 2008(5587)
- 2007(5027)
- 2006(4459)
- 2005(4465)
- 学科
- 业(18463)
- 济(18098)
- 经济(18071)
- 银(17930)
- 银行(17785)
- 行(16463)
- 管理(13868)
- 制(13637)
- 企(11829)
- 企业(11829)
- 险(10831)
- 保险(10740)
- 融(10592)
- 金融(10592)
- 业务(10483)
- 度(9813)
- 制度(9812)
- 方法(9635)
- 数学(8741)
- 数学方法(8686)
- 银行制(8681)
- 中国(8129)
- 农(7264)
- 财(6247)
- 农业(5262)
- 体(4573)
- 各种(4520)
- 类型(4351)
- 种类(4345)
- 各种类型(4340)
- 机构
- 大学(79486)
- 学院(77162)
- 济(34119)
- 经济(33306)
- 中国(32996)
- 管理(32944)
- 理学(26629)
- 理学院(26434)
- 管理学(26124)
- 管理学院(25988)
- 研究(23869)
- 银(23344)
- 银行(22352)
- 行(20865)
- 财(20790)
- 京(16788)
- 农(16544)
- 财经(15700)
- 融(14933)
- 中心(14834)
- 金融(14718)
- 经(14362)
- 江(13480)
- 人民(12781)
- 农业(12748)
- 财经大学(12092)
- 国人(11904)
- 中国人(11869)
- 科学(11628)
- 所(11298)
- 基金
- 项目(46731)
- 科学(37079)
- 基金(36041)
- 研究(34800)
- 家(30544)
- 国家(30296)
- 科学基金(26662)
- 社会(23338)
- 社会科(21989)
- 社会科学(21981)
- 基金项目(18646)
- 自然(16911)
- 自然科(16543)
- 自然科学(16538)
- 自然科学基金(16283)
- 省(16180)
- 资助(15647)
- 教育(15048)
- 编号(14637)
- 划(13916)
- 成果(12089)
- 部(11065)
- 国家社会(10024)
- 制(9905)
- 重点(9887)
- 教育部(9857)
- 性(9693)
- 人文(9627)
- 创(9322)
- 大学(9186)
共检索到138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蒋蓉 吴军
针对近年来信贷客户套取银行资金参与民间借贷的违规案例明显增多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信贷客户运用银行信贷资金参与民间借贷的典型方式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然后从比对财务报表与经营实际、核查资金往来和关注业主个人情况等方面阐述了银行信贷客户参与民间借贷的甄别方法,最后从加强立法建设和有效监管、加强银行自身金融改革与内部管控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信贷客户参与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
信贷客户 民间借贷 风险甄别 风险防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茹 郑志元
2011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一些信贷企业因参与民间借贷或者为其他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提供担保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为此,如何及时甄别信贷企业涉及民间借贷,并有效地防范民间借贷引发的信贷风险,已成为当前各商业银行不可回避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通过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变动情况进行测算分析。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静态反映,企业提供给金融机构未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方方
论我国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与管理马方方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大。由于银行的信贷业务集中反映了银行与企业的信用关系和连带的利益关系,因而企业的风险损失往往直接危及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从而加大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此外,银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春喜
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 ,其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效益和金融资产的安全。银行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知道借款人的“家底” ,资产评估能帮助银行摸清借款人的真实“家底”。本文就资产评估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现实意义、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以及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如何具体运用等方面作些探讨 ,以期提高银行信贷分析水准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
资产评估 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陆艳 王晓瑜
本文认为银企之间贷前信息不对称是银行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范银行贷款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贷风险 银行管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欣 李亚琴
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银行为了实现“既为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 ,又保持自身稳健运行”的目标 ,必须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机制 ,提出了完善银行内部信贷运行管理机制、运用先进技术工具 ;创建新型银企关系、设计信贷合约 ;加强同业沟通 ,推广银团贷款等具体对策和建议 ,以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切实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银行管理 信贷风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章宇绮
风险防范是银行业运行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在银行业经常存在的各种风险中,最突出、最集中的问题就是信贷风险。本文从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原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信贷风险防范化解的全过程,这个有机联系的过程涉及到银行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互相影响又互为因果的严密体系。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防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茜 刘多敏
本文以充实的数据对石油代用品的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原理、企业现状、潜在信贷危机等作了诩实的评述。因为国际性能源危机,引发国内新能源(指石油代用品)开发的热潮,一串科技新名词后面,一批民营企业家纷纷被卷入;银行信贷追风一哄而上,造成目前进退维谷的局面。因此,笔者强调投资石油代用品宜慎之又慎,切莫按理想(或虚拟)模式硬给新能源设下牛市的错觉,造成更多企业盲目跟进。
关键词:
石油代用品 新能源 信贷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新进
当前我国出现的产能过剩是由于体制性缺陷引致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等几方面交织产生的,这不仅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增加,更影响到我国金融的安全和制约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国家下大力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商业银行自身也面临防范和应对不足的问题,诸如传统信贷思维的主导、信息不对称与信贷分析的缺陷、缺乏有效规避风险手段的与预警体系的不完善等。防范产能过剩的信贷风险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相关经验,应从建立行之有效的决策责任追究机制,调整信贷结构、发展绿色信贷,增强自身的预警能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企业"走出去"的路径来加以推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产能过剩 信贷风险 防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肖原 贾涛
近几年,集团性企业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重点营销、积极介入的对象,加强集团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极其重要。由于集团性企业由多个企业法人组成,具有组织结构多样性、经营多元性、管理更复杂等特点,造成其信贷风险的表现与单一企业不同,因此,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重点在于:实行集团性企业统一授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关联交易和关联行为的分析和监控;严格控制集团性企业的担保虚化;加强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集团客户 信贷风险 防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小明
接连不断的集团客户事件警示我们在理论指导下系统研究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本文从集团客户自身经营特点剖析了其信贷风险的系统性特质,并认为与宏观经济、行业系统性风险相比,集团客户系统性风险更具不确定性、多发性。根据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来源,论文基于信息经济学论证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实质,针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缺陷,提出了系统的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集团客户防范机制优化思路。
关键词:
集团客户 系统性风险 信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红军 李奇朋
建立银行同业信贷查询系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既有利于避免同业恶性竞争,提高银行服务质量, 又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 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建立银行同业信贷查询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信贷政策指导制度;建立贷户信用通报制度;完善客户信用审查制度;建立信贷查询系统管理责任制。
关键词:
信贷查询系统 信贷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伟 戴菊贵 胡俊霞
民间借贷和商业银行既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两者之间的资金流相互渗透,银行资金主要通过本行员工和授信客户两条途径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由于部分银行员工私自揽储放贷、为储户和资金短缺者牵线搭桥、私自销售理财产品、非法兼职或参股影子银行,以及获得银行授信的客户超额贷款后进行转贷、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谋骗贷、为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提供担保等,民间借贷的市场风险可能传导至商业银行,影响银行体系稳定。为此,要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与民间借贷之间的"防火墙",加强对银行员工的业务监督和审计机制,强化对账管理和账户监控,严格代销业务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