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2)
2023(7708)
2022(6228)
2021(6063)
2020(5142)
2019(11798)
2018(11763)
2017(23674)
2016(12838)
2015(14713)
2014(14644)
2013(14448)
2012(13880)
2011(12171)
2010(12575)
2009(12206)
2008(11491)
2007(10498)
2006(9298)
2005(8679)
作者
(35622)
(29404)
(29266)
(27862)
(18855)
(14298)
(13668)
(11649)
(11338)
(10863)
(10359)
(9999)
(9281)
(9281)
(9244)
(9207)
(8824)
(8615)
(8574)
(8319)
(7416)
(7328)
(6833)
(6826)
(6706)
(6688)
(6678)
(6453)
(5969)
(5739)
学科
(49334)
经济(49281)
(34353)
管理(34129)
(27067)
企业(27067)
方法(22270)
(20634)
银行(20488)
数学(19848)
数学方法(19615)
(19066)
(18411)
中国(15705)
(15347)
金融(15345)
(13817)
(12375)
(11346)
制度(11340)
业务(11065)
(10964)
保险(10873)
业经(10447)
地方(10141)
(9788)
贸易(9772)
(9465)
银行制(9183)
(9161)
机构
大学(174678)
学院(172228)
(72520)
经济(70766)
管理(65648)
中国(58789)
研究(56858)
理学(53840)
理学院(53232)
管理学(52373)
管理学院(52030)
(39383)
(38391)
科学(31573)
财经(30108)
中心(29619)
(28564)
(28423)
(28100)
(27742)
银行(27324)
(27318)
(25404)
研究所(24715)
北京(24549)
经济学(23276)
(23183)
财经大学(22684)
业大(22317)
(22052)
基金
项目(105464)
科学(82847)
研究(78123)
基金(77733)
(66150)
国家(65591)
科学基金(57112)
社会(49761)
社会科(47059)
社会科学(47042)
基金项目(40913)
(39471)
自然(36997)
自然科(36178)
自然科学(36170)
教育(35823)
自然科学基金(35535)
(33415)
资助(33232)
编号(31764)
成果(26271)
(24115)
重点(22990)
(21609)
课题(21374)
(21363)
教育部(21308)
大学(20618)
人文(20428)
国家社会(20349)
期刊
(83693)
经济(83693)
研究(61085)
(43358)
金融(43358)
中国(39041)
(32358)
管理(25312)
(24829)
学报(24163)
科学(22870)
大学(19382)
学学(18069)
教育(16284)
财经(16166)
农业(14356)
技术(14221)
(13749)
经济研究(12404)
业经(11755)
理论(11087)
问题(10858)
实践(10064)
(10064)
(9894)
国际(9765)
会计(8367)
现代(8305)
技术经济(8248)
(8218)
共检索到291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波  
花旗集团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反映了银行业在机构和产品双重变革下面临的全面市场风险,也暴露了功能性监管体制与银行内控机制的双重脱节。有鉴于此,美国2008年监管改革蓝皮书提出建立基于目标的最优化监管架构。处于综合化转型期的我国商业银行,应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夯实监管协调机制,强化对金融控股集团的市场稳定性监管,在银行内部建立健全多元业务的风险协同管理,全面履行新巴塞尔协议,并在此前提下稳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波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银行业出现了以综合化为导向的机构、产品双重变革,由传统商业银行转型的金融控股集团全面介入跨市场的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并因此负担了全面市场风险。花旗集团在次按危机中爆发的全面市场风险,暴露出美国监管体系与银行内控机制的双重脱节,也警示我国商业银行在目前的转型阶段,应该稳健推进资产证券化,并针对非传统业务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祝英丽  李小建  乔家君  
以花旗集团为例,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对跨国银行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造成花旗的利润下降,总资产缩水,股价波动;迫使花旗减少组织层级,在全球大规模裁员;同时金融危机迫使花旗停滞部分原有扩张计划,收缩成本高、风险大的市场。除此常规影响外,危机中花旗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如新加坡、中国、菲律宾、墨西哥和巴西,这些国家多为新兴市场国家,具有长远战略地位,体现了跨国银行企业全球空间调整中获取超额利润的最终目的。从中得到启示:我国银行业企业应吸取花旗的经验,谨慎对待多元化经营战略,并不失时机地实施全球化战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国储  
次贷危机发生后,参与次贷生产流程各环节的相关机构都受到责难,认为他们没有履行尽职责任和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如评级机构低估了CDO低违约概率;商业银行发放、打包出售了太多的次级贷款,但没有履行尽职调查责任;监管部门没有履行监管责任。对金融业而言,无论是尽职责任还是风险责任,本质是信息责任。本文从风险特性的角度谈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揭示了其对我国银行业转型和流程银行建设的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怡楠  
次贷危机对现代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从金融风险联动角度进行分析,这次危机的启示集中在充分认识现代金融风险的联动特征,夯实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上。汲取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中国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对中国金融业在今后的开放和发展进程中保持稳健运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林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探讨次贷危机引发和扩散中的利率风险问题。主要结论是:从长期利率角度看,对房市的"松"货币政策从2001年降息一直持续到2005年6月;过低的长期利率会过度挤压金融机构放贷的长期收益,进而增大金融体系的利率风险。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高利率、强美元导致的大量外资流入与混合调息抵押初始低利率相结合,共同推动了高风险次贷的发放;在高息和房价下跌条件下,大量混合调息抵押集中进入初次利率重置期,导致次贷违约状况的急速恶化。次贷危机扩散中,尽管联邦基金利率快速下降,但高风险的金融环境导致低利率对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刺激作用失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信  周晴  
从本轮次贷危机我们可以看出:"大而不倒"问题比危机之前显得更加严重,关于防止危机再次发生之前提条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系统性重要机构或"大而不倒"银行上面。文章认为,解决"大而不倒"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涉及资本金、流动性管理、对手方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理论界对解决"大而不倒"问题是有分歧的。文章试图从多维视角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晓明  
本文以美国花旗集团出售其旅行者人寿保险业务的举动作为切入点,以该集团自1998年混业经营以来的业务发展模式和战略变化作为案例,分析评估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作用和效果,分析评估该法案之后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和银行混业经营的历程和趋势,并描述未来银行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明康  
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业经营的核心内容。银行经营面临信用、操作、市场、法律、声誉等众多风险,其中市场风险是这些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由于银行经营的产品众多,涉及范围广,国际上银行风险的量度、测算和模型化处理方式必然要用到很多复杂的金融、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现代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 20世纪90年代国际市场上发生的重大风险损失事件,特别是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美国加州橙县财政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投资失利等,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快了风险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汉  
2006年以来,中资银行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海外收购计划,目的是为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能够通过收购跨出国际化经营的第一步,实施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从中资银行的出发点上来讲,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次贷危机爆发引发的资产价格缩水远远还未见底,因此,在收购部分海外银行的股份后,国际市场金融产品价格暴跌不止,使得原本看好的收购变得亏损越来越大。中资银行海外收购缘何遭受亏损,文章将通过几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国俊  安国勇  王峰娟  
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作为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直接后果,一些商业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因流动性问题已经或即将面临倒闭风险,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肖文  林娜  
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花旗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企业。“花旗银行”到“花旗集团”的转变,不仅代表了当今商业银行业与投资银行业融合的趋势,也反映了花旗银行到花旗集团国际战略的深刻变革。本文将阐明花旗国际战略转变的原因,进一步揭示全球金融业“经营多元化,服务系统化”的发展大方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楠  王家强  
自2007年开始,欧洲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的地位迅速下滑。为应对客观环境变化和自身危机的挑战,欧洲银行业启动了新一轮的经营发展转型;去杠杆化、去国际化和回归传统或核心业务。欧洲银行业经营转型的内因是危机前自我循环、过度扩张的发展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外因是宏观经济与金融监管环境发生了深刻转变,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根本性转变。中国银行业应客观认识欧洲银行业回归本土的本质,抓住有利的市场环境,推进国际化进程;注重平衡扩张与收缩、专业化与综合化、杠杆化与去杠杆化的发展战略;适应客户需求与信息技术的变化,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进行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边卫红  
次贷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写着美国银行业的格局。美国银行业将经历一轮市场结构的整合,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程度将进一步上升。随着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复兴,影子银行将继续萎缩,银行的杠杆率进一步降低,盲目做大表外业务和顺周期的经营方式将有所改变。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的全能银行仍将是美国银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全能银行通过分拆之路从追求范围经济向归核化转变。全球金融危机造就金融监管改革的契机,监管机构将从资本管理、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对银行业实施更加全面严格的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