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8)
2023(11759)
2022(10142)
2021(9546)
2020(8312)
2019(19417)
2018(19430)
2017(38585)
2016(21046)
2015(23953)
2014(24397)
2013(24252)
2012(22900)
2011(20847)
2010(21236)
2009(20525)
2008(21014)
2007(19175)
2006(17015)
2005(15858)
作者
(61677)
(51372)
(51189)
(49163)
(32810)
(24516)
(23643)
(19960)
(19435)
(18402)
(17428)
(17311)
(16304)
(16291)
(16262)
(16162)
(15413)
(15127)
(14961)
(14908)
(12964)
(12701)
(12532)
(11729)
(11656)
(11635)
(11555)
(11555)
(10447)
(10087)
学科
(84953)
经济(84822)
管理(62159)
(60406)
(48702)
企业(48702)
方法(40182)
数学(34852)
数学方法(34512)
(28323)
(26332)
中国(26059)
(25423)
银行(25277)
(23798)
(23217)
(19372)
金融(19368)
业经(18410)
(17262)
贸易(17250)
(17192)
(16816)
(15814)
(15805)
制度(15780)
财务(15771)
财务管理(15724)
(15616)
企业财务(14901)
机构
大学(313525)
学院(308916)
(132033)
经济(129110)
管理(117779)
研究(103511)
理学(99245)
理学院(98138)
管理学(96656)
管理学院(96051)
中国(89379)
(69603)
(66337)
科学(59555)
财经(53721)
(52893)
(50464)
中心(48800)
(48468)
(48100)
研究所(47140)
北京(42673)
经济学(42009)
业大(41979)
农业(39895)
财经大学(39813)
(38887)
师范(38530)
(38481)
经济学院(37957)
基金
项目(189919)
科学(148940)
研究(140799)
基金(138544)
(119187)
国家(118204)
科学基金(100435)
社会(89954)
社会科(85122)
社会科学(85095)
基金项目(72706)
(72107)
教育(65482)
自然(63140)
自然科(61598)
自然科学(61577)
(61487)
自然科学基金(60518)
编号(57933)
资助(57717)
成果(49474)
(44191)
重点(42812)
(39855)
课题(39717)
(39261)
(38864)
教育部(38253)
(37323)
国家社会(37041)
期刊
(148046)
经济(148046)
研究(101053)
中国(62411)
(55191)
(47301)
金融(47301)
(45924)
学报(44650)
管理(42958)
科学(41496)
大学(34350)
学学(32283)
教育(30660)
农业(28782)
财经(27699)
技术(24952)
(23611)
经济研究(23362)
业经(22483)
问题(20247)
(17454)
理论(17355)
实践(15578)
(15578)
技术经济(15358)
(15208)
国际(15106)
统计(14590)
商业(14183)
共检索到483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一直实施混业经营的欧洲,还是近几年重新走上混业经营之路的美国,银行保险都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银行保险业务的产生及发展,既源于微观领域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也源于宏观领域制度管制的放松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源于银行保险经济学机理带来的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银行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产物,更多地体现为从销售渠道创新到业务产品创新,再到组织模式创新的金融一体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对银行保险的产生动因以及演变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保险的走向提供借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静  
VaR方法是当今国际上最流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方法之一,本文对它在风险度量、风险管理、绩效评估、资源配置、信息披露以及统一监管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我国在学习与运用VaR技术方面的几个难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理化  
通过介绍分析美国物流法律制度的立法专门性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等特征,总结其经验,并分析中国现存物流制度所存在的滞后性与弱效力性,提出完善我国物流法律制度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玉琦  侯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和德国作为两类养老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针对经济增速下行、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养老保险支付和财政压力问题,在保持原有养老保险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果,较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当前同样面临经济增速下行、人口老龄化加速等问题,英德两国的改革成果和经验具有启迪意义。我国需要立足国情,借鉴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合理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晓丽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投资银行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同样也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具体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渐进性变迁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滞后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以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云峰  侯铁珊  徐大伟  
生态补偿制度研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介绍了美国生态补偿银行制度的发起、内容、选址因素、设计因素以及具体实施流程。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并阐述了我国现有的生态补偿制度及其存在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在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上开展生态补偿银行制度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盛林  
分析我国县域制度变迁的历程及路径依赖发现,我国县域经济制度变迁总体上呈现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交互演进的特点,但与之相应的金融制度变迁却表现出不一样的路径选择,其背后有国家经济转型的深层次背景,具有合理的一面。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金融制度供给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薛永明  王鹏飞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对反洗钱监管最严厉,开出罚单金额最多的国家。其在反洗钱管理工作上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反洗钱的趋势。本文从反洗钱法律体系、监管架构、监管方式、监管处罚四个维度出发,对比研究美国和我国反洗钱监管模式,并就我国银行业完善反洗钱处罚防控体系,推动银行稳健经营给出自己的思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薛永明  王鹏飞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对反洗钱监管最严厉,开出罚单金额最多的国家。其在反洗钱管理工作上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反洗钱的趋势。本文从反洗钱法律体系、监管架构、监管方式、监管处罚四个维度出发,对比研究美国和我国反洗钱监管模式,并就我国银行业完善反洗钱处罚防控体系,推动银行稳健经营给出自己的思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洪涛  
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都涉及到经济生活中的具体操作方面,比如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问题。中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必须考虑到资源优化配置、改革成本和经济运行效率,而且更应以此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这些又与特定的制度安排有着内在联系,因此,只有认真研究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的相关问题,才能保证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婧  袁庆禄  
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基础,基于已发生损失理念的减值计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周期的作用,存在较多弊端。在我国,研究建立科学的、具备逆周期特征的动态拨备制度对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我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演进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对近期监管部门提出的动态拨备监管新规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新的监管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原有的拨备体系,体现了动态拨备思想,但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拨备新规在制度基础、数据基础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依然面临挑战,我国需要对商业银行拨备的计提实施差别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楠  
我国民营银行改革是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运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理论对民营银行改革动因、改革形式、变迁成本及路径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理论论述的方法,用制度变迁中交易费用分析这个方法阐释我国民营银行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得出主要结论:从总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金融制度供给不均衡的结果;从形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因、强制性制度变迁为果的过程;从结构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降低交易费用的过程,但其改革本身也具有相当成本,必须着眼于修正制度变迁过程,进一步从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楠  
我国民营银行改革是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运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理论对民营银行改革动因、改革形式、变迁成本及路径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理论论述的方法,用制度变迁中交易费用分析这个方法阐释我国民营银行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得出主要结论:从总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金融制度供给不均衡的结果;从形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因、强制性制度变迁为果的过程;从结构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降低交易费用的过程,但其改革本身也具有相当成本,必须着眼于修正制度变迁过程,进一步从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