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7)
2023(13021)
2022(10416)
2021(9437)
2020(7882)
2019(17693)
2018(17342)
2017(33747)
2016(18449)
2015(20930)
2014(21431)
2013(20586)
2012(18553)
2011(16409)
2010(16674)
2009(16174)
2008(16695)
2007(15636)
2006(14045)
2005(13429)
作者
(52889)
(44072)
(43860)
(41909)
(28206)
(20738)
(20252)
(16853)
(16758)
(15944)
(15066)
(14771)
(14458)
(14209)
(14103)
(13451)
(13091)
(13080)
(12577)
(12575)
(11111)
(10886)
(10635)
(10158)
(10060)
(9996)
(9849)
(9849)
(8913)
(8724)
学科
(81525)
企业(81525)
(81192)
管理(77146)
(75199)
经济(75063)
方法(31908)
(31043)
(28931)
业经(25744)
数学(23433)
数学方法(23288)
(23259)
财务(23221)
财务管理(23193)
(22615)
银行(22469)
企业财务(22112)
中国(21265)
(21089)
(18901)
(17793)
(16836)
金融(16829)
技术(16591)
理论(16172)
(15376)
体制(15331)
(14678)
(14347)
机构
学院(268219)
大学(266780)
(113589)
经济(111179)
管理(107889)
理学(90531)
理学院(89734)
管理学(88669)
管理学院(88163)
研究(83848)
中国(75053)
(61929)
(56066)
财经(47484)
科学(45343)
(44029)
(42874)
(41191)
中心(40012)
(38584)
研究所(36170)
经济学(35547)
财经大学(35119)
北京(35014)
(34598)
业大(33801)
经济学院(31880)
商学(31306)
商学院(31014)
(30352)
基金
项目(165114)
科学(132437)
研究(123539)
基金(122602)
(104426)
国家(103505)
科学基金(91472)
社会(81447)
社会科(77190)
社会科学(77171)
(64128)
基金项目(63989)
自然(57517)
教育(57217)
自然科(56276)
自然科学(56261)
自然科学基金(55350)
(52688)
资助(49797)
编号(49486)
成果(41038)
(37356)
(36708)
重点(36451)
(36094)
课题(34373)
国家社会(34064)
创新(33640)
(33550)
教育部(33200)
期刊
(134459)
经济(134459)
研究(85127)
中国(58291)
(55267)
管理(48153)
(43104)
金融(43104)
学报(36337)
科学(35666)
(35277)
大学(29078)
学学(27633)
财经(26162)
教育(25762)
技术(24270)
(22433)
业经(21558)
农业(21440)
经济研究(20570)
问题(17003)
财会(15693)
技术经济(14252)
会计(13873)
现代(13661)
(13580)
理论(13401)
国际(12969)
(12669)
商业(12339)
共检索到429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鸿伟  周明佳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本文考察了银行体制市场化以后,企业营运资本使用变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银行体制市场化使得银行部门信贷资源配置具有市场化特征,对所有企业的外源融资都进行约束。受到外源融资约束的企业会更多使用企业的内部资金进行经营和生产活动,一方面,企业会更多使用营运资本提高企业的生产和财务绩效,而另一方面,企业会减少营运资本来维持生产规模的扩张。这些结果表明,银行体制市场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在当前工业部门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下,对进一步探讨银行体制改革和提高企业绩效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策群  
本文所以要把我国银行体制的设计与现有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这两者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银行体制所要解决的是我国银行的组织体系、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及其管理办法和制度等问题(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限于组织体系方面);而专业银行企业化问题则是在确立专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的存在地位以后,对专业银行的性质、职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贺光明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财政、金融体制发生了多次重大变革,而与财政和金融密切相关的国库体制始终未被触动,改革现行的国库管理体制,推进国库管理体制市场化,不能不成为当前和今后国库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曹钢  
国有资产经营具有“非自体性”特征 ,从这一特征出发 ,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下经营运行必须实现“四个转化”。与此相适应 ,要对“统一所有者主体”进行实在化形象定位 ,进而建立“统一所有、分类、分层监管”的国有资产总体管理体制和“三分开、四主体”的国有资本营运机制及体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高杰英  
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市场结构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并总结出四种判断标准。其次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以及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实证分析了市场结构、存款规模、市场容量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有关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少毅  
(一)金融体制改革关键是要在专业银行企业化方面有新的突破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五”期间的改革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任务:加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和独立性;各专业银行坚持企业化的改革方向;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系、促进资金市场的逐步形成。如果对这三个方面的任务进行系统的理解,就可以看出其中以各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最关重要,可说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自强  
我国过去的经济体制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与此相适应,金融体制的特点是:信用活动高度集中于国家银行(包括相当于银行基层机构的信用社);国家银行政企职责不分,从上到下都负有代表国家监督非金融企业,调节经济生活的责任;各级银行机构在业务范围上实行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经营活动严格遵循指令性计划,经营结果统统由国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峻峰  李巍  张卫峰  
基于全球金融市场化改革愈演愈烈的研究背景,以1996~2017年全球175个国家(地区)为样本,考察金融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异质性影响,检验银行信贷的传导机制,并结合双循环新格局战略背景总结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策略启示。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化阻碍了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发达经济体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特征,发展中经济体呈现持续抑制的特征;银行信贷是金融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中介变量,金融市场化主要通过私营信贷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中国应在加大金融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同时,辅之必要的配套监管措施,方可发挥金融市场化的积极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志红  刘炳荣  
以放松贷款利率管制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产生了抑制作用,但政策效果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机制分析表明,放松贷款利率管制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打破预算软约束,弱化了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动机;同时提高了银行间竞争程度,减轻了信贷歧视,从而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治理、加强金融部门监管以及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有助于增强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果。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层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新的微观层面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修华  陈文彬  
多元化经营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主要通过资源共享机制、风险平滑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影响银行绩效。对我国47家商业银行2006—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积极作用还未充分展现,多元化经营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城商行绩效影响不显著。利率市场化强化了多元化经营对国有银行绩效的积极影响,削弱了多元化对股份制银行绩效的消极影响,对城商行多元化绩效无显著调节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晓波  宋立义  
作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降杠杆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进债转股过程中存在以下难题:债转股市场化融资成本高;商业银行参与债转股业务时存在逆向选择等诸多问题;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债转股企业后续的公司治理和业务经营层面上的话语权无法保证;债转股项目中存在"名股实债"倾向。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文章进一步提出商业银行推进债转股业务在融资途径、业务策略、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新功  
利用银行工具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化运作是破解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从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市场化运行状况、技术创新市场化运行工具特点及创新过程中对金融的有效选择等方面,特别研究银行信贷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提出利用银行信贷工具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化运行的机制和途径,即建立创新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机构、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宗益  陈思秋  
能否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银行授信中存在的"所有制歧视"现象,以2002—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现象做出实证检验,并且纳入市场化因素,探讨市场化对企业获得银行借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所有制歧视"主要体现在长期借款上,民营企业通过获取更多的短期借款弥补借款不足。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歧视现象有所减弱。此外,市场化进程对国有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影响大于民营企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开阳  张彩玉  
中美投资银行的国际化水平、企业绩效以及营业收入受国际市场影响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特征。美国投行的国际化运作对其绩效有正向影响,中国投行的企业绩效则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呈U型变化。美国投行营业收入同时受国内外市场因素的影响,并受到汇率变动的调节作用,而中国投行营收仅与境内市场行情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出我国投行的国际业务仍需进一步发展方能达到盈利边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雨薇  
市场化进程中,我国企业治理结构是否进一步趋向优化?进而,治理结构的改善对提升企业价值是否有效?文章以我国沪深上市公司2000~2012年间的统计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GMM方法对我国市场化程度、公司治理水平及企业绩效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与公司治理综合指数显著正相关;当下,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没有达到既定要素和技术条件下的最优水平;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司业绩的调整速度越快。研究还阐明了制度背景对企业行为的重要影响,为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应然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