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3)
2023(6660)
2022(5388)
2021(5196)
2020(3997)
2019(9313)
2018(9176)
2017(17673)
2016(9366)
2015(10540)
2014(10502)
2013(10328)
2012(9542)
2011(8667)
2010(8821)
2009(8443)
2008(8527)
2007(7620)
2006(7205)
2005(6816)
作者
(26336)
(21930)
(21697)
(21257)
(13843)
(10263)
(10121)
(8458)
(8337)
(7870)
(7540)
(7375)
(7184)
(6979)
(6953)
(6719)
(6390)
(6378)
(6355)
(5873)
(5672)
(5611)
(5226)
(5154)
(5079)
(4999)
(4900)
(4774)
(4396)
(4180)
学科
(43291)
经济(43243)
(24213)
管理(23587)
(22931)
企业(22931)
(19323)
(18041)
银行(17896)
(16696)
业经(14485)
方法(13490)
中国(11716)
(11694)
(11209)
金融(11208)
(10880)
(10598)
制度(10593)
数学(10533)
数学方法(10454)
地方(10118)
业务(9501)
产业(9371)
体制(9073)
银行制(8240)
(8067)
农业(7480)
理论(6860)
技术(6652)
机构
学院(131521)
大学(130299)
(60345)
经济(59229)
管理(50309)
研究(49292)
中国(44387)
理学(41515)
理学院(41083)
管理学(40689)
管理学院(40408)
(30081)
(28285)
科学(26115)
(24552)
中心(22843)
财经(22430)
研究所(21827)
(21715)
(21611)
(20849)
银行(20728)
(20284)
(19324)
经济学(18612)
北京(18461)
(17763)
(17507)
(17337)
师范(17179)
基金
项目(80430)
科学(64374)
研究(63340)
基金(57573)
(48927)
国家(48508)
科学基金(41868)
社会(41187)
社会科(39167)
社会科学(39156)
(31889)
基金项目(29853)
教育(28910)
(26247)
编号(25498)
自然(24366)
自然科(23761)
自然科学(23759)
自然科学基金(23362)
资助(22919)
成果(21696)
(19377)
课题(18835)
重点(18592)
(18157)
(17907)
国家社会(17074)
(16966)
创新(16653)
(16621)
期刊
(74672)
经济(74672)
研究(48893)
中国(31417)
(29487)
金融(29487)
(22429)
管理(21750)
(20173)
教育(17066)
科学(16835)
学报(15591)
业经(12839)
大学(12707)
财经(11936)
学学(11784)
经济研究(11671)
农业(11615)
技术(11349)
(10513)
问题(9840)
(8109)
国际(8044)
改革(7079)
(7079)
农村(6995)
(6995)
现代(6922)
理论(6921)
世界(6857)
共检索到224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永臻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出现的集中和规模扩张演变趋势对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核心是银行产业组织效率的提升 ,国有银行体制转轨的路径选择应该是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和放开行业管制的市场结构改革并重的综合改革。当前银行业应该全面对内资 (特别是民间投资者 )开放 ,对外资的开放须循序渐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华民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已三转路径,却未得其果,其原因是在国有银行工具性质的笼罩下,无论是外部竞争引进还是产权制度变迁,不是此路不通,就是改革被引到岔道上去了,最终不能标本兼治,商业化改革至今由于多种阻挠而不能彻底。因此,以微观效率改善为目标的国有银行改革,应该从改变国有银行性质切入,真正把国有银行从公共地悲剧中解救出来,成为商业性盈利实体。这有赖于政府淡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责任,进而有赖于政府政绩评价体系的彻底变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振忠  
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家通过征收"超常税收"的制度安排以及转移金融剩余等手段,替代"分红机制",从国有银行获取了更多的收入。由于缺失规范的分红约束机制,国有银行存在非利润偏好,积累了严重的风险和高昂的风险化解成本。股份制改革确立了国有银行的分红约束机制,既改革了国家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更改革了国家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义务的形式和手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啸  
基于一个国有银行选择贷款项目的博弈模型,本文对国有银行的改革路径———注资、剥离不良资产以及股改上市———进行了分析,指出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是国有银行进一步改革的前提条件,而改革成败的关键则在于股改上市能否改变国有银行的项目选择行为模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华民  
评价国有银行组织绩效应把资产收入率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来,以弥补单一利润指标的缺陷,收入结构的绝对与相对优化都表现出国有银行效率增进趋势。以资产收入率指标描述的产出效率不低于股份商业银行的国有银行,却表现出了偏低的盈利能力,其原因在于经营者的费用规模扩张侵蚀了出资人利润收益空间。因此,要国有银行提高盈利能力,关键在于抑制经营者费用偏好,而利润约束硬化,作为抑制费用偏好的制度条件,又决定了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小斌  
本文对关于国有银行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国内外的学者对国有银行的研究多数基于产权、市场结构分析效率的高低,效率的决定因素,改革措施和改革效果等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借鉴其他国家国有银行改革的成功经验,找出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存在的不足。这对于继续深化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在国有银行改革中,两个基本价值判断始终存在。第一,中国的经济运行是否需要国有银行?第二,如果需要,那么,我们应建立怎样的国有银行体系?以上两个基本价值判断必然涉及改革的逻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詹向阳  
在大型国有银行一系列改革举措中,更具突破性的举措是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体系,这是体制机制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极大改变了大型国有银行内部经营决策机制和职能配置结构,对于优化大型国有银行内部运作流程和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德旭  
1978年以来,我国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多元银行业组织体系。相对而言,改革都是浅层次的,大都是在转变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上做文章,是一些表面上、形式上的变化,改革还没有真正触及具有实质意义的体制。因此,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依然过高、资本充足率较低、经营业绩不甚理想、垄断程度较高、国际竞争力较差。“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阎坤  
考察我国的改革进程,可知深层的关键问题在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如何把国有企业办成"真正的企业"和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而这两方面又相互缠绕,相互制约,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我国加入WTO使大范围的配套改革成为更加迫切的、无可回避的事项,客观上也使我们得到了促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良性互动的契机。国有银行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均属改革的"攻坚"内容,两者并非相互平行、互不关联,而是相互呼应、相互促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新民  刘有源  吴敬文  
论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协调改革黄新民,刘有源,吴敬文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债务关系的日益恶化,直接影响着银行与企业的生存和协调发展。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及其经济主管部门损害银行利益搞改革,借转机建制之名,行逃废银行债务之实,如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经济研究》自1955年创刊,迄今已走过了40年历程。值此喜庆之际,我们开设了纪念创刊40周年的笔谈栏目,邀请了长期关心和支持本刊的部分经济学家题词,或就他们各自近期研究的领域撰文。本刊分两期登出这些笔谈文章,题词集中在下期刊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