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4)
- 2023(12298)
- 2022(10828)
- 2021(10455)
- 2020(8620)
- 2019(20108)
- 2018(19999)
- 2017(39280)
- 2016(21282)
- 2015(23787)
- 2014(23861)
- 2013(23512)
- 2012(21773)
- 2011(19594)
- 2010(19664)
- 2009(17907)
- 2008(17502)
- 2007(15309)
- 2006(13724)
- 2005(12225)
- 学科
- 济(78161)
- 经济(78067)
- 管理(61831)
- 业(57943)
- 企(48894)
- 企业(48894)
- 方法(36086)
- 数学(31109)
- 数学方法(30707)
- 银(23015)
- 银行(22868)
- 制(22395)
- 财(22012)
- 中国(21860)
- 行(21457)
- 农(21183)
- 业经(17791)
- 学(17011)
- 融(16920)
- 金融(16919)
- 地方(15971)
- 贸(15123)
- 贸易(15113)
- 易(14694)
- 理论(14154)
- 务(13958)
- 农业(13931)
- 财务(13892)
- 财务管理(13859)
- 策(13443)
- 机构
- 大学(292380)
- 学院(290411)
- 管理(119258)
- 济(115880)
- 经济(113115)
- 理学(102322)
- 理学院(101237)
- 管理学(99677)
- 管理学院(99151)
- 研究(96987)
- 中国(79586)
- 京(62683)
- 科学(58102)
- 财(56415)
- 所(48151)
- 中心(45202)
- 财经(44359)
- 农(43845)
- 研究所(43484)
- 江(43065)
- 业大(40832)
- 经(40394)
- 北京(40091)
- 范(38214)
- 师范(37933)
- 院(35462)
- 州(35358)
- 农业(34237)
- 经济学(33601)
- 财经大学(33119)
- 基金
- 项目(194776)
- 科学(153141)
- 研究(145775)
- 基金(141124)
- 家(121147)
- 国家(120104)
- 科学基金(103815)
- 社会(89869)
- 社会科(85159)
- 社会科学(85140)
- 基金项目(74926)
- 省(74842)
- 自然(67831)
- 教育(66790)
- 自然科(66211)
- 自然科学(66199)
- 自然科学基金(65008)
- 划(63272)
- 编号(60994)
- 资助(58855)
- 成果(50197)
- 部(43508)
- 重点(42729)
- 课题(41283)
- 发(40821)
- 创(40223)
- 项目编号(38175)
- 教育部(37568)
- 创新(37362)
- 科研(36959)
- 期刊
- 济(127131)
- 经济(127131)
- 研究(93084)
- 中国(55233)
- 管理(43957)
- 学报(41992)
- 财(41816)
- 融(40707)
- 金融(40707)
- 农(39522)
- 科学(39388)
- 教育(33888)
- 大学(32179)
- 学学(29975)
- 农业(26487)
- 技术(24387)
- 财经(21211)
- 业经(20320)
- 经济研究(19811)
- 经(17882)
- 理论(16705)
- 图书(16512)
- 问题(15738)
- 实践(15438)
- 践(15438)
- 科技(13826)
- 现代(13713)
- 技术经济(13562)
- 业(13115)
- 贸(12376)
共检索到439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雍冀慧
工具取向的银行业监管政策研究对于全球新监管体系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文献数量相当有限,基本将之等同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研究,并且对政策工具的构成缺乏全面、统一的分类,对政策工具的选择、优化等问题研究不够。建议按工具的识别和分类、工具特性及其适用情境、工具选择与优化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为银行业监管实践服务。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政策工具 宏观审慎 公共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金鹏辉
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有关研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改变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影响其信贷和投资决策,从而影响了金融稳定,这一崭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即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本文以银行风险承担为主线,通过梳理归纳和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货币政策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行为产生影响,同时,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密切相关。因此,采取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措施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弥补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
银行风险承担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瑶
文章拟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银行监管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金融工具准则相关核心内容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的相互关系。从会计准则制定目标与银行风险管理及外部监管两大逻辑起点出发,认为会计准则目标与监管的差异,导致了银行会计实务的难题。最后,提出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银行业风险管理及外部监管协调的策略建议——使用"级别较高"的分类金融工具准则,以期对金融市场健康运行提供裨益。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金融工具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考场 舒杨
在银行业并表监管指引即将推出的背景下,本文通过与美国业并表监管实践的比较,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的政策建议:健全监管体系和机构设置;完善监管法制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对跨国银行的监督;建立金融信息网络,构建监管信息平台。
关键词:
银行业 并表监管 监管框架 监管方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
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是银行稳健经营和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如何加强银行监管这一问题的探讨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加强中国银行业监管为主题,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问题 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粟勤 张娜
根据中国现阶段的金融业结构,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包容性发展必然要以银行业机构为主要实现渠道。文章梳理了金融包容与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金融包容与银行业机构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述评。文献梳理发现:现有大部分研究未对普惠金融与金融包容之间的差异进行区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必要方式,但因数据缺乏,目前未能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研究;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包容性发展中作用不同,政策性金融有助于狭义金融包容的实现,而广义金融包容的实现则需要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促进金融包容具有重要作用,而有关的研究却相对缺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粟勤 张娜
根据中国现阶段的金融业结构,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包容性发展必然要以银行业机构为主要实现渠道。文章梳理了金融包容与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金融包容与银行业机构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述评。文献梳理发现:现有大部分研究未对普惠金融与金融包容之间的差异进行区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必要方式,但因数据缺乏,目前未能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研究;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包容性发展中作用不同,政策性金融有助于狭义金融包容的实现,而广义金融包容的实现则需要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款利率水平如何变化,监管政策不会对银行信贷产生限制。(4)对大型银行来说,在同一贷款利率水平下,监管趋严会降低信贷规模,对城商银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启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敏聪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管演进的新阶段,它将促进央行的独立决策和银行业监管的进一步专业化、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加快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进程并加强监管。但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充分发挥银监会的作用,继续完善监管体制,应大力完善金融法规、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解决原监管体制的遗留问题。
关键词:
银监会 银行业 监管 演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琼
宏观经济的周期性特点早已成为理论共识并得到实践检验。银行业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产生了放大作用,并在相当程度上积聚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对亲周期现象成因的研究十分关键。该文通过梳理、归纳和进一步的分析认为,亲周期性的产生主要来自内生外生两方面:银行业的内在特质以及它在宏观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导致;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政策、各类监管工具的加剧,对于监管而言,"亲周期"监管效应不仅完全违背了实施监管的初衷,还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该文认为,对该问题的研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并从银行业自身和外部监管两方面出发,分别对两种来源的亲周期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综述,针对部分原因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最后引出对巴塞...
关键词:
亲周期 内生外生 银行业监管 巴塞尔协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泓
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严重影响了其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行。我国银行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回顾危机中西方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暴露的问题,结合我国的银行业实际,我们认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之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菲
本文通过对银行监管目标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出当前银行监管目标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发展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四个方面。通过深度分析我国现行监管目标发现:银行监管目标的政策设计中缺少效率性目标,对公平性目标体现不充分。另外,认为我国关于防止金融犯罪和提高消费者对金融知识了解等目标在监管目标价值序列中不适于作为核心目标安排,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银行监管运行的理想轨道。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监管目标 价值取向 政策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喻强
金融监管治理核心要义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两份关于良好银行监管治理机制标准的研究报告:《监管的独立性和金融稳定》和《危机防范和危机管理:监管治理的角色》。这两份报告提出了良好银行监管治理的四个标准:监管机构的独立性、问责性、透明性、监管操守。独立性意味着银行监管机构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摆脱利益集团的牵制而作出客观和理性的判断;问责性意味着银行监管机构不仅要对政府和立法机构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