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2)
- 2023(6303)
- 2022(5301)
- 2021(4917)
- 2020(4165)
- 2019(9642)
- 2018(9019)
- 2017(19519)
- 2016(10138)
- 2015(11537)
- 2014(11601)
- 2013(11784)
- 2012(10923)
- 2011(9825)
- 2010(9797)
- 2009(9335)
- 2008(9682)
- 2007(8678)
- 2006(7620)
- 2005(7126)
- 学科
- 济(53582)
- 经济(53540)
- 业(35841)
- 管理(33887)
- 企(31986)
- 企业(31986)
- 方法(29854)
- 数学(27360)
- 数学方法(27293)
- 银(18033)
- 银行(17888)
- 制(16936)
- 财(16770)
- 行(16495)
- 务(12731)
- 财务(12730)
- 财务管理(12707)
- 融(12456)
- 金融(12455)
- 地方(12344)
- 企业财务(12295)
- 中国(11604)
- 贸(9960)
- 贸易(9952)
- 业务(9745)
- 易(9671)
- 度(9559)
- 制度(9555)
- 业经(9530)
- 农(8716)
- 机构
- 大学(149459)
- 学院(147314)
- 济(70265)
- 经济(69064)
- 管理(62760)
- 理学(54212)
- 理学院(53721)
- 管理学(53309)
- 管理学院(53015)
- 中国(44493)
- 研究(43103)
- 财(35197)
- 京(29748)
- 财经(28815)
- 经(26422)
- 银(24645)
- 经济学(23758)
- 银行(23623)
- 中心(22553)
- 财经大学(22028)
- 行(21970)
- 江(21929)
- 经济学院(21876)
- 科学(21141)
- 所(19836)
- 融(19663)
- 商学(19378)
- 金融(19303)
- 商学院(19233)
- 北京(18458)
- 基金
- 项目(95980)
- 科学(78763)
- 基金(74643)
- 研究(71003)
- 家(62565)
- 国家(62112)
- 科学基金(56104)
- 社会(49607)
- 社会科(47564)
- 社会科学(47555)
- 基金项目(39658)
- 省(35164)
- 自然(35150)
- 自然科(34386)
- 自然科学(34381)
- 自然科学基金(33823)
- 教育(33175)
- 资助(31725)
- 划(29549)
- 编号(27134)
- 部(23511)
- 成果(21527)
- 国家社会(21486)
- 教育部(21443)
- 重点(21177)
- 人文(21079)
- 创(20094)
- 发(19993)
- 创新(18815)
- 大学(18778)
共检索到223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黄允爵 叶德珠
当前,在中国地区间信贷配置不平衡的背景下,信贷资金的跨区域流动现象愈发显著。本文借助银企异地贷款这一典型的信贷资源跨区域流动形式,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贷款公告信息,并结合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研究了地区银行业竞争对信贷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间异地贷款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区银行业竞争的影响,并使得信贷资金的跨区域流动呈现出鲜明的空间指向性,即信贷资金往往从高竞争地区流向低竞争地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大企业与国有企业,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异地贷款活动对地区银行业竞争更加敏感。尤其是对于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而言,前往高竞争地区贷款将是有利选择,因为银行业的剧烈竞争为企业创造了松抵押、大金额、短期限、低利差的有利贷款条件。最后,银行业竞争对银企异地贷款活动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顺周期特征,当经济上行时,低竞争地区企业与高竞争地区银行之间的异地贷款活动更加频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区银行业竞争对银企间贷款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信贷跨区域流动 异地贷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明虎 郑兴东
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和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均衡,使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出现差异。本文利用2002~2009年度我国A、B股上市公司有关数据,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银行业竞争对区域信贷融资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企业信贷融资比例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银行借款利率也高于中西部地区;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逐渐深入,银行业竞争程度提高,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信贷融资比例和利率方面的差异逐步缩小。
关键词:
银行竞争 区域信贷差异 上市公司融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边文龙 沈艳 沈明高
中小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2005-2013年中国14省90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市场竞争程度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的政策环境和激励制度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并没有导致金融机构在定价能力和市场反应弹性等方面竞争程度的提高,而后者的提高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增加贷款利率弹性、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深化银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贷款 银行业竞争 激励制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边文龙 沈艳 沈明高
中小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2005-2013年中国14省90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市场竞争程度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的政策环境和激励制度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并没有导致金融机构在定价能力和市场反应弹性等方面竞争程度的提高,而后者的提高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增加贷款利率弹性、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深化银行内部激励制度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帮助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实现从"被动式放贷"向"主动式放贷"转变,充分发挥正规金融机构资金融通的职能。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贷款 银行业竞争 激励制度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赵平 孙志峰
银行贷款是否遵循风险定价原则,事关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银行体系稳定。本文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中国银行业贷款利率与借款企业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银行存贷款利率管制名义上完全放开的背景下,制造业上市公司贷款利率总体上遵循信贷风险定价原则;定价信息约束较弱的松融资约束企业、政府信贷干预较少的民营企业和高利率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银行贷款定价均显著体现信贷风险定价原则,而三者分别对应的紧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和低利率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其贷款利率定价均不反映风险水平;双重差分分析表明,2018~2019年民企信用债“违约潮”的爆发,并没有使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定价,出现相对于国有企业的显著上升,这可视为中国银行业贷款利率决策并不遵循动态风险定价原则的“个案”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允爵 叶德珠
信贷配置是银行部门的重要职能,竞争性的银行部门能够将信贷资金从低效率企业收回并重新分配给具有更高效率的企业。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贷款数据,结合地区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研究地区银行竞争对企业间信贷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竞争能够促进地区内企业间的信贷再分配,实现信贷资金从低效企业流向优质高效企业;市场摩擦会阻碍信贷资金在企业间的再分配,而竞争性的银行部门则能够缓解市场摩擦的影响;银行竞争有利于银企间新贷款关系的建立,从而促进信贷资金的再分配;密集的企业间信贷再分配过程能够促进提高地区经济生产率和发展水平,这可能是银行竞争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上述研究结果的启示:第一,转变一直以来依赖银行信贷扩张来支撑促进经济增长的思维定势和策略,更多地关注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第二,今后对于银行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可以适当赋予银行更自主、更灵活的信贷资金控制权,同时减少信贷资金撤出的梗阻;第三,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信贷市场,实现更低的信贷资金交易和退出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明虎
银行借款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而我国由于银行业竞争不充分,造成银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卖方市场地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不足,加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行政干预,使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首先选择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形成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笔者通过对沪深上市公司1991年~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上市公司规模对银行信贷有重要影响;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激烈,上市公司规模对银行信贷的影响逐步降低。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如果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济问题,首先要加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只有银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银行才有动力和压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信贷规模歧视 融资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亦一 张鹏东 潘越
本文首次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俗称"老赖")度量地区诚信水平,并以2003—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地区诚信水平对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诚信水平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在失信环境下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借款。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更高、受外部监督更多,能够缓解失信环境下企业违约风险的提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银行作为原告方的诉讼中"老赖"比例越高时,失信环境对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的作用更加显著;而当企业遭遇行业危机或企业所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相对完备时,地区诚信水平的影响会被削弱。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本文从银企借贷的视角解释了地区诚信水平对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作用,也为企业获取信贷资源、缓解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张樱
本文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对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强、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越大、金字塔层级数量越多,银行贷款契约越紧缩(贷款利率越高、贷款金额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贷款担保越严格),反之亦然;(2)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多、终极控制股东类型是国有属性,银行贷款契约越宽松(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贷款担保越宽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建新 卢剑龙 余明桂
本文以1990-2008年间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银行关系和政治联系是否影响银行贷款。研究结果发现,那些聘请了现在或曾经在银行工作的人士担任总经理或董事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但是,在没有银行关系的民营企业中,政治联系并不能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同时建立政治联系和银行关系的企业也没有能够比只建立其中一种关系的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这些结论表明,在中国基于非正式的关系确实可以给受到融资约束的民营企业带来银行贷款方面的融资便利。其中,银行关系相对于政治联系是一种更为普遍和有效的非正式关系。
关键词:
银行关系 政治联系 民营企业 银行贷款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伟 底璐璐 彭晨
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与中国制度环境,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长期银行贷款是否会受到以及如何受到客户集中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客户集中度的上升,企业的长期银行贷款先逐渐增加,随后又逐渐降低,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这一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第一大客户为民营企业时,第一大客户销售份额与企业长期银行贷款之间的相关性更强。本文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国外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而且为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供应链金融这一新的视角。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伟 底璐璐 彭晨
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与中国制度环境,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长期银行贷款是否会受到以及如何受到客户集中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客户集中度的上升,企业的长期银行贷款先逐渐增加,随后又逐渐降低,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这一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第一大客户为民营企业时,第一大客户销售份额与企业长期银行贷款之间的相关性更强。本文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国外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而且为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供应链金融这一新的视角。表明民营企业通过选择恰当的客户对象和保持合适的客户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信贷配给和信贷歧视所导致的长期信贷约束问题,这对于我国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军 林钟高 彭琳
基于2007—2011年的上市公司样本,探讨内控质量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分析发现:相对于内控质量低的企业而言,内控质量高的企业获取银行新增贷款的可能性显著更高;进一步,在金融发展落后的地区,内控质量的提高更能有效增加企业获取新增贷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中国金融发展较落后的制度条件下,提高内控质量是缓解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之一,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内控质量 银行贷款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吴华强 张承鹫 才国伟
通过手工整理2008—2021年近15万条A股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公告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建设如何影响企业信贷配置。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高铁站数增多,会提升企业从周边银行获取贷款的比重,且该影响机制在非省会城市企业样本中作用力度更大。高铁建设能够强化企业对周边信贷资源的依赖性,支持“信贷监管理论”。机制分析表明,高铁站建设主要吸引银行机构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聚集,有利于提高银行竞争及其对信贷的影响力度,进而提升企业从附近银行机构获取信贷的比重。研究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一种作用机制,为中国实现交通强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丁辉 刘新恒 李广众
本文基于2000—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银行业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显著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是重要的影响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显著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但对管理者的劳动收入份额没有明显影响;银行业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中西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劳动收入份额 融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银行竞争、代理成本与借款期限结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银行竞争对货币政策的贷款渠道的影响——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
市场竞争、银行市场势力与流动性创造效率——来自中国银行业的证据
银行业竞争与企业集团内母公司委托贷款
公司特征、行业竞争属性与环境信息披露——来自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影子银行、信贷传导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微观视角的经验证据
外资潜在进入的竞争效应分析:来自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证据
银行业竞争与企业成长:来自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银行业竞争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内部董事声誉、制度环境与上市企业银行贷款——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