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0)
- 2023(11740)
- 2022(9531)
- 2021(8776)
- 2020(7040)
- 2019(15735)
- 2018(15321)
- 2017(30341)
- 2016(15759)
- 2015(17376)
- 2014(16861)
- 2013(16198)
- 2012(14736)
- 2011(13110)
- 2010(13237)
- 2009(12620)
- 2008(11783)
- 2007(10539)
- 2006(9599)
- 2005(8903)
- 学科
- 济(55837)
- 经济(55786)
- 管理(44952)
- 业(42657)
- 企(35775)
- 企业(35775)
- 银(34498)
- 银行(34353)
- 行(32750)
- 融(30954)
- 金融(30953)
- 中国(23758)
- 制(22189)
- 方法(21368)
- 数学(19099)
- 财(18884)
- 数学方法(18873)
- 农(16440)
- 业经(14814)
- 地方(14604)
- 贸(14117)
- 贸易(14099)
- 易(13811)
- 度(13156)
- 制度(13155)
- 务(12343)
- 财务(12311)
- 财务管理(12285)
- 业务(12241)
- 中国金融(11968)
- 机构
- 学院(202874)
- 大学(196985)
- 济(88605)
- 经济(86592)
- 管理(77061)
- 中国(66699)
- 研究(65709)
- 理学(64293)
- 理学院(63739)
- 管理学(62836)
- 管理学院(62464)
- 财(47054)
- 京(39835)
- 财经(35866)
- 银(35734)
- 中心(34627)
- 银行(34377)
- 科学(34110)
- 经(32507)
- 行(31961)
- 江(31803)
- 所(31195)
- 融(29285)
- 金融(28770)
- 经济学(28355)
- 研究所(27383)
- 农(27022)
- 财经大学(26824)
- 州(26789)
- 经济学院(25650)
- 基金
- 项目(126978)
- 科学(101149)
- 研究(99815)
- 基金(92002)
- 家(76824)
- 国家(76153)
- 科学基金(67090)
- 社会(64437)
- 社会科(61386)
- 社会科学(61376)
- 省(50144)
- 基金项目(47151)
- 教育(45694)
- 编号(42025)
- 划(41225)
- 自然(40198)
- 自然科(39299)
- 自然科学(39293)
- 自然科学基金(38589)
- 资助(38126)
- 成果(34606)
- 课题(29172)
- 发(28681)
- 重点(28582)
- 部(28129)
- 创(27698)
- 性(26911)
- 项目编号(26490)
- 国家社会(26412)
- 创新(25861)
共检索到332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姚舜达 朱元倩
通过引入两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析框架,分别测度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创新型经营模式下的经营超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Tob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模式下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重点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约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对银行提升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创新型经营模式下,该积极影响及其敏感性有所减弱。因此,面对新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必要改进监管指标,配合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姚舜达 朱元倩
通过引入两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析框架,分别测度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创新型经营模式下的经营超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Tob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模式下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重点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约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对银行提升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创新型经营模式下,该积极影响及其敏感性有所减弱。因此,面对新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必要改进监管指标,配合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波 张蔚 郑伟
由于货币政策的软约束、金融监管硬约束,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造成商业银行对贷款责任追究反映过度,信贷过分集中,不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应建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良性互动机制。重点加大对商业银行利润考核,把金融安全区建设与改善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多方协调,建立二者的有效协调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协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式"将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这一实践问题内化为监管部门平衡政策效果,强化沟通搭配的制度问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荣青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是我国中央银行的两项重要职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但是在现实中主要表现出独立性而甚少表现出协调性,因此,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协调配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监管 金融系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建华
本文对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机构职能的划分、货币监管与银行机构及行为监管、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关系,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对于经济周期的不同特性、协调环境的建设、科学性的增强做了分析。在分析当前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几个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方协调的思路。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监管 协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冀申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和银行监管职能分立的同时,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在众多的银行业监管指标中,贷存比监管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贷存比对信贷增长的紧缩效应,并从宏观层面讨论了贷存比监管对货币政策的复杂影响。研究认为,贷存比监管不能随经济形势而进行逆周期调整,其货币政策效应缺乏弹性,即在货币政策需要宽松时,贷存比约束仍可能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扩张的制约因素,从而使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力打折。同时,贷存比监管还会干扰货币信贷统计、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存款利率管制产生冲击,并阻滞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结合贷存比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监管 货币政策 贷存比 指标体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的贸易、生产和金融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客观上要求各国的货币政策由各自为政走向国际协调。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有了新发展,通过同步降息、货币互换、G20峰会等形式,实现了特定时期和特定形势下多国货币政策的密切合作。在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应以多种方式进行,相关国际组织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中应进一步发挥作用,而经济联系紧密和经济总量较大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更为重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江鹏 费方域
文章讨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银行业流动性监管的必要性和政策制定,论证了:(1)银行业流动性监管的本质是对银行实施最优的流动性错配水平,此目标可通过数量监管和价格监管两种方式实现;(2)数量监管思路下的具体政策之一是巴塞尔协议III,而价格监管的实施则需配合央行的货币政策;(3)在经济繁荣期,利用巴塞尔协议III进行流动性监管是可行的,但在经济萧条期,货币政策则更加有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阮健弘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随着金融深化而发展变化。随着金融深化的发展,金融稳定愈发重要,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体制要与金融深化水平相适应金融深化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初,以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金融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多数发展中国家以金融管制代替金融市场机制,以低利率、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政策等为工业部门融资,使得储蓄不足、资本匮乏与低效率配置并存,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这就是"金融抑制"。
关键词:
金融深化 金融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魏巍 黄宇元 马超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将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推向新的变革轨道,克服货币政策目标多样性和银行审慎监管局限性的矛盾、强化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政策协调成为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新趋势。从我国实践来看,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对宏观和微观审慎管理工具的选择运用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交叉影响和冲突日渐增多,客观上要求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政策加强协调。为此,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进程中,应赋予金融监管体制更多的功能指向性与制度灵活性,将金融稳定目标纳入中央银行政策反应函数,促进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充分沟通,建立有效的联合监管协调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小安
本文从分析金融开放条件下金融中介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变化入手 ,探求金融开放对金融运行机制的影响 ,论证金融开放会削弱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提出要适应金融开放的要求 ,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目标、手段、功能等进行重新定位 ,实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分工 ,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制度 ,健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机制 ,以保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开放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分工协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凯
我国银监会的成立以及将银行监管职能相应地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客观上提出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应该进行有效协调的问题。但是,从运行三年多的实践看,央行与银监会在其职责履行中其实绩却并不是十分理想,这主要表现为货币政策效率不高,银行监管还有待加强。无疑,为提高央行与银监会履行职责的绩效,必须从央行货币政策与银监会银行监管的异同关系中清晰地了解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效解决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的协调问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监管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