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6)
2023(5083)
2022(4324)
2021(3968)
2020(3536)
2019(8333)
2018(7957)
2017(16501)
2016(8375)
2015(8850)
2014(8808)
2013(9014)
2012(8604)
2011(7735)
2010(7735)
2009(7346)
2008(7298)
2007(6642)
2006(6101)
2005(5898)
作者
(23554)
(19677)
(19080)
(18743)
(12287)
(9251)
(8978)
(7590)
(7217)
(7142)
(6784)
(6583)
(6394)
(6374)
(6337)
(6252)
(5795)
(5701)
(5614)
(5145)
(5097)
(5067)
(4529)
(4466)
(4439)
(4391)
(4348)
(4156)
(4013)
(3839)
学科
(40037)
经济(40014)
(20009)
管理(18201)
(17165)
企业(17165)
(16900)
银行(16755)
(15542)
(15413)
方法(14821)
数学(12826)
数学方法(12682)
地方(10319)
(10155)
金融(10155)
中国(9881)
业务(9520)
业经(9210)
(9160)
制度(9155)
产业(8955)
(8829)
银行制(8160)
(7711)
(7176)
(6961)
结构(6768)
(6401)
贸易(6390)
机构
大学(113263)
学院(112187)
(53405)
经济(52444)
管理(42491)
研究(41460)
中国(40807)
理学(35546)
理学院(35153)
管理学(34573)
管理学院(34363)
(24824)
(24797)
(22879)
科学(22852)
银行(21973)
(20538)
(20477)
(20421)
中心(20390)
财经(19302)
(19080)
研究所(18554)
经济学(17673)
(17486)
经济学院(16000)
农业(15853)
北京(15689)
(15418)
(14980)
基金
项目(72187)
科学(57531)
基金(53574)
研究(52642)
(46313)
国家(45996)
科学基金(39714)
社会(35042)
社会科(33594)
社会科学(33584)
基金项目(27873)
(27800)
自然(24558)
自然科(24030)
自然科学(24025)
自然科学基金(23635)
教育(23069)
(23043)
资助(22391)
编号(19652)
(17132)
重点(16873)
(16149)
成果(15781)
(15482)
国家社会(15027)
创新(14519)
发展(14272)
课题(14117)
教育部(14115)
期刊
(59367)
经济(59367)
研究(40781)
(31821)
金融(31821)
中国(24419)
(18768)
(18188)
管理(17297)
学报(16195)
科学(15877)
大学(12827)
学学(12114)
财经(10500)
经济研究(10197)
农业(9697)
技术(9502)
业经(9281)
(9134)
教育(8891)
问题(7973)
农村(6669)
(6669)
国际(6650)
(6585)
理论(6369)
技术经济(6094)
实践(5651)
(5651)
(5550)
共检索到190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伟  王一舒  
信贷扩张是产生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因。在"去凯恩斯主义"的背景下,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ABCT)为解释这一困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理论部分指出银行信贷扩张使得高资本密集型行业挤压了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实证部分根据投入产出表将行业分为上面两类,采用PVAR模型检验银行贷款对两类行业的投资、负债、研发支出和利润的影响。实证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另一方面为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伟  王一舒  
信贷扩张是产生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因。在"去凯恩斯主义"的背景下,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ABCT)为解释这一困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理论部分指出银行信贷扩张使得高资本密集型行业挤压了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实证部分根据投入产出表将行业分为上面两类,采用PVAR模型检验银行贷款对两类行业的投资、负债、研发支出和利润的影响。实证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另一方面为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飞  黄瑞玲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提升产业中高端水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紧迫任务。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又是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这一问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也形成了诸多丰硕的成果。文章基于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理论和实证上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厘清银行信贷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斌斌  许斌  黄小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离不开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下,信贷配置扭曲必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我国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空间关联效应明显;信贷配置扭曲在阻碍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的同时,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且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与合理化升级产生严格为正和严格为负的溢出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尚晓贺  陶江  
产业结构的转型需要政府科技投入和金融支持。以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高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转型的两个指标,利用1995-2013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不利于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银行信贷发展都有利于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分区域回归显示,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地方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引导,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梅生  
本文运用多变量VAR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中国1979-2008年银行信贷的规模、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效率与第一、第二产业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银行信贷规模与效率是第一、第二产业变动的原因;银行信贷规模、效率与第三产业变动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倪殿鑫  
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变化,既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发展带来的结果,也是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演变及其产业结构效应,针对1985—2016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商业银行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与贷款行业投向等数据,对现阶段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之间关系进行协整分析。结果发现,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顺周期性"也得以验证。在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变化的过程中,不同的贷款期限结构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为此,本文最后给出了当前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对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盈帅  
采用单整、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1979~2009年农业银行信贷与我国三次产业等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业银行信贷与第一产业产值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骨干力量,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服务三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农业银行的发展也受益于农业经济的增长。而且,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农业银行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万铭  吴忠君  
一、比价关系与产业结构循环扭曲的根源1.比价调整形成比价回归。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措施,意在使基础产业的价格有所提高,从而调整失衡的产业结构,但是,在利益刚性的条件下,要想一方面调整上游产品价格,另一方面不让下游产品涨价是不现实的。对基础产品行政式的调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比价复归的“怪圈”,其表现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玮璇  程志强  魏智武  郑洁  
二战伊始的赶超战略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结构的影响为何?首先,通过数理建模的方法,论证了经济体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一带一路"国家赶超战略下的金融抑制政策对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影响。此外,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模型提出的结论进行论证,并以二战伤亡人数作为工具变量,检验了结果的稳健性,为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最终得出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工业产值比服务业产值定义的产业结构会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一带一路"国家赶超战略下的相关政策显著导致了其产业结构的扭曲。最后就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中国与各国应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合作与融合,在全方位的开放与互动中,共同实现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  施刚  丁玉岚  葛祥  杨琳  陆知宇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江苏“十一五”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是确保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条件。本文分析了银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互动关系,考察了国内外银行调整产业结构的成功经验,围绕江苏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远景目标,提出了工商银行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金融产品组合创新、优化行业资金结构、开辟新的信贷市场领域、实现客户结构战略转型等支持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路径;并剖析了银行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内外部制约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工商银行按照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深化改革的内部措施和构建金融生态环境的外部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艳荣  
银行信贷资产业务面临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使市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凸显。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势必导致经济会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阵痛期。而作为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的银行信贷业务,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新常态的趋势压力,集中体现在有效信贷需求的疲软。《中国银行业2016年发展报告》预计2016年实际新增信贷在12万亿元左右,商业银行有效信贷投放压力增大是不争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平  
在逻辑推理和规范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运用面板数据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1991年至2010年期间银行信贷投放、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改善金融服务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兰  
本文采用Hansen(2000)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979-2014年的年度数据,定义经济增速为门槛变量研究信贷规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当门槛变量处于不同的阶段时,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增速处于5.2%以下时,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最为明显;处于9.2%以上时,影响低于前者;处于5.2%到9.2%之间时,影响最小。故而在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的现状下,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力变弱,应积极探索银行信贷之外的措施,联合信贷手段共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甫  
中国经济下行是全球经济大周期运行背景下的阶段性特征,并非"中等收入陷阱"因素作用的产物。应对的长期方案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短期措施是防范实体经济的财务风险。但是,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行为使其信贷投放与商业周期正相关。因此,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实则面临扭曲的信贷约束。据此,本文从商业银行与商业周期的关系、商业银行的两个行为特征和改革实践出发,提出了差异化的金融改革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