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5)
- 2023(12841)
- 2022(11225)
- 2021(10474)
- 2020(8669)
- 2019(20114)
- 2018(19990)
- 2017(39756)
- 2016(21088)
- 2015(23517)
- 2014(23714)
- 2013(23797)
- 2012(22007)
- 2011(19950)
- 2010(20028)
- 2009(18425)
- 2008(17749)
- 2007(15731)
- 2006(14166)
- 2005(12851)
- 学科
- 济(103977)
- 经济(103890)
- 管理(58816)
- 业(54396)
- 企(45364)
- 企业(45364)
- 方法(42078)
- 数学(36661)
- 数学方法(36326)
- 中国(23743)
- 地方(23493)
- 制(22162)
- 银(21941)
- 银行(21794)
- 学(21583)
- 农(21569)
- 财(21042)
- 行(20454)
- 业经(20307)
- 融(16724)
- 金融(16723)
- 农业(14897)
- 贸(14837)
- 贸易(14825)
- 地方经济(14733)
- 理论(14537)
- 和(14357)
- 易(14282)
- 环境(14013)
- 体(13408)
- 机构
- 大学(305547)
- 学院(301911)
- 济(131388)
- 经济(128706)
- 管理(120413)
- 研究(104623)
- 理学(103702)
- 理学院(102548)
- 管理学(100962)
- 管理学院(100421)
- 中国(82518)
- 京(65190)
- 科学(62399)
- 财(58665)
- 所(52461)
- 研究所(47641)
- 财经(47227)
- 中心(46628)
- 农(45753)
- 江(43979)
- 经(42901)
- 业大(42420)
- 北京(41540)
- 经济学(40808)
- 范(38869)
- 师范(38523)
- 院(37562)
- 经济学院(36520)
- 州(35880)
- 农业(35621)
- 基金
- 项目(201656)
- 科学(158575)
- 研究(147719)
- 基金(147347)
- 家(127353)
- 国家(126337)
- 科学基金(108911)
- 社会(94092)
- 社会科(89324)
- 社会科学(89300)
- 基金项目(78391)
- 省(77321)
- 自然(70245)
- 自然科(68577)
- 自然科学(68565)
- 自然科学基金(67365)
- 教育(66667)
- 划(64710)
- 资助(61486)
- 编号(59301)
- 成果(48113)
- 部(44829)
- 重点(44773)
- 发(43436)
- 创(41223)
- 课题(40353)
- 教育部(38832)
- 国家社会(38677)
- 创新(38499)
- 科研(38308)
- 期刊
- 济(148072)
- 经济(148072)
- 研究(98693)
- 中国(54658)
- 学报(45568)
- 管理(45534)
- 财(43686)
- 科学(42759)
- 农(40752)
- 融(37735)
- 金融(37735)
- 大学(34587)
- 学学(32649)
- 教育(29120)
- 农业(26958)
- 技术(25843)
- 经济研究(24693)
- 财经(24169)
- 业经(21299)
- 经(20682)
- 问题(18728)
- 技术经济(16474)
- 理论(16360)
- 图书(15158)
- 实践(14630)
- 践(14630)
- 现代(14054)
- 科技(13842)
- 商业(13216)
- 贸(13124)
共检索到456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薇 蒋泽敏
近年来,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银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从各个不同方面研究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银行业结构通过影响银行在经济绩效、企业信息收集、贷款可得性三个方面的功能影响经济增长。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没有单一的银行业结构适合所有的国家。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银行集中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孙希芳
本文运用中国28个省区在1985—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对银行业结构的分析着眼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度量指标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占各地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为了克服银行业结构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用1994年启动的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政策因素来构造银行业结构的工具变量。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银行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
本文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为六大片区,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从1985-2013年所处经济环境不同的六个区域内银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在短期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会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结论却与之相反;就长期而言,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一定会阻碍经济增长。此外,各地区经济发展与银行业集中度的相关关系不相同。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阮敏
利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Cholesky方差分解技术,分析我国1979-2006年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的份额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信贷余额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比例的增加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反之亦然。这说明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由市场诱发的我国高度集中的银行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发展阶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冯尧 廖晓燕 彭欢
一、引言我国选择了渐进转型的改革方式,从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到价格双轨制改革再到市场经济的确立,早期的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经济就是从扭曲的资源配置和短缺经济中寻找到市场机会,大量富有活力的非国有中小民营企业的产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毅
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河南省1985—2010年以集中度为指标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银行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负向均衡关系,但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尚不十分明显,更多地表现为先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对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据此认为,河南省应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引进培育力度,更好地支持小微和"三农"等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刚 冯艳 杨亮
何种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在理论上存在巨大分歧的问题,中国经济为经验验证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样本。本文以1995~2006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Difference GMM和System GMM动态面板回归估计方法系统地检验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及其两个组成部分(TFP增长和资本积累)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金融中介整体规模的扩张实际上并未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多,在这个环境下,中国当前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是阻碍了经济增长,这主要表现为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抑制了劳均资本的积累,其对TFP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却是不显著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凡
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探究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结果表明,竞争性银行业结构通过信贷供给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U型"曲线效应:当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未超过临界值时,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促进银行竞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区域信贷供给,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当竞争性银行业结构超过临界值后,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银行竞争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区域信贷供给,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落实需要平衡性银行业结构的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宇文 张美婷 毛超
通过采用存款集中度和贷款集中度刻画银行业市场结构,以与产业转移相关的广东省和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存款集中度和贷款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两省各地的经济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湖南省降低存贷款集中度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广东省适度提高存贷款集中度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当期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两省的存贷款集中度越集中,越不利于经济增长;跨期模型中的存贷款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程度没有当期模型大,降低存贷款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奇 张红伟
文章首先给出2004~2013年各省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数值,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DEA-Tobit模型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研究我国30个省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从效率互动角度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就全国来看,10年间经济增长速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措施积极程度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存在显著负向作用,居民储蓄倾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作用不显著;经济增长速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措施积极程度均未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居民储蓄倾向则对经济增长效率存在显著负向作用。从经济增长效率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的关系来看,10年间两者存在单向关系,前者对后者影响不显著,而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对经济增长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银行业 效率 互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山 彭俞超
基于96个国家和地区2003—2017年的跨国数据,本文研究了银行业杠杆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业杠杆率提升在短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长期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业杠杆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效应,即杠杆率下降的经济成本显著大于杠杆率上升的经济收益。而且,杠杆率变动速度越快,杠杆率变动对经济的负面作用越大。机制分析表明,银行业杠杆率变动在短期主要通过投资影响经济增长;在长期,通过银行业风险影响经济增长。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于,政府在实施杠杆率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方式和速度,避免银行杠杆率大幅波动,这将有助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银行 杠杆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奇 张红伟
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经济增长对金融的反作用也值得关注。文章首先给出2004~2013年各省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数值,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DEA-Tobit模型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研究我国30个省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从效率互动角度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银行业 效率 互动 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苏华 郭晓峰
针对当前各界给予储蓄增长率持续降低的关注,本文认为,储蓄的增长本身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并不十分确定的正向促进关系.其取决于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在当前普遍强调储蓄下降对经济增长所起的负面作用情况下,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确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涉及到兑付风险、减少收入以及对股份制银行和上市银行的资本金影响。本文在实证检验了国内储蓄率变动的状况、原因之后.尝试从金融产品和国家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储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储蓄率 经济增长 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