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01)
2023(19349)
2022(15450)
2021(14027)
2020(11853)
2019(26789)
2018(26232)
2017(51287)
2016(26882)
2015(29817)
2014(29580)
2013(29100)
2012(26687)
2011(23726)
2010(23903)
2009(22721)
2008(21651)
2007(19302)
2006(17336)
2005(16118)
作者
(74308)
(61962)
(61549)
(58952)
(39750)
(29472)
(27991)
(24005)
(23899)
(21955)
(21278)
(21032)
(19826)
(19507)
(19416)
(19102)
(18443)
(17888)
(17804)
(17511)
(15476)
(15254)
(14863)
(14309)
(14078)
(14070)
(13728)
(13297)
(12305)
(12043)
学科
(138330)
经济(138211)
(97610)
管理(88174)
(87170)
企业(87170)
方法(56706)
数学(47464)
数学方法(47054)
业经(37516)
中国(36404)
(35495)
(34672)
银行(34525)
(34261)
(32903)
(31909)
金融(31907)
(31438)
地方(29256)
(25201)
财务(25149)
财务管理(25109)
农业(24890)
企业财务(23900)
(21030)
理论(20530)
(20514)
技术(20502)
(19749)
机构
学院(384966)
大学(379902)
(176226)
经济(173111)
管理(154675)
理学(132550)
理学院(131277)
管理学(129405)
管理学院(128688)
研究(123130)
中国(107179)
(81675)
(77910)
科学(68782)
财经(65320)
(59346)
中心(59307)
(59093)
(58326)
(56701)
经济学(56390)
研究所(52967)
经济学院(50777)
业大(50115)
财经大学(48433)
北京(48223)
(46521)
(44858)
师范(44418)
(44353)
基金
项目(250727)
科学(202027)
基金(187069)
研究(185380)
(159889)
国家(158552)
科学基金(140547)
社会(124343)
社会科(118309)
社会科学(118284)
基金项目(98849)
(97273)
自然(88398)
自然科(86499)
自然科学(86480)
自然科学基金(84997)
教育(84381)
(79688)
资助(75821)
编号(73188)
成果(57691)
(56085)
重点(55879)
(54695)
(54471)
国家社会(52904)
创新(50379)
教育部(49597)
课题(49508)
人文(49096)
期刊
(197669)
经济(197669)
研究(117183)
中国(70762)
(66309)
管理(63029)
(58329)
金融(58329)
(51803)
科学(50038)
学报(48991)
大学(39718)
学学(38115)
技术(36232)
财经(34596)
农业(33847)
经济研究(32629)
业经(31151)
(29857)
教育(28564)
问题(25663)
技术经济(22554)
统计(19875)
(19725)
(19273)
现代(19135)
商业(18723)
世界(18606)
(18600)
理论(18294)
共检索到587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聚焦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视角,利用Python软件爬取经纬度信息构造企业层面邻近银行分支机构数据,实证检验银行空间集聚演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原因在于银行集聚能够提高银企间数字信贷配置效率与企业融资能力,增加数字化投资和数字创新产出。异质性研究发现,成长、成熟型企业、民营企业、低股权融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加受益于银行空间集聚演化,同时,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能为该过程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此外,银行“进入-退出”流动能够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且该效应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能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精准施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超林  杨竹清  
基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结合银保监会披露的商业银行网点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以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测度企业面临的银行业竞争程度,研究银行业竞争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增加能够显著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说明银行业竞争有效发挥了普惠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扩张的普惠效应更强;银行业竞争的普惠效应随银企距离的缩短而强化。机制检验表明,银行网点数量的增加通过提高小微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并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从而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在研究样本期内考虑金融科技的影响后,银行业竞争的普惠效应依然显著。建议金融管理部门继续推进银行市场化改革,构建多元化的银行竞争体系,加快完善中小银行的空间布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尧   姜元刚   王红梅   于丽洁  
中国正处于迈向创新强国的关键时期,数字金融如何与实体经济共荣发展备受关注。综合运用1999—2021年地级市面板和中国微观经济数据库等微观大数据,结合R语言地理坐标系统和爬虫等前沿技术构建关键指标,从多个角度对数字金融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且通过了面板负二项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支持数字科技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这两大机制影响企业创新。一是直接促进创新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企业高速成长;二是通过强化信息交流、联接和整合全国统一市场,加强市场竞争,促进传统产业加大高技术投入的间接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正面作用仅对国有、集体企业不明显,尤其是产业数字金融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得到了受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石云   许和连  
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物流企业突破发展困局、实现创新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2010-2021年沪市上市物流企业公开数据,构建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与物流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信息利用效率和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可显著降低其融资约束水平,并且信息利用效率及代理成本在这一作用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据此从加强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推动企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和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宇伟  李寒舒  
文章分别使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数据证明,小银行占比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之间呈U型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大银行网点密集度和中小企业活跃度的提高会使U型曲线更为平坦,代表着银行业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力变小。可见,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既要认识到银行业结构对其存在的影响,也不应过度依赖之。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改善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促进其自身发展。这样才能缩小不同规模企业间的信息成本差异,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车帅  王军  
由企业推动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借助文本数据挖掘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全面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渠道及改善路径。研究发现:(1)当前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生产导向”而非“环境友好”,即它能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而不利于环境治理;(2)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增强创新激励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不利于环境效率改善;(3)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率的作用效果在资源型城市、东部城市、国有企业以及高污染行业较为明显;(4)环境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的影响,其中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5)稳健性检验发现,区块链技术、数字平台应用对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作用较为显著,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则可能成为企业规避环境披露的技术手段,数字化转型降低了环境治理行动、环境内部管理和环境监管认证的意愿;(6)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企业呈现了趋于一致的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率影响,佐证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效果。因此,应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技术的绿色导向,增进不同城市和企业间的区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政策间协同效果,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明威  耿景珠  崔岩  
在数字革命的背景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基于200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和机器学习方法从微观层面测度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结合对应的上市公司经济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深入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促进出口的增长,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该影响存在长期持续的正向动态效应,且对于扩展边际和广延边际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渠道影响企业出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沛瑶   马乾龙   尹志超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历程,能否通过“科技赋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低碳发展。其中,数字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赋能企业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位于数字金融发达地区和工业机器人普及率高省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实体行业和高碳行业中更为显著;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低碳发展的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经营稳定性、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持续研发能力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方式促进企业低碳发展。本文为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全新视角,为协同推动企业绿色化和数字化“双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陈乐远  
中国政府在全面对外开放阶段将扩大进口规模、促进贸易平衡作为新的贸易战略。文章利用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城市数据,从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的双重视角深入研究了金融地理结构对企业进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均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从传导机制看,融资成本降低和生产规模扩张是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促进企业进口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表明,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对非国有企业、沿海企业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地方金融集聚对不同规模和年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具有促进作用,而金融中心溢出仅对中上规模企业、年龄较大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进口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进口概率,增加企业的进口种类,另外它们还促进了企业对中间品与消费品的进口。文章的研究不仅为近年来中国进口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颖的解释,而且对当下金融供给侧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海飞  贺晓宇  
从金融集聚的机制出发,本文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企业创新的原理和机制,将政府干预作为调节变量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金融集聚、政府干预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假说并予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尤其是信贷渠道的干预却削弱了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海飞  贺晓宇  
从金融集聚的机制出发,本文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企业创新的原理和机制,将政府干预作为调节变量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金融集聚、政府干预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假说并予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尤其是信贷渠道的干预却削弱了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录军  韩庆潇  王兆旭  
为了深入探讨政策考核压力下大银行小微信贷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本文从金融科技赋能的新视角出发,分析了大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经营目标与政策目标由矛盾冲突转为缓和相容的内在机理,并对金融科技的作用效果以及小微信贷业务快速增长的宏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考虑金融科技作用前后,最优小微信贷规模偏差由负转正,说明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大银行最优经营目标与政策目标之间由冲突变为相容。对金融科技作用机理的检验表明,创造效应、普惠效应、成本效应和风控效应均为重要的作用机制。从地区小微信贷增长的宏观作用来看,政策驱动带来的小微信贷规模增速加快,不仅有助于金融回归本源,而且扩大了金融服务边界,从而优化了地方金融资源配置。本文揭示出金融科技赋能大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的机理和效果,为解释信贷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阿忠   张锡书  
以中国2010—2020年上市企业为样本,创新性地利用银行业行政处罚信息探究银行监管处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监管处罚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促进效应,并具有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和“纠错配”的功能,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企业掏空行为和压缩企业金融投资是银行监管处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研究有助于揭示银行监管等影响信贷环境的行政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为如何加快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园园  池国栋  白俊  
从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如何影响财务风险的微观视角,通过将手工收集的委托贷款数据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相匹配,研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会提高企业营业外利润率,却牺牲主业利润率,降低企业主业收入的持续性,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不利于金融稳定;委托贷款对创新等实体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加大微观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削弱金融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资金贷出方高效治理水平以及借款方较强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委托贷款对金融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建议企业对委托贷款持谨慎态度,避免从事“舍本逐末”的委托贷款行为,有关部门要引导资金资源流向高效率部门,方能从源头上遏制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苏帆   许超  
基于银行网点分布数据和民间金融机构的工商注册登记数据,构建地理结构层面的民间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此研究民间金融机构围绕银行的聚集分布会如何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发现,民间金融机构的地理聚集能够缓释银行信贷风险,即银行周围分布的民间金融机构数量越多、资本规模越大,银行信贷风险会越小;银行信贷风险缓释的有效性依赖于银行贷款结构和地理距离,银行贷款业务中更多的小微贷款占比、民间金融机构和银行之间更近的地理距离能够疏通民间金融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当银行竞争力较弱且金融监管更严格时,民间金融能发挥更有效的风险缓释作用。基于此,应加大对民间金融的政策支持,鼓励民间金融与银行共生发展;制定监管条例以严格约束民间金融的业务边界;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