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2)
2023(6357)
2022(4769)
2021(4196)
2020(3301)
2019(7672)
2018(7563)
2017(15615)
2016(8234)
2015(9445)
2014(9720)
2013(9415)
2012(8253)
2011(7441)
2010(7384)
2009(7007)
2008(7198)
2007(6827)
2006(6324)
2005(6166)
作者
(23973)
(19548)
(19429)
(18873)
(12648)
(9231)
(9061)
(7853)
(7418)
(7109)
(6776)
(6711)
(6376)
(6267)
(6230)
(6215)
(5785)
(5775)
(5755)
(5308)
(4977)
(4901)
(4545)
(4511)
(4478)
(4470)
(4407)
(4240)
(4029)
(4001)
学科
(40075)
经济(40044)
(24272)
管理(23543)
(20399)
企业(20399)
方法(18219)
(17398)
银行(17252)
数学(16112)
数学方法(16060)
(16008)
(15157)
中国(12493)
(11240)
金融(11240)
(9782)
业经(9779)
业务(9420)
(9276)
制度(9274)
(8353)
银行制(8194)
(7235)
贸易(7224)
(7149)
(7002)
地方(6739)
体制(6019)
农业(5978)
机构
大学(121354)
学院(120059)
(57673)
经济(56616)
管理(48434)
理学(40516)
理学院(40213)
管理学(39755)
管理学院(39550)
中国(39548)
研究(39318)
(27993)
(25171)
财经(22385)
(21433)
银行(20544)
(20433)
科学(19980)
经济学(19375)
中心(19278)
(19098)
(18968)
(18898)
(18544)
经济学院(17550)
财经大学(16955)
研究所(16809)
(16719)
金融(16454)
北京(15960)
基金
项目(74293)
科学(60055)
基金(56693)
研究(54650)
(48064)
国家(47749)
科学基金(42471)
社会(37698)
社会科(36083)
社会科学(36072)
基金项目(29488)
(27745)
自然(26349)
自然科(25836)
自然科学(25830)
自然科学基金(25426)
教育(24768)
资助(23600)
(22773)
编号(21169)
(17216)
成果(16586)
重点(16497)
国家社会(16385)
(15903)
教育部(15421)
(15207)
人文(15085)
创新(14342)
课题(14210)
期刊
(62481)
经济(62481)
研究(41429)
(30913)
金融(30913)
中国(23720)
(21382)
管理(19214)
(16935)
科学(15384)
学报(15040)
财经(12571)
大学(12200)
学学(11641)
(10764)
经济研究(10545)
业经(9786)
技术(9737)
农业(9718)
问题(8696)
理论(8398)
教育(8266)
实践(7537)
(7537)
国际(7525)
(7204)
技术经济(6455)
商业(6337)
现代(6116)
世界(5894)
共检索到195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佳琳  秦凤鸣  
利率传导有效性是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面临的重要议题。在利率传导中,作为中介的银行机构是关键一环。本文首先以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活动为切入点,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利率传导有效性与银行业竞争和市场化利率定价之间的关系;而后利用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贷款利率指数,并进行全面FGLS估计,对相关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银行间市场利率向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会受银行业竞争程度和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的影响。银行业竞争越激烈、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利率传导效率也越高,当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化时,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会更充分。据此,可以考虑从适度增加银行业竞争、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入手,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育涛  费方域  
本文利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的自然实验,采用中国65家金融机构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银行的市场力量与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由勒纳指数所衡量的市场力量与由不良贷款率所衡量的信贷风险之间呈U形关系。也就是说,不良贷款率开始会随着勒纳指数的增加而下降,但在某一临界点后会随着勒纳指数的增加而上升。此外,与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U形曲线发生了向左的偏移,并且有更大比例的勒纳指数观测值位于拐点的右侧,表明特许权价值效应和风险转移效应都是市场力量影响信贷风险的重要渠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杰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运行的一种趋势,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使商业银行按照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是银行业竞争的基础。通过竞争,可以使商业银行重新配置资金、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余晶晶  
在全球货币政策效率下降的大环境下,2015年名义上完成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会推动银行业竞争环境改变,从而提高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率成为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竞争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率的作用机制,选取2004年到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竞争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2)中小规模银行对竞争的影响最敏感,并承担着主要的信贷传导渠道作用;(3)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了竞争影响信贷渠道传导的效率,金融抑制程度浅的银行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晓薇  郭敏  李莹华  
本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系统地考察了银行业竞争与风险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构建连续的利率市场化指数,并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行业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的相关性状态依赖于利率市场化水平,即当利率市场化程度低于临界值时,行业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负相关,"风险转移效应"显著大于"特许权价值效应";当利率市场化程度超过临界值时,银行风险承担的"风险转移效应"显著被削弱,这种现象非国有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为了有效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机,监管当局应适度把握行业竞争水平并且引导规范有效的竞争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蓉  徐莹敏  
本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基于2005年至2013年我国2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GMM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竞争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与风险之间呈现U形曲线关系,基于选定的样本区间发现竞争的加剧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水平。另外对于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LSDV分析了个体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马路萌  
采用拓展的PR模型和H统计量方法论证利率非市场化将导致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估。为了解决这一高估问题,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将利率非市场化作为时间效应因素纳入回归模型,然后采用PR模型和H统计量等非结构主义方法实证测度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测度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整体上进入了垄断竞争状态,但竞争程度较低;银行之间竞争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夏越  
本文采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银行业竞争对系统性风险程度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将提高系统性风险水平;银行业竞争与系统性风险的关联动态依赖于利率市场化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由初期阶段转为成熟阶段与完成阶段,行业竞争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相关性由负转正;加强银行资本监管约束可能不一定利于增进银行系统稳定性。最后本文从优化银行业市场环境和宏观审慎监管措施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晓明  边卫红  
利率市场化促使美国银行业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给银行业负债结构、收入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需要根据国家经济金融及监管情况而定。从美国利率市场化历史沿革来看,经历了"自由→管制→自由"的三个演进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美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促使美国银行业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给银行业负债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亮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阶段性的改革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并对银行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利率频繁波动要求银行业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和提高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存贷利差的缩窄推动银行业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为此,本文设计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贷款定价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安辉  张芳  
对利率市场化程度进行测算,并使用DEA方法对14家商业银行近20年的效率进行测算和研究,在构建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指标基础上,选取面板数据,就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效率是提高的,而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效率不高,对利率市场化反应不明显。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效率,应改革产权和治理结构,改进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发展中间业务,加快金融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安辉  张芳  
对利率市场化程度进行测算,并使用DEA方法对14家商业银行近20年的效率进行测算和研究,在构建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指标基础上,选取面板数据,就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效率是提高的,而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效率不高,对利率市场化反应不明显。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效率,应改革产权和治理结构,改进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发展中间业务,加快金融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忠伟  刘妤洵  
在当前中国统一的官定利率体制下 ,银行不具有资金定价权。在银行信用风险忽略不计的情况下 ,居民选择哪一家银行存款 ,其期望收益是相同的。这使得各个银行的存款产品对存款人而言具有同质性 ,但正是这种存款产品的同质性掩盖了存款对各个银行边际效用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模型分析 ,证明在现阶段 ,居民的存款对小银行有更大的边际效用。所以 ,利率市场化以后 ,小银行会比大银行更高的价格 (利率 )来吸收存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聪  邢天才  
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控制风险、追求利润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当前中国非完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用期望效用理论,建立了商业银行单周期的财富期望效用函数,并推导出银行最优的贷款定价和纯利差。在本文的理论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结果对比中发现,在非完全利率市场化下,存款利率管制会给银行造成额外的成本。这种成本体现在隐含利息支付中,所以隐含利息支付对纯利差的影响要高于在利率市场化下。本文采用中国33家商业银行和美国52家商业银行2003-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此外,实证研究还发现:中国的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定价来覆盖违约风险的能力较差;中国在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