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5)
2023(9298)
2022(7268)
2021(6527)
2020(5403)
2019(12146)
2018(12179)
2017(23467)
2016(12820)
2015(14538)
2014(14777)
2013(13964)
2012(12674)
2011(11221)
2010(11313)
2009(10684)
2008(10789)
2007(10101)
2006(9012)
2005(8606)
作者
(37664)
(30841)
(30814)
(29517)
(19707)
(14628)
(14242)
(12092)
(11844)
(11156)
(10629)
(10584)
(10000)
(9931)
(9903)
(9741)
(9194)
(9172)
(8925)
(8613)
(7871)
(7672)
(7450)
(7121)
(7085)
(6969)
(6924)
(6762)
(6401)
(6104)
学科
(47736)
经济(47666)
管理(35608)
(35107)
(27382)
企业(27382)
(22852)
银行(22706)
(21784)
(21352)
方法(20071)
中国(18636)
数学(17695)
数学方法(17578)
(16473)
金融(16466)
(14436)
(13911)
(12591)
(12462)
制度(12460)
业经(11686)
业务(11212)
(11000)
保险(10909)
体制(9616)
银行制(9491)
(9369)
(9221)
财务(9193)
机构
大学(176505)
学院(175395)
(73046)
经济(71306)
管理(65834)
研究(60560)
中国(59169)
理学(54042)
理学院(53529)
管理学(52643)
管理学院(52333)
(40803)
(37991)
科学(34320)
(32443)
财经(31121)
(30726)
中心(30076)
(29095)
(28345)
研究所(27348)
(27233)
银行(26007)
农业(25620)
业大(24696)
北京(24219)
(24127)
财经大学(23435)
(23412)
经济学(23405)
基金
项目(110775)
科学(86992)
基金(81086)
研究(80763)
(70735)
国家(70174)
科学基金(60193)
社会(52049)
社会科(49250)
社会科学(49232)
(42730)
基金项目(41943)
自然(38265)
自然科(37460)
自然科学(37447)
自然科学基金(36829)
教育(36644)
(35799)
资助(33607)
编号(32382)
成果(26713)
重点(24948)
(24534)
(22909)
课题(22829)
(22502)
国家社会(21964)
创新(21238)
(21233)
科研(21168)
期刊
(83025)
经济(83025)
研究(61007)
(41531)
金融(41531)
中国(40948)
(32647)
(29914)
学报(28349)
管理(25271)
科学(25185)
大学(21753)
学学(20726)
农业(18054)
教育(17088)
财经(16740)
(14174)
技术(14153)
经济研究(13363)
业经(12994)
问题(10724)
理论(10418)
(9600)
实践(9401)
(9401)
国际(8684)
(8457)
(8326)
现代(8020)
技术经济(7917)
共检索到292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贾民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诸种风险之中 ,银行业的风险最引人注目 ,它对金融体系安全的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银行系统的风险是值得注意的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是造成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主要因素 ,其所形成的信贷风险是金融体系脆弱的主要原因。评价金融系统是否健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市场本身信息披露是否充分 ;二是金融监管体系是否完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对现存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 WTO入关条约签定后 ,构建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银行体系的改革也更加迫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影子银行作为广义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投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正规金融体系关联度高,且较少或没有受到监管,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比较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多种概念界定,梳理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机构形态和工具种类,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正规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毅  蒋玉洁  
本文从影子银行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入手,首先从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上分析其期限错配引致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而以我国目前两种信用风险较高的影子银行业务——民间借贷和银信理财合作为主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传导机制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俊霞  刘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较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特点和风险。其次界定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行模式和风险。从中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评估来看,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体风险可控,结构上有风险暴露隐患。未贴现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结构较为简单,同属银行表外业务,其风险与银行信贷相当。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期限错配与收益率错配风险。信托贷款中信政合作、基建信托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托违约风险较大。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典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最后根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情况提出了监管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阳  张佳睿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巨大的融资缺口,部分企业无法从正规的银行信贷渠道取得融资,从而转向影子银行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同时,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监管套利的结果。影子银行的业务在监管视线之外,扩大了整个社会信用创造的范围,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对政府的产业政策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影子银行对满足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简单地直接禁止或强制转型都是不可取的。利率市场化定价是消除利用利率双轨制进行融资套利的根本途径,是有效控制影子银行体系不合理扩张的最有效方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真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具有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等特征,这直接引致其存在诸多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采用"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晶  张昆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一般银行之外的信用媒介主体及其活动,它们发挥着与商业银行同样的职能。随着"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其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等特点愈加凸显,使得社会中的流动性被大量释放,房地产业、金融业被推向高潮,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和国外相比,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影子银行"体系,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经验,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信用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婧倩  许承明  
影子银行体系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伴随着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带来了风险隐患。该文在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规模测算,继而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为例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动因;最后根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栗书茵  
银行风险监管一般包括银行内部和银行外部两套风险管理制度,本文将重点讨论以中国银监会为监管主体的外部监管机制,并深入研究如何建立以中小商业银行为监管对象的风险监管体系。一、风险预防1.市场准入监管。对于市场准入的监管应该包括两方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认为,国有银行体系在大国经济崛起中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确认这种优势并进一步探究其制度内涵和金融绩效,对于拓展和丰富现代金融分析的视野和结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尹雷  赫国胜  
本文选取50个国家1973~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与银行危机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增加;(2)中国的银行危机发生概率低于国际平均值,但银行风险与危机已呈抬升迹象;(3)银行业私有化程度增加、银行业监管加强、银行准入门槛开放将降低利率市场化所诱发的银行危机发生概率,证券市场开放程度在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关系中并未发挥显著作用。各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需综合金融监管政策的配套改革,并警惕与防范银行危机的发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艳超  
近两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提速,利率市场化对国内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逐步凸显,面对利率市场化对传统静态市场的革命性调整,亟待引入监管新思维、构建监管新框架。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但其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是长远性的内在变革和全局性的格局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