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8)
2023(4519)
2022(3709)
2021(3681)
2020(3298)
2019(7378)
2018(7375)
2017(14171)
2016(7508)
2015(8789)
2014(8858)
2013(8844)
2012(7971)
2011(7030)
2010(7107)
2009(7034)
2008(7668)
2007(7213)
2006(6626)
2005(6330)
作者
(21705)
(17736)
(17490)
(16735)
(11375)
(8347)
(8262)
(6966)
(6841)
(6777)
(6196)
(6035)
(5749)
(5539)
(5518)
(5460)
(5347)
(5259)
(5161)
(5092)
(4454)
(4363)
(4169)
(4149)
(4119)
(4055)
(3997)
(3981)
(3616)
(3409)
学科
管理(34324)
(32084)
(27783)
企业(27783)
(22762)
经济(22737)
(18267)
银行(18122)
(16759)
(14789)
(13377)
方法(12383)
(10929)
财务(10904)
财务管理(10878)
(10842)
保险(10751)
(10522)
金融(10522)
业务(10518)
企业财务(10411)
(10259)
制度(10257)
数学(9852)
数学方法(9764)
中国(9498)
银行制(8765)
业经(6662)
理论(6415)
技术(5959)
机构
大学(103806)
学院(101281)
管理(47430)
(38397)
经济(37206)
中国(36684)
理学(36678)
理学院(36371)
管理学(36050)
管理学院(35804)
研究(28081)
(26552)
(23005)
(21803)
银行(20864)
(19418)
财经(19056)
(17883)
(17208)
中心(17084)
(15331)
科学(15306)
北京(14960)
(14796)
金融(14525)
财经大学(14430)
(13531)
(13485)
公司(13381)
人民(13048)
基金
项目(56936)
科学(44565)
研究(43300)
基金(41560)
(34541)
国家(34251)
科学基金(30611)
社会(26133)
社会科(24705)
社会科学(24695)
基金项目(21608)
(21077)
自然(20003)
自然科(19551)
自然科学(19545)
自然科学基金(19235)
教育(18611)
编号(18561)
资助(18166)
(17587)
成果(16399)
项目编号(13092)
(12364)
(12021)
重点(11579)
创新(11325)
(11276)
课题(11142)
教育部(11012)
人文(11009)
期刊
(44206)
经济(44206)
研究(36021)
(32095)
金融(32095)
中国(26627)
(24799)
管理(20519)
学报(11744)
科学(11672)
(10559)
图书(10120)
财经(9992)
技术(9075)
大学(8950)
理论(8596)
财会(8477)
会计(8408)
(8234)
实践(8084)
(8084)
学学(8052)
情报(7270)
教育(6761)
书馆(6748)
图书馆(6748)
(6509)
论坛(6509)
通讯(5890)
会通(5863)
共检索到185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述忠  党全荣  曹燕玲  
随着信息科技外包的广泛引入,银行面临日益增大的外包风险。如何加强对科技外包项目的管理,降低外包风险,是业界普遍的课题,而外包风险也成为银行科技风险的重要管理领域。目前科技外包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外购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开发的外包,也有外包生产运行维护的外包服务。各种外包项目在外包内容、外包风险、外包管理等方面也有差别。由于科技外包的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其风险的形式与管理重点也有不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怀军  
信息技术 (IT)外包作为银行IT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银行降低IT成本、规避IT投资风险、提高IT应用水平、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综观银行IT外包的发展现状和价值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银行IT外包的风险管理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王珏  
随着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在银行信息化建设中所处的地位日益重要,外包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现在和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鉴于国内对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还缺乏系统性的定量研究,本文通过识别商业银行面临的外包风险,建立了集四种分类为一体的外包风险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Excel逻辑函数嵌套的原理,设计了外包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从单个指标预警和整体指标预警两个方面实现了动态监测的过程,并根据案例银行实际的数据说明了结果的生成和含义。最后对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和有效监管外包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整构建了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的架构,以期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左小德  张耀辉  
银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IT建设,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外包。但是,在开发和外包过程中,由于缺乏对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不断产生,可能直接影响项目的上线。银行IT外包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对该风险的预先防范,对每个风险事件的风险影响程度、风险产生概率进行评估,为IT外包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详细地辨识了银行IT外包风险的风险源,并以C银行IT外包为背景,运用Borda方法对各种风险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策略,为银行业IT外包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实用而有效的菅理范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东智  夏小飞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了"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几乎渗透到了金融业务经营的所有环节。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数据泄露、病毒入侵、漏洞攻击等高敏风险也随着技术革新跃升至新高度,金融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探索如何更好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博  
现代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使信息科技风险越来越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操作风险管理的框架和工具,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在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利用操作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助于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钱峰  
信息技术在为银行业带来巨大推进力的同时,由于其所特有的安全性、高风险、多变性和协作性等特点,也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文章从信息技术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出发,总结分析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管理面临的风险问题,系统地讨论并提出了银行信息化的风险管理策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文洁   马瑾花   司文婷  
<正>2022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从业人员要坚定“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理念,投身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工作。
关键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茂春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却存在着计量缺失的问题。信息系统事件量化定级是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量化计量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一个探索。将影响信息系统事件级别的影响度、紧急度等关键因素的基本属性进行评估量化分解,以多因子事件等级量化方法,按照加权处理的原理,同预先设定的对应等级数值表对照比较,准确地给出事件等级的定级,为后续的事件处理和风险防范提供明确的依据。正确的事件等级的确定将有助于运行维护风险计量和控制,有利于合理调配资源和提高处置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振华  全民邦  
在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已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信息科技风险也已成为影响银行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夯实信息科技风险防控基础,有效维护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更好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谢威  赵嵩正  徐林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李克特"七点量表"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变异系数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法,修正了初始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了目标层、准则层、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的四级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为信息科技综合风险水平,准则层由固有风险及控制有效性组成,固有风险下设外生因素等4个一级评价指标,控制有效性准则层下设信息科技治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8个一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由自然灾害、系统故障、制度不健全、信息科技治理岗位划分及职责等85个指标组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涛  
随着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的广泛应用,商业银行既要面对传统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又面临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交融引发的新风险——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其包括来自银行自身的操作风险、技术风险、信息孤岛效应、系统闲置风险等内部风险和来自客户、供应商和服务商以及非特定侵害者的外部风险。这些风险固然难度量、易扩散、影响大,但从内在本质特征上来看表现为一种可防可控的管理风险,外在表现为声誉下降风险。因此,要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落实全面风险管理、IT资源配置和业务协调发展,减少对国外技术和服务的依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媛  
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下,银行如何更加前瞻、有效地开展信用风险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是亟待认真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兴的数字化技术、金融科技(Fin Tech)异军突起,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关键的技术应用,可以改变"从历史看未来"的方法,尝试构建"从数据/信息看当下,从特征看未来"的方法论,打造覆盖风险识别、计量、决策、实施全流程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彦  余馥佳  陈伟晓  
商业银行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主导者,如何既能满足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又能提升风险的承受程度,是完善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结合巴塞尔协议III和COSO风险管理框架理论,对广东省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客观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对所构建模型进行实证验证,最后给出广东省科技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对策,为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能力,促进双方的融合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志宏  金鹏  
2020年初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转化成"灰犀牛",环球同此凉热,美股、石油和大宗商品应声而落,银行业也正在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险压力测试。商业银行为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既要驯服"灰犀牛",又要防范"黑天鹅"。全面风险管理助推银行抓住"犀牛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