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4)
2023(17082)
2022(14897)
2021(13773)
2020(11686)
2019(26905)
2018(26444)
2017(51850)
2016(27659)
2015(31064)
2014(30952)
2013(30618)
2012(28351)
2011(25441)
2010(25252)
2009(23235)
2008(22429)
2007(19553)
2006(17508)
2005(15547)
作者
(80845)
(67401)
(66952)
(63989)
(42989)
(32404)
(30506)
(26388)
(25883)
(23960)
(23073)
(22898)
(21610)
(21386)
(21070)
(21049)
(20236)
(19665)
(19439)
(19290)
(16746)
(16607)
(16408)
(15511)
(15234)
(15007)
(14899)
(14635)
(13705)
(13129)
学科
(126120)
经济(125993)
管理(76690)
(71616)
(59329)
企业(59329)
方法(53616)
数学(47014)
数学方法(46417)
中国(29754)
(28879)
(28117)
地方(27794)
(27581)
(25932)
业经(25443)
(24092)
银行(23944)
(22560)
农业(19737)
(19421)
金融(19419)
(19323)
贸易(19309)
(18630)
理论(18156)
(17707)
环境(17505)
(17337)
财务(17267)
机构
大学(393801)
学院(390344)
(163753)
经济(160431)
管理(152501)
研究(136104)
理学(131740)
理学院(130243)
管理学(127787)
管理学院(127103)
中国(105199)
(85871)
科学(84341)
(73285)
(68818)
(66534)
研究所(62929)
中心(61467)
业大(59809)
财经(58862)
(57183)
北京(54309)
(53594)
农业(52320)
经济学(50620)
(49871)
(49618)
师范(49255)
(46077)
经济学院(45334)
基金
项目(268514)
科学(210484)
基金(195687)
研究(191769)
(171919)
国家(170555)
科学基金(146081)
社会(121205)
社会科(114915)
社会科学(114882)
(103665)
基金项目(103422)
自然(96586)
自然科(94337)
自然科学(94312)
自然科学基金(92610)
(88093)
教育(87665)
资助(81967)
编号(76291)
成果(61041)
重点(60585)
(59005)
(57655)
(55182)
课题(52685)
科研(51932)
创新(51635)
教育部(50448)
国家社会(50026)
期刊
(179490)
经济(179490)
研究(119333)
中国(72940)
学报(65149)
科学(59081)
(58929)
管理(57163)
(55882)
大学(49341)
学学(46755)
(42949)
金融(42949)
农业(39360)
教育(38024)
技术(34647)
经济研究(29884)
财经(29533)
业经(26811)
(25360)
问题(23037)
(20183)
技术经济(20065)
理论(19065)
统计(18156)
图书(18145)
科技(17938)
(17711)
现代(17256)
实践(17110)
共检索到582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建  刘云霞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媛媛  
通过分析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产业同构程度,文章认为,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同构程度高于京津冀区域,但产业同构并非明显滋生恶性竞争;两大经济圈出现产业同构的原因存在差异,京津冀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和体制机制因素,而长三角主要源于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赵坚  
本文基于长三角经济圈地级单位两位数制造业2001—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圈内部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在经济圈内部,两位数制造业绝对地理集中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广域集聚经济,经济圈范围内制造业结构趋同是合意的;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但经济圈内部城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内部城市可以围绕圈域主要制造业实现相对多样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和利用广域集聚经济。由于分析结果不同于广泛接受的观点,本文进一步从区域研究单元和细分产业角度说明了研究结果差异性的原因,并基于职能分工观点解释了经济圈制造业广域集聚经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爽  冯晶  杜传忠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立,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属于城市圈范围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城市圈临界线附近县市样本,进而判断城市圈形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圈的形成主要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个路径改善了城市圈区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且城市圈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北京未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京津冀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长三角城市圈和珠三角城市...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洪芳林  龚蛟腾  
[目的/意义]旨在例析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政策规划与行业实践探索二者间“分治融合”的互动关系,挖掘过去经验与未来方略“时序扬弃”的转换逻辑。[方法/过程]以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采集抽取国家各部委、三大经济圈所属省市颁布的相关政策及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文本内容,通过三级编码分析,归纳出由58个初始概念、9个初始范畴和3个主范畴构成的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政策环境框架。通过代表性多案例分析、演绎归纳方法提炼三大经济圈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实践发展过程,并用生命周期、责任相关者和政策赋能理论予以解释。[结果/结论 ]从技术意蕴、组织质态与环境理路3个维度,比较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政策基础、政策过程、政策目标”政策环境框架与从“零星探索”到“实质推进”的实践发展过程的互动关系,建构政策引导公共图书馆空间智慧化变革双轮驱动理论解释模型。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王鑫  刘忠京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测度了我国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而实证分析和比较了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这种作用在两大经济圈之间以及各个经济圈内部各省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总体上看,两大经济圈应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其与制造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以提升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小龙  
“增长三角”这一名称由新加坡现任总理吴作栋于1989年首先提出,也有将其译作“成长三角”或“增长三角洲”的。由于这种“增长三角”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又是出现在亚洲(当然不排除将来在非洲、拉美出现),故完整的叫法应为“亚洲经济增长三角”。但国际上对“增长三角”这一概念尚无完全一致的定义。如认为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经济地带”、“次区域经济区”、“小区域经济区”、“扩展的城市地区”等等。虽然叫法各异,但就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明艳  孙晓飞  贾巳梦  
文章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中观层次19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对京津冀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城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工。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个城市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广胜  
构建表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最小二乘等方法研究了三大经济圈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物流业产值总和占全国总额比重较高;在2003-2013年研究样本内三大经济圈指标权重具有较高共性,两者发展支撑要素趋于一致;其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具备相互促进的作用,且物流竞争力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更显著,物流竞争力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提高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水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志锋  杨少丽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特征,这在我国三大外商投资密集区——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都市圈之间同样存在。文章利用三区域代表城市——上海、深圳和北京1987—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对FDI对其经济增长以及公共服务、产业聚集、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比较,并将结论进一步扩展到三大都市圈。进而分析了FDI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检验了文章所提出的传导机制中FDI对公共服务、产业聚集以及对外贸易的影响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信息消费作为我国新型消费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巩固扩大传统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传统消费融合催生了多种消费新业态,有力提升了信息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信息消费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明显大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赵大利  
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地区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研究城市群落崛起过程对该地区经济绩效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城市群落的形成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绩效;第二,在2003年和2004年城市群落崛起过程中,落后地区受益最大,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第三,2005~2007年,受益最大的地区是中等发达地区,城市群落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中等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在2007年,落后地区和其它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选取2002~2007年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所涉及省份地区的县市数据对经济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集聚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将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经济集聚对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占主导,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当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值处于一定区间时,经济集聚不仅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技术的进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祝丽云  李彤  马丽岩  孙贵珍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2013—2015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其在雾霾约束下和非雾霾约束下的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雾霾约束下三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总体上呈现增长的变化趋势,珠三角地区年均绿色经济效率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雾霾约束促使京津冀地区大多数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下降,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城市效率上升。三地区PM2. 5和PM10的减排潜力依次下降,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减霾重点在PM10上,而珠三角地区则在PM2. 5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